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定能】第三课感受@彭玄霏

2015-09-30  本文已影响71人  彭玄霏

0、前言

每次写总结,都在心里不由得感叹一句,时间飞逝。现在,就已经来到了我一定能的第三节课程了。

在前两周,通过各种众多工具和方法不断现和挖掘自身众多能力,大致明确了自己的定位,梳理出自己的能力并建立了一定的能力策略库,这周的课程,关注点则在如何确定“能力提升”的目标和制定出一个适合自己的“能力提升”方案。一如易仁永澄的风格,高能、落地,可持续更新!

此次课程除开知识点外,给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3个地方:

一、达成目标的方法模型

先澄清定义,说清楚要讨论的是什么,然后才能展开有效率的讨论。此次课程主要是讨论“能力提升”的目标,聚焦在“能力提升目标”上。

而只要是涉及到目标,必须有效,方有落地执行!

什么才叫有效?

——用SMART分析,不断将想法进行梳理,具象化为目标

通过这部分的讲解,联系到自己的职业目标,在R和T上需要更明晰,才能解决我的困扰。

二、让大象奔跑的方法——推动六问

问对问题,是十分有效的沟通能力。运用在与自我沟通也是一样的。

这次课程,因为网络原因,上了两次才上完。虽说易仁永澄自嘲是“保障机制没到位”,但对于我们这次的内测者而言赚翻了有么有!!!通过3位小伙伴的现场直播,展示出“推动六问”的强大力量,相当于这个超实用技能,现场演练了3遍~次次都有不同!同时尽得易仁永澄的真传——直接给出了问题的文字版,手都拍烂,哈哈。

我的理解:对目标进行定义,通过现状打分来确定自己现在的状态,调整成最可落实的

我的理解:找到意义和对未来的描述,让自己的大象奔跑

我的理解:确定行动、结果、任务和阶段,降低预期,尝试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大青蛙

我的理解:保护好促使目标实现的任务可以如期推动的一些助力,尽可能的寻找有效保护好目标达成的资源

我的理解:这里常常被忽视,对完成任务进行最低配置设置

我的理解:这里需引入干系人,进行监督。但必须要做的就是对任务的总结回顾

这里的收获有二:

一、一位小伙伴的咨询,恰好也是我想问的,在他与易仁永澄老师的对答中,也让我更加明白,这不属于能力提升的范畴,反而应该是定位问题。这样对于我如何找到下一步行动找到方向。

二、让自己意识到做为v5必胜的这一期小组长,经营小圈子还不够投入,小组还没有完全发挥情感支撑、社会激励的作用,这也促使我在课后对小组的作业进行了分解和推动。

三、能力提升的阶段分析

通过一个形象的曲线和四项限的划分,能力提升的四个阶段,跃然纸上,一目了然。对于自己某方面的能力在哪个阶段,比较快速的就能找到对应的区域。

四、下一步行动:

在群里发起讨论,发现到小伙伴们对于高能的作业存在目标不清的问题,推动大家定出来了统一的下一步行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