即将消失的手艺,固城小镇上来了一位磨刀匠丨乡村生活
◆ ◆ ◆
图文丨蓝音久儿
在人来人往的固城镇政府门前,有这样一位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是一位磨刀匠,正在专心致志的磨着刚送过来的剪刀。
一条板凳,一个自制的磨刀架,几块磨刀石,一小桶水,几把待磨的刀就是他整个世界。蓝色的旧围裙,一双磨破的手套,脸上的皱纹在无声的诉说着这些年他走过的岁月。
“磨剪子嘞——锵菜刀——”这熟悉而又陌生的声音也从遥远的童年记忆里朝我涌来。
经聊天得知,老师傅姓刘,今年70岁,从安徽博望坐地铁过来,已经在固城快半个月了,今天是他最后一天在这磨刀。刘师傅很健谈,谈起磨刀,有自豪也有惋惜。他告诉我如何通过声音来判断一把剪刀的锋利程度,是否磨好了。不同的刀具要用不同的磨刀石。
他说自己也算磨了一辈子的刀,以后磨不动了,也没人接班了。自己的儿子看都不愿意看,更别说磨刀了。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家户户都需要磨剪刀、菜刀,割草刀。现在的人生活好了,自己做衣服的少,用的剪刀也少了,普通的刀具也不贵,磨一把刀几元钱足够买个新的了。在聊天中,前来咨询和磨刀的顾客大都是年纪较大的人。
正聊着来了一位年纪稍轻一些的顾客,拿来了三把小巧的剪刀,刘师傅接过剪刀,连连赞叹这几把剪刀不错,要用更好的磨刀石。说着,他拿起一块有些泛红的磨刀石磨了起来。剪刀磨好后,又拿着小锤子敲一敲修一修,确认没有问题后才满意的放好等待客人来取。
来来往往路过的人,偶尔会有人望一望,然后匆匆而去。只有我还在陪着刘师傅聊天,他似乎很高兴,有人愿意和他聊家常,聊磨刀的这些事。
当最后一把刀磨完,他也要准备离去,而我也将要离开。
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拍摄时间:2019年11月1日
拍摄者:蓝音久儿
▲一位老奶奶送来了要磨的剪刀
▲磨好后检查锋利程度
▲不同的磨刀石
▲磨好后检查
「END」
「 喜欢久儿,就分享转发吧~」
本期作者:蓝音久儿,真名仝久宏。左手捉蟹,右手执笔,用心发现与记录生活之美。生于苏北,坐标苏南,辞职返乡,扎根农村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