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乐堂312]红色闪烁:方圆之地有良村

方圆之地有良村
文/应智乐
秀丽芙蓉,方圆之地有良村,名为良园。良园村人杰地灵,面积广沃,人口稠密,党员上百。今天,我将把它添加一个红色意义的名称一一革命文化宝地。
良园村,含蓄着“良好家园”之意。虽离吾村一箭之遥,常有路过,却感陌生。上午,我亲身体验了该村革命纪念室奠基仪式现场,才领略了该村传承纪念革命文化的非凡意义。
良园村,“龙山钟秀气,湖水漾文波”,笔架山和墨池湖交相辉映,“五水共治”后闻名遐迩的黄金溪绕村而过。

(一)
天空,下着如夏汗般的细雨。“咚咚咚,咚咚咚…”随着该村温州非遗项目的“乐清大闹”锣鼓队鼓声响起,翘首以盼的村民纷纷打起了雨伞,三五成群的来到了村口的奠基地点。
锣鼓声响亮在村庄,回荡在芙蓉群山连脉周周。9时许,原省委副书记陈法文来了,原省公安厅副厅长蔡杨蒙来了,他们虽然八旬高龄,仍风尘仆仆地从杭州赶来参加该村革命历史意义的喜事一一良园村文化礼堂暨革命老区党史纪念室奠基仪式。

村妇女6人党支部之一、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素芬母亲,从她那沧桑的容颜中可以看岀,不少于九旬高龄。她那慈祥的微笑,洋溢着今日幸福生活的不易一一那是该村多位革命先烈付出血的代价而换之啊!

党徽闪闪红歌奏。9点半,奠基仪式开始。佩戴着党徽的原省领导陈法文、蔡扬蒙,温州市级领导包哲东及乐清本地领导范晓东、周素芬、蔡昌光、倪蓉棣等领导一行,挥动起手持红绸系上的铁锹,为奠基仪式留下了历史辉煌的一幕纪念。还有集体照,都给该村未来的发展,留下珍贵的史记。

(二)
移步村楼会议室,五十多位领导嘉宾们正在畅所欲言,献计献策,为纪念室的发展定位做铺垫交流。
今日的雨,下得有点特别,颇有情调。仪式时,雨过天晴;仪式后,晴过雨落。芙蓉山文化研究会会长周泰华说的良园村风水好,今天那给力的天气,足显他的说服力。

乐清市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著名作家倪蓉棣对该村的人文地理,有着较深厚的情怀。“良园村拥有‘本觉寺’这座千年古刹寺院,彰显村庄文化底蕴。近年来,贵村先后取得了“浙江省一村一精品特色乡村”“浙江省美丽生态示范村”等金光闪闪的荣誉,值得可喜可贺!”倪蓉棣献言:“已属温州非遗文化的锣鼓队,在向省非遗申请的同时,要扩建一支专业传统的舞龙队。舞龙与锣鼓,手足兄弟,携手同行,可谓是珠玉璧合也!”
根据大家的细致分析与商讨,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发展“田园+湖泊+溪塘”等文化特色,统筹布局,合理安排,开拓原汁原味的文化品质,将是眼下着手的重头大事。

(三)
良园村的革命历史,意义深远。在1938年成立了村党支部,是乐清在抗日战争时期最早建立的党支部之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它一直是括苍游击根据地坚持革命斗争的一个红色堡垒。
今日,该村利用原舍(良园小学)之废用,改建纪念室来弘扬革命事迹,传承红色文化之特色,可为后人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文化学习氛围,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据悉,该村举行芙蓉良园村文化礼堂暨革命老区党史纪念室恳谈会,村里能人志士踊跃捐资200多万元。

陈法文、蔡扬蒙等老同志先后一一阐述良言,座谈会氛围良好,良言良策催人奋进。此外,陈法文的“红色基地坚强堡垒”和 “革命老区良园村党史纪念室”两幅墨宝,将给纪念室增添色彩。

我相信,红色的“七一”,为良园村开启了红色文化的征程;我相信,在明后年的今天,村民们将以村纪念室的开放而自喜,自豪;我相信,未来的今天,良园村的红色革命文化将是子孙们借以为荣的资本。
(2019.7.4)
(后记:上午因匆忙而过,没有细挖深耕,文中若有人名笔误或内容有误差,请给予指点,我将及时更正!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