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秒懂.第三十六讲】
致敬王珮瑜老师
【京剧秒懂.第三十六讲】
《秒懂.尺寸》
(2)
弘扬国粹秒瑜王,
瑜音社里讲戏忙。
京剧表演尺寸量,
由慢到快尺度扬。
2021年8月13日,星期五。
京剧名家王珮瑜老师的新课堂~《京剧秒懂》第三十六期《秒懂京剧.尺寸》~(下)开讲啦!
在京剧演出唱腔中尺寸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瑜音社】:
上一期“秒懂”
我们初识了“尺寸”
今天继续来讲讲
酣畅淋漓的一段唱
怎么就在不知不觉间
越来越快了呢

Tips:
「由慢到快,是尺寸变化的一个基本规律。」
一般说来,一个唱段速度越来越快,由平缓松弛到紧张激烈,最常见的一种板式结构为:导板—原板—二六—流水—散板。
导板 ,是散板中一个上句的变化形式,多用在一个大唱段的第一句,感情激越奔放,比一般散板的上句要复杂、开阔、悠扬、充沛。
原板 ,一板一眼,四二拍节奏。节奏平稳,用途很广。
二六 ,同为一板一眼,四二拍节奏,是从原板中发展出来的板式节奏,比原板紧凑。
流水 ,四一拍节奏,是二六板式进一步紧缩而成,速度较快,诉求性强,适合表示轻快或慷慨激昂的情绪。
散板 ,是节奏自由伸缩的板式,也叫做慢打慢唱,能表达相当宽泛的情绪内容。
以《珠帘寨》中“昔日有个三大贤”一段为例:
(西皮导板)
昔日有个三大贤,
(西皮原板)
刘关张结义在桃园。
弟兄们徐州曾失散,
古城相逢又团圆。
关二爷马上呼三弟,
张翼德在城楼怒发冲冠。
耳边厢又听
(西皮二六)人呐喊,
老蔡阳的人马来到了古城边。
(西皮流水)
城楼上助你三通鼓,
十面旌旗壮壮威严。
哔啦啦打罢了头通鼓,
关二爷提刀跨雕鞍。
哔啦啦打罢了二通鼓,
人有精神马又欢。
哔啦啦打罢了三通鼓,
蔡阳的人头落在马前。
一来是老儿命该丧,
二来弟兄得团圆。
贤弟休回长安转,
就在这沙陀过几年,
(西皮散板)
落得个清闲。
原来尺寸的基本规律
既有一定之规
也因戏而设
尺度、分寸
尽在台上的一言一动
也在演员的眼下心间
我经常看王珮瑜老师演唱的名段《珠帘寨》和《空城计》及《二进宫》等,总是陶醉在王珮瑜老师的演唱中,此起彼伏、慢快婉转的韵调,使人百听不厌,百看不烦。看完这期《秒懂京剧.尺寸》,明白了京剧韵味之美是“尺寸在控制”。真如瑜迷师友们说:国粹,一旦爱上,终身“醉”。
王珮瑜老师说:下期继续聊“尺寸”
期待周一见哦~
资源~图片~来至:【瑜音社】和王珮瑜老师的官方粉丝团。
文/编辑/爱上瑜氏音 2021.08.13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