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人X的献身》观后三两句

2017-04-28  本文已影响0人  edison699

作为一名初阶的东野圭吾迷,最近连续观看了《嫌疑人X的献身》改编的三个版本电影,而后又重温了一遍原著。短时间内的连续输入,观感还是比较强烈的。抛开电影的拍摄手法不说,就情节而言,三个版本都对小说进行了一些改编。在原著党眼里,其实任何的改编都会引起一些不适,因为文字魅力的具象化总是那么不容易,改编也往往差强人意。当然,不能否认,反胜原著的例子也不少。就这部小说而言,中、日、韩三个版本的电影改编,版本多,不自禁地,便会有对比的心思。为了便于对比说明,就用小说中的人物姓名来指代各版本的角色,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不管哪一版,对于石神(天才数学家)的演绎,最直观地反映在了他的身体形态上——驼背,其实他身躯高大也壮实,可就是腰板挺不起来,似乎背上压着千斤重担,又好似爬山,需要弓身向上。他的思想既简单又复杂,心里眼里只有数学,便再无其他,一心只想攀登数学的高山。小说开头是这样描述的:“双手插进兜里,微弓着身子前行。”这样一种体态,与挺拔的汤川学形成鲜明的对比,是石神的标配,他整个人颓废、阴郁的气息在这个身体姿态中有着最快速的表达,之后才通过眼神透露出最深切的阴沉与悲凉。所以,对这一形态的演绎是基本,不是及格线,最考验演员的该是眼神上的较量和对心理的揣摩上。

朋友从未看过小说以及之前两版的电影,和我一同看了中版,与原著党有心理准备的我不同,她观影之前对小说情节并不了解,所以她的观影感受恰恰也是对小说和电影最直接反映。故事进行到三分之一,她已然开始心疼起石神,当石神逐步露出马脚,跟踪婧子,伤害她身边的人时,朋友难以接受他的转变,甚至不敢相信,直至最后情节的反转,终是击溃她的心理防线,红了眼眶。心疼、难过、感动、责怪……我们对于石神的种种情感,太过于复杂了,难以言喻,东野圭吾到底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存在。

日版电影是经典的,情节上最贴合原著,毕竟文化背景相同,改动也并不大,只是增加了一个女警官内海薰的角色,刑警草薙的戏份分担在两个角色上,对于情节推动影响不大。意外地,没有增加汤川与内海薰的感情戏,也是,一来是汤川高冷理性的设定,二来,在石神这一伟大的守护面前,其他人的爱情都会变得微不足道啊,不提更好。最后石神绝望的嘶吼,是震撼的,但 “仿佛正呕出灵魂”的这种感觉,似乎太难演绎,这种深沉的守护一朝破灭,命题被破解,人生的意义不复存在,光靠言语已是难以描绘,更别提生动的演绎了。

韩版的改动最大。在三个版本中婧子唯一的短发形象,侧面突出了她的烈性,婧子和石神的互动增加,在后面以为石神是另一个无法摆脱的富悭时,绝然地上门摊牌,这个人物的性格刻画显得更立体丰满,但又有些用力过猛,似乎不太符合坚强温婉而又平凡胆小的小女人特性。影片最主要的是删掉了汤川学的角色,整个事件的推理变成了警察草薙在主导,没有双雄的对决,更没有那句经典的“拟一个别人无法解答的问题和解开那个问题,何者更困难?”这个情节的缺失总让人觉得遗憾。影片的结局,婧子幡然悔悟,来到警察局,追着拍打囚车,呐喊“你这么走了,我怎么办?”石神躲在囚车里一角,独自悲戚,电影也这样结束了。所以到最后,其实都没点明婧子有没有自首,她满怀愧疚和感动跑来,只是问“我们该怎么办?”只是说了一句“因为你,我才到了这里。”石神也只是让人感到他献身后的悲壮,没有在监狱里仰望天花板玩转四色问题,更没有最后绝望地呕出了灵魂,所以,我更相信,婧子没有自首,也成全了石神的献身。这是故事的另一个结局,也许有违法理,但就如小说中汤川所说“我也并非坚持她应自首。一想到石神,我觉得至少让她得救也好。”只是,在不知情的情况得救是幸福的,在知情的情况下选择不自首,她的余生也必然在赎罪中度过,自首与否,她的人生都不再是单纯的一缕阳光了。

中版的改编算是一个惊喜吧。起初传出改编的消息时,相信多数原著党都是排斥的,最后电影上映,居然也有不低的评价,也引起了我的兴趣,想着不看一看,又怎么能吐槽呢?看完之后觉得,竟然还不错。中版与小说及日版、韩版相比,最大的不同应该在于,故事前半部分的叙述上,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是发现了案件,在后面的一步步调查和推理中,揭露婧子母女杀人的事实。故事的后半部分倒是较为一致,石神故布疑阵,汤川解题破案。最大的惊喜应该是公路追逐的情节,增加了紧张刺激感,石神故意营造的声东击西从而自投罗网,似乎更符合人物思考缜密的特点,相比之下,直接攻击工藤从而被抓,进而坦白自首则显得过于简单粗暴,这部分的改编我觉得是很精彩的,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

再来说说汤川学。在这部小说中,他其实并不算是第一主角,即便如此,神探伽利略汤川与达摩石神的双雄对决,其重要性和精彩性都不言而喻。《神探伽利略》系列塑造了一个天赋异禀的物理学家汤川学,印象最深的竟是他讨厌小孩,只因小孩完全没有思考逻辑,而和没有逻辑的人交往会令他精神疲惫。就是这样一个理性到极致的人,在《嫌疑人X的献身》里也有矛盾、难过、决绝的复杂情感,因为他重逢了这世上独一无二的对手,却又要永远失去他,惺惺相惜之后,难过的决绝,最后理解般地成全石神的发泄,日版里福山雅治的演绎似乎更感性了一些,理性中自带儒雅,风度翩翩,魅力更甚。中版里王凯刑警学院教授的设定,形象更加的伟光正,自负与克制更甚。而韩版的缺失则成了一种遗憾。

基于女主的悲惨过去和对弱者的同情,以及石神的伟大献身,我们往往容易被感动,更希望这对可怜的母女能有一个幸福的未来,甚至于会不由自主地假设:如果在富悭找上门之前,工藤先来了,可能悲剧就不会发生。可是,没有假设。悲悯之余,还有法理。汤川学成功推理,却没实证,他最后告知婧子真相,是经过内心矛盾的挣扎,也晓以情理,而婧子自首是因为情,但最终的结局走向了法的范畴。让人有种不愿接受又不得不的矛盾情感。韩版的大量改编,侧重于人性的描写,少了天才物理学家的理性,加重了温情的一面,更容易击中内心柔软的人,也减弱了维护法度的正义性。就如网上有人评论,婧子与石神的生命并不比流浪汉来得高贵。不管有多么迫不得已,多么感天动地,都不能掩盖犯罪的事实。只是,仍然会心疼、会可惜,那一个——孤独的天才数学家。

注意到一点,不管是日版,还是韩版,或是中版,电影里都删掉了婧子女儿美里最后不堪重负自杀送医的情节。这个小女孩在整个案件的高智商博弈中参与度并不高,这与她年龄设定有关,但也因这个设定,她是石神生命里的另一道阳光,她对石神有起初的友好,有后来崇拜、感激和依赖,再有妈妈对大叔背叛的不满,最后有负疚,甚至于赎罪,在石神自首后选择自杀。这个小女孩在她的年纪里情感丰富细腻,而又敏感脆弱,她和石神之间的相互影响不是整个故事里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是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在跟猪头讨论到这一点时,他说,小说里的妈妈其实犹疑不决,如果女儿没有自杀,她或许不会自首,自私性在此可见一斑。这一点,我表示赞同。小说里,女儿的自杀是婧子心理防线崩溃的关键,之前的愧疚和感动在这里才强烈爆发,最终走向警察局。如果女儿没有自杀呢?作为母亲,她有伟大的一面,但作为女人,她也有自私懦弱的一面,自首与否,对她来说是个艰难的抉择,在确定她已无法守护自己的女儿身心安全时,她也许才明白,选择只有一种,女儿比她更勇敢。而在电影中,这个情节无从得见,婧子最后的情感变化是由物理学教授(日版、中版)或是警察(韩版)来推动的,婧子与石神之间情感的份量加重,女儿的存在感并不强,这份献身的爱最终还是落在了爱情这个点上,让人有一点点遗憾。要知道,石神生命中的阳光,母女是一体的,他的守护有更广义的纯粹。

东野圭吾讲了一个好故事,令人动容,让读者的内心柔软又矛盾。电影的影像化,只要保留了小说的精髓,也不失为一部好作品。我爱小说,也喜欢电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