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实践”的学业质量标准之课堂教学和命题探索
2017-04-27 本文已影响0人
自娜娜
作者:娜娜
4月27日,参加2017年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会议。
一节“课堂教学”:
微课先行,以“楼兰古国”的探寻为主题,基于实践的社会调查认知“区域在具体时空条件的变化”。
寻访名人历史足迹谈心得,生生互动很到位。从“先生”的求学、办学中感悟“甄综术艺,以应时需”,突然也觉得和这次的研训会议主旨也很暗合。
生平事迹与大事年代尺做对比,把历史人物的活动轨迹置于历史大背景下,也是一种学法指导!
最后的落脚点稳稳地回归到“史料的解读”,孩子们在合作、在发现、在交流,情感的认知水道渠成……课堂,“活”了。
一场“专题讲座”:
如果说,课堂的实践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姿态,那么接下来的讲座告诉我们还需要学会“仰望星空”。
《基于“社会实践”学业质量标准的考试命题探索》,一个很难用纸笔测试的主题,台上的专家有点“难”。
无论怎样,咱们还是需要先了解“社会实践“的素养目标:
用一道具体的案例来说明,我努力在“通俗”地理解,“社会参与”类的考查,就是要求学生在复杂的情境中,选择可行的方案……分层的评价标准,努力考查出学生的思维状态。
一道由学生论文的开放性试题,在一张白纸的字里行间表达着过程性评价的要求,开始越来越崇拜……
评价的研究离不开课堂的教学,更离不开课程的建设,于是,话题切换到了这里:
让“核心素养”可教、可学、可测……
咱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