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读书

这样阅读更高效

2017-03-22  本文已影响542人  卓文业

上篇文章习惯,一种可以改变的行为是我对刚读完的书籍《习惯的力量》做的一个输出总结,这么做有什么意义?

这本书我先用2小时多翻看完,随后半小时多画思维导图来整理脉络,最后再用一小时多写成文章。5小时不到便可“吃干抹净”从此不用再多翻原书。

钱钟书生前有一个习惯,他每次读完书都会把书或者送人或者归还,只有笔记在手。

这是所有要通过阅读来攀爬知识圣殿者所要做的一步——通过拆开、揉碎来化为自己的“骨肉”。

2016年初我开始阅读非虚构类书籍(非虚构类书籍指的是心理学、经济学、脑科学等这些具有“繁衍性”知识的书籍),用了近一年才摸索出属于自己的“读书法”,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我就有关“如何有效阅读”来做一个分享。

不敢说多么神奇,但是绝对有用。

方法不复杂,就三步:

1. 标注

2. 回想

3. 输出

一、标注

很多人读书都有一个习惯:划重点。

喜欢将书中的“重点”用笔标注出来,方法没错,但是用不对就显得有些本末倒置了。我翻过一些朋友的书,有时候一页20多行,画线就画了10多行……

这么做就是对“标注”有所误解。

标注的本质是提示,是为了让你在回顾书籍的时候能够快速定位到关键信息点。标注过多会对有用信息的收集产生阻碍。

《学习之道》里对划重点有这么一个说明:

划重点和标下画线一定要谨慎,否则你不仅会效率低下,而且会被误导。画线的动作会让你欺骗自己大脑在工作,其实只是手在动而已。做标记前,要先训练自己找的主要观点,并把所做标记数量降到最少——一句话就行了,最多不要超过一个自然段。

随后再用具体例子来分享下我的标注法。

拿前段时间我读的《未来简史》来说吧,这一页是我将书中我所收集到的“概念”进行的一个汇总。

这里有一点要提及下:非虚构类书籍大多情况下是通过大量的实验、例子、数据来诠释概念、结论和现象等,所以我们在第一次阅读时,是跟着作者的引导来发掘出作者想要表述的意图,再之后的阅读就无需探索的步骤,只需准确定位到概念所在。

我将书中所揭示出的概念汇总起来甚至还备上页数,就是为了日后搜索资料时能一眼找到。

之后再具体到书中:

每个章节前的概念注释和上面所说的汇总概念一个道理,方便日后翻阅时可以快速了解到这章提及哪些概念。

最后我们在具体到概念上,比如说这个“何为知识”,翻到215页:

你可以看到我将概念用笔标识出来,解释则用竖线框出来,这样可以很清晰的了解到概念的整体范畴。

最后还有一项:联想。

在一些重要的段落旁边写些自己的话。比如通过这个概念联想到哪本书上提到过类似的概念?或是说这个例子是不是很好的解释了之前读到的一个概念?等等。其实这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提到的最高价阅读法——“主题阅读”。

画线——汇总——联想,做到这三项就算是完成了“标注”这一步。

二、回想

这个要从一个思维误区说起。

很多人在回顾知识的时候都喜欢翻回去阅读,认为再次阅读可以加深印象,错。

绝对不能拿翻阅当复习。

心理学家杰弗里·卡皮克曾在调查后说到:大多数学生不断重复阅读笔记或课本,却很少有人在学习时进行自我测验或做提取练习。

当书本摆在眼前时,大脑会产生错觉,以为学习材料也同样存入了大脑,其实是小和尚念经。

阅读是一种被动接受,效率极低,只有主动回想才能更高效的获取知识。

说完这个学习误区后,我们再说通过回想要做的工作——画思维导图。

其实这个方法很多人都提过,但我之所以把回想作为第二步而不是画思维导图是因为很多人在画导图时候是看着书画的,这就错失了一个通过回想来加深记忆的机会。

关于思维导图我之前也写过一篇相关文章,这里不多重复:

思维导图快速入门

思维导图要画,但是必须是在读完一个章节后,合上书来画。努力回想书中的主题、概念、逻辑等,将他们全部呈现在纸上。比如我最近在读《学习之道》里面一个章节的思维导图:

回想,努力的回想,甚至可以切换到不同的场景来进行回想,比如你在一个屋子看完回想了一遍,你可以走到客厅再去回想一遍,再到厨房等等,不同场景的置换可以加深记忆。

每一次努力的回想都是为了让大脑变得更聪明。

三、输出

学习金字塔这张图想必大家都熟悉:

从图中可以看出,输出才是最高效的学习法,怎么输出呢?

你可以像我这样写文章分享出来,也可以找朋友讲给他听,甚至可以自己打开手机录音说给自己听。

这里不得不说另一个思维误区:我能想到的就代表我会了。(又一个误区哈)

错,不要光想。你可以拿起笔试一试,你脑子里把一个知识过千百遍,下笔写一写会发现各种漏洞。

我之前也看到过类似问题,很多人说想写文章、写小说,明明脑袋里有很多想法但是一提笔就什么都写不出。

这很正常,输出远没有想象的那般简单。

书写会把要学的知识编译(将信息转换为神经记忆结构的一部分)到你更深的记忆中。

这也是对记忆的一种强化。(有关记忆方面以后会另写一篇文章来谈)

起初从自己读完一本书写一段书评做起,不用太多,就是写一段流畅通顺的书评。

前几天写了一篇关于知识的文章,里面我写了一句话:

不论我们学什么知识,最终只有把它有效的输出后才能实现其价值性。

这里我所谓的输出就是“成体系”。

千万不要把碎片化知识当作真正的知识,也就是说不要认为平时和别人聊个天你这个能说点,那个能吹点就是自己“肚里有货”,实则不然。

不去做输出,不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不能完整的将你的知识传递给他人,那都不算是你的真才学识。

写在最后

方法这种东西其实是因人而异的,在此之前我也尝试了别人的读书法、学习论,最后都不了了之。

我现在有着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套方法是我在数次尝试、多次犯错后再加上漫长的时间沉淀才形成的。

我很喜欢说一句话:方法有成千上万种,但是决心只有一个。

他人的方法只是为你提供一个借鉴思路,你没有对学习的强烈渴望,知道再多方法也无济于事。反之,有着对学习、对前行的决心,你终将找到属于自己的“道”。

写了很多了,最后再补点关于平时阅读文章的方法,其中一个就是:留言。

留言看似是一个小的行为,但是如何准确、清晰的将一篇文章凝聚成几行字来表述出来,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留言是一个对文章思考和反刍的过程,想要更好的吸收文章就一定要培养这个习惯。

其实也不限于留言,平时转发分享文章时也可以尝试着配几句自己通过这篇文章得到的感悟。

这是一个主动与作者沟通的渠道,如果只是单单阅读、阅读、阅读,读百篇、千篇能收获的东西都很有限。

其实这篇文章我是借阅读来谈如何学习,这段时间我看了很多关于学习方法的书,收获颇多,过段时间我会用一系列文章来详细讲解一番。

学会如何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