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财务与标准成本
2024-05-06 本文已影响0人
旅居上海的青青草
研发有基础研发和应用研发,普通中小企业的研发主要是应用研发,但不论是什么类型的研发,都是项目制。
每个研发项目都有周期,研发成功的产品除了试产,还可能会量产,即便是非标项目,中试小试之后也会正式投入生产。
大家都知道,研发阶段决定了70%以上的成本。
从财务的角度来说,研发给出的数据基本都是以后量产或正式生产的标准,这些标准如何在量产或正式生产之前编制出来,关系到整个成本管理,所以研发财务非常重要。
比如材料的名称规格需要在采购生产之前确定下来,否则就会同一物料采购、生产、仓库分别有不同的名称。
但很多中小企业不单独设置研发财务,成本会计的职责里也不明确研发财务的内容,所以研发财务经常被忽视。
在有研发技术部门的制造业企业里,成本会计应该是全成本的概念,不仅仅是生产成本的范围,所以也包括研发财务。
研发财务的主要职责除了项目核算以外,还有大量的成本测算、数据统计和数据整理工作。
研发过程中,只要有关键材料、工艺发生改变,就要测算成本,多次反复,很考验耐性。
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常常研发、技术、工艺部门不做区分,经常是一人多岗,研发财务的复杂性也提起来了。
研发阶段对于新材料有寻找供应商和询价的动作,这些询价是未来采购价格的上限,也是衡量采购业绩的标准之一。
但这个询价如何成为采购的上限?如果与采购业绩直接相关,这个询价将会有很大的水分。因此这个询价适合作为财务审核采购价格的参考。
打样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记录统计,需要研发财务全程跟踪,因为各工序的工时是未来量产定额工时,使用的材料数量是未来量产时的材料用量标准,等等。
也就是标准成本通常是从研发财务这里给出,车间成本会计提供实际成本,不论是研发财务还是成本会计都可以进行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挖掘降本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