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鸟笼效应
下午,接到一位朋友电话,说有一个项目想聊一下。
聊来聊去,因为对方是朋友,我就毫无保留地告诉他相关情况。
最后,聊崩了。
反思之后,觉得自己太过于认真了。
因为是朋友,所以,毫无保留。
却忘记了,别人未必也是这么想的。
这种情况,在我们的人际交往过程中经常会遇到。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对此进行解释。
这个名词就是——空鸟笼效应。
心理学中的空鸟笼效应,又被称为鸟笼逻辑——被誉为人类无法抗拒的10种心理之一。
空鸟笼效应是由心理学家詹姆斯从身边的一个故事引出的。
挂一个美丽的鸟笼在房间的最显眼之处,过不了几天,主人必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因为这要比针对客人就“你的鸟怎样了”做出解释和说明要轻易得多。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的,并不一定每一个漂亮的鸟笼里都应该装上一只鸟,但人们总逃不出这个逻辑的局限。
空鸟笼效应的根本就是引导客户遵从自己的心理逻辑,顺势而上。这种办法自然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所以,在和朋友的谈话中,我违反了空鸟笼效应的原理。
朋友有自己的心理逻辑。
而我呢,并没有尊重他的心理逻辑,也是下意识地遵从自己的心理逻辑,所以,朋友的需求和我的建议,完全反向而驰。
最终的结果是,我一片好意做了坏事。
朋友呢,感觉肯定也不好。
因为他的心理逻辑是以为我不够重视他,没有尊重他提出的要求。
同理,在销售工作中,我们也要谨慎应对空鸟笼效应。
比如说,当你去拜访的是一位爱好书法的客户时,你和他大谈特谈足球,而刚好他又不喜欢足球的时候,可想而知,你的拜访一定是失败的。
又比如说,当你去拜访一位体育爱好者,你去拜访的时候,他眼睛都不错地在看东莞最近的篮球比赛,正好你也是篮球健将,这个时候,你们就聊得特别投机了,当你提出请他赞助接下来的篮球大赛时,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了一个笼子,我们可能会期望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