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大学毕业的你,要听父母的安排吗?

2018年4月29日 晴 周日
一阵风吹来,吹皱了刚冒出嫩芽的柳树,一抬头,浅绿色与深蓝色交相辉映。
路边有坐着自缝的坐垫休息的微胖中年妇女,脸上一派慵懒;也有三三两两聊天的大叔,在我问路的时候热心地站起来指给我。
岚城的夏天比别处晚了一个度,再回来时自己宛如故人。
也曾在中学时拉帮结派,趁着礼拜天脱掉校服在小城的小巷子里穿梭,去找便宜的小吃摊位。
而如今各自散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方,再回来它还是那么的安心,一抬头,一片湛蓝,所有的不快都治愈。
最近没有思考,没有更文,不想在文字里面抱怨,不想写尽人间繁杂。
这是一座奇怪的小城,没有什么固定的特性,服装店生意冷清,小吃店饭店的生意却异常火爆,小城的经济发展缓慢,可绕过小小的城你却很难在电动车堆里找到一辆自行车。
小城很努力,努力顺应时代的发展,拆掉了很多有历史感的古建筑,很多传统习俗已经成为过去,所有的一切都在朝着现代化发展,却只有本地人才懂经济跟不上,做的不过是表面功夫。
县城内最大的书店搬了新地址,不知道这个消息知道的有多少,亦很少有人去关心这个问题,这样的城,我不知道还该不该爱。
很多人都在思考读书是为了什么,直到今天跟爸爸说话才正视这个问题。
谈不上聊天,两个固执的人,谁都不愿意妥协,不愿意让步。
“读书不就是为了你以后可以有个稳定的工作吗?”
我一直以为多读书是为了让自己的思想有一个更高的层面,能对生活有一个更好的理解,而父亲所希望的,不过是我顺应人的规律来,平平凡凡地来,平平凡凡地走。
我无法辩驳他的观点,但我也实在无法赞同。
我一直觉得规定18岁之后为成年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总有一天我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而已经成年的我,早就做好了为自己负责的勇气,却始终承受着他们的不信任。
我们总是在劝说别人的矛盾时说只要沟通就好了,但我与父亲而言,却一次一次陷入交流不下去的僵局里。
似乎安稳,只有安稳才是他们想要的,快乐,梦想,追求,统统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女孩子安安稳稳地就好了。”
实在抱歉,我在读书的目的这件事上走偏了,我读的书想让我去看一个更大的世界,去接触很多的困难挑战自己的极限,而不是慵懒安逸地过完这一生。
有人偏爱抱着手机窝在沙发的消遣,我却不知道何时喜欢上了那种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吃苦,成功之后百感交集的欣喜。
“找个男朋友养着你就好了。”
曾不止一次听到过这种说法,却次次不屑于去辩驳。
姑娘,你把所有的赌注压在一个不确定的人身上,怎么那么窝囊呢?
正因为是女孩子,所以更要活出自我,去追求想要的爱情,想要的生活。
我喜欢凭自己的能力换取想要的东西的快感,而不是唯唯诺诺地等别人给我一个答案。
我才20几岁,即将毕业走入社会,前20年被标榜着不懂事一路接受别人的安排,可在我已经成年,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思维之后依然要接受固定的安排吗?
人生没有重头再来,我的人生将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按照前人的道路再走一遍吗?
实在抱歉,我无法苟同。
最近身边接触到很多参加工作的人,有的人思维理性,把要处理的事情罗列的井井有条,也有人毕业很多年依然碌碌无为抱怨着生活的不公。
这个世界上也许会有很多人放弃我们,那都没关系,最怕有一天你自己放弃。
大冰的粉丝遍天下,总是率性地去旅行,去追求想要的生活,开酒吧,去穷游,去写书,我们羡慕,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不敢。
总有的人做着你梦想的事情,过着你梦想的生活,而你还在各种担忧着。
记得曾经特别喜欢一句话:一朝安逸,轰然老去。
而在经历了太多的安逸之后,我反而更想去挑战一下自己。
逆境,永远要比顺境成长地多。就像我曾经说过无数次的,我昨晚哭得很惨,但我相信我明天一定会笑着站起来。
我们谁都无法确定未来,谁都无法确定哪个才是正确选项,我不想自己被困在所谓的安稳里。
我爱小城,但那种慵懒,我希望是在我70岁之后才开始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