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裘马轻狂”的贵公子到“心系苍生”的诗圣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可是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它又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呢,想必大家就不一定清楚了。
有人说这首诗是杜甫的绝唱,因为写下这首诗后不久,杜甫就在贫病交加中客死在湘江的孤舟之上了。
漂泊沦落的杜甫,与流落江南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在此地重逢,诗人回忆起昔日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多次见到李龟年,并醉心听他歌唱的情景,真是感慨万千啊!
那么诗人杜甫又是怎样由经常出入于王公贵族府第的一个“裘马轻狂”的贵公子沦落为“老病孤独”的异乡客的呢?请跟随冯至先生一起走近杜甫,到他的《杜甫传》中寻找答案吧。
作者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著名翻译家,现代作家和诗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获得国内外多项文学奖项,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十分出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52年11月《杜甫传》一问世,就引起极大反响。1980年3月又出版了增订版。2020年4月,《杜甫传》被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本书叙述了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从一个只知道写诗作文的贵家公子,转变成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的经历,深刻揭露那个时期的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
下面将分三个要点为大家解读诗人杜甫坎坷而伟大的一生。
一、传承家风,立下忠君报国志。
二、旅居长安,守官无望生存难。
三、动荡漂泊,心系苍生美名传。
首先为大家解读第一个要点。
传承家风,立下忠君报国志
早年的杜甫之所以将读书入仕,忠君爱国作为政治理想,其根本原因就是世代相传的良好家风。
杜家世代为官,“奉儒守官“一直是杜家的祖训,而对杜甫影响最大的则是杜氏家族中声名显赫的两个人,那就是杜预和杜审言。这也是在杜甫诗中常常提起并推崇备至的两个人物。
杜预是西晋名将,也是杜甫的第十三世祖。他骁勇善战,被人称为“杜府库“,他既懂得法律、经济、天算、工程,又对《左传》有深入的研究,在当时名噪一时。他是杜甫心中理想的化身,杜甫从小受其影响,希望能像远祖杜预那样为国效力,声名远扬,光宗耀祖。
年少时的杜甫曾经在杜预墓所在地首阳山下居住,写过一篇《祭远祖当阳君文》,表达对这位远祖景的仰之情。杜甫在晚年漂泊异乡,贫困潦倒之时,也多次提到杜预,可见对他的影响之深。因此,“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一直是他早年抱定的政治理想。
而祖父杜审言在武则天时期不仅做过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等要职,而且在文学上的造诣更是不容小觑。他是当时非常著名的大诗人,同沈佺期、宋之问等诗人齐名,对律诗的形成和发展有过巨大的贡献。
杜甫对爷爷极为崇拜,曾在诗中颇为自豪地说:“我祖诗冠古”“诗是吾家事”,认定诗歌创作是杜家传统,自己一定要继承发扬下去。
早年杜甫在文学上显露出的过人之处也印证了他在这方面的努力。他七岁作诗《咏凤凰》,十四五岁时他在诗歌上的卓越才华已受到洛阳名士的赞誉,称他的诗能与汉代文豪班固、杨雄相媲美,因此小小年纪的他就时常出入于精通音律的岐王李范和玄宗的宠臣崔涤的府第,有机会一再听到举世闻名的李龟年的歌声。
无论是他用十年的时间漫游吴越和齐赵多地,还是游览祖国名山大川,结交文人雅士,或是他去参加科举考试,都是为了传承他良好的家风,实现他的政治理想,那就是:辅佐一代明君,去建功立业。
那么杜甫的政治理想实现了吗?请让我为你解读第二个要点。
旅居长安,守官无望生存难
抱着“奉儒守官”的美好愿望旅居长安十年时间,他的做官之路和诗歌创作方面又如何呢?在这里又遭遇了什么呢?
杜甫初到长安,满眼所见的是气势恢宏的宫殿,豪华气派的私家园林,四通八达的通衢大道,装潢考究的店铺旅舍,昔日繁华景象略见一斑。而且正赶上唐玄宗下诏招纳文学艺术上的贤士,杜甫也在其列。
他信心满满,以为凭借自己的满腹才华,终于有施展身手的机会了。没想到大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使得所有贤能之士无一人被录取。李林甫竟然上书皇上表示祝贺,说“野无遗贤”,也就是天下的人才全部都被选拔上来了,没有一个遗漏的。
李林甫之所以憎恨这些文人,是因为这些人来自民进,不识“法度”,若把他们选拔上来恐怕他们任意批评朝政,敢于直言,会对他不利,因此用谎言欺骗皇上,使他们无一人被选拔上来。
那么精明有为的唐玄宗为什么会任由奸臣李林甫这样肆意妄为呢?因为此时的皇帝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励精图治的贤明君主了。开元盛世以不复存在,他只想着求仙访道,来求得长 生不老。
唐玄宗整日幽闭深宫,沉溺声色,骄奢无度,才使得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任意地“排斥异己”,打击陷害直言进谏的大臣,杜甫的做官之路再一次受阻。
过了几年,做奉天县令的父亲杜闲去世了,失去经济来源的杜甫,为求官,为生存,不得不低声下气地写诗投赠权贵,谋得贵族府邸中的“宾客”一职,艰难度日。他随着权贵们出行,陪着他们诗酒宴游,为补贴家用,有时还到山间采摘草药来买,艰难度日。
“买药都市,寄食友朋”,“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是他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可叹昔日“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的有志青年,今朝沦落到寄人篱下,仰人鼻息的地步。
天宝十年,唐玄宗举行了三个盛典,杜甫写成《三礼赋》进献皇帝,获得玄宗赏识,让宰相进一步考试后,命杜甫“待制集贤殿”,等待任用,可这一等就没了下文。
直到在长安待到整整九个年头后,在他四十四岁时,才得到一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官职,工作就是看守卫兵甲器仗,管理门禁锁钥。
时局的动荡,仕途的坎坷,让他有更多机会接触下层人民,写出《丽人行》《兵车行》《前出塞》《后出塞》等反映尖锐的社会矛盾,关注百姓疾苦的传世之作。
天宝十四年冬天,杜甫从长安回奉先探望寄居在那里的妻子儿女。夜半时分,寒风凛冽,百草枯竭,手指冻得不能屈伸。行走途中,诗人百感交集,九年旅居长安,不断写诗献赋就获得那么个小小的官职。他忍辱负重,与妻儿饱受分离之苦,不就是为了他的理想嘛!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莫夺”,葵花和豆叶总是向着太阳而生,这是它们的天性使然,难以改变。而我杜氏家族世代为官,我一心想辅佐明君,我的明君在哪里啊!他怀着满腔悲愤写下《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长诗。
这首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作,既反映安史之乱前的社会现实,又反映了杜甫的内心矛盾,彰显出他的伟大人格,这一时期他的诗歌无论是思想上的进步还是艺术上的纯熟都超越了同时代的任何一个诗人。
动荡漂泊,心系苍生美名传
诗人晚年漂泊沦落的生活,是动荡不安的时代造成的。
人常说“时势造英雄”,杜甫在诗歌创作上取得巨大成就也是如此,是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给他带来的。在那一时期,他既描绘“草堂生活“带给人的暂时的安逸和美好,也记录下“安史之乱”“军阀混战”带给人民的苦难。
正因为有了这些诗作,后人才得以广泛而深入的了解那段历史,了解诗人成长的心路历程,因此杜甫被世人称为“诗圣”是当之无愧的。他的作品被称为“诗史”也是实至名归的。
安史之乱爆发,玄宗从长安向西南方向逃亡。潼关失守,杜甫以及家人一路随流亡的人群逃难,忍饥挨饿,九死一生。杜甫将妻儿安置在鄜州后,只身到凤翔投奔刚刚即位的肃宗。
中途被叛军俘获,押解到长安,一路目睹叛军烧杀抢掠,百流离失所,看到了哀鸿遍野,饿殍满地的悲惨景象,写成《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忧国忧民的不朽诗篇。
到凤翔后,杜甫被肃宗任命为左拾遗,也就是侍奉皇帝,对皇帝的不当言行提出意见,并举荐贤良的官职。不久由于他上疏援救房琯,措辞激烈,惹怒肃宗,肃宗命他离开凤翔,回鄜州探视妻儿。
回家路上,他写下了《羌村三首》《北征》两首代表作,这两首诗不仅用高度写实的手法,写出战乱中人民的疾苦,更使他认清了时局,诗歌从此开始关注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他的诗歌创作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公元759年夏天,关内久旱不雨,史思明在范阳自称“大燕皇帝”,杜甫远离了十几年恋恋不舍的长安,阔别洛阳,携家人开启了他的西南漂泊之旅,直至生命尽头。
举家来到成都,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找到一片荒地,建起了几间茅草屋,又陆续在房前屋后种上从亲朋好友那里求来的花草树木,又种上一些农作物,一家老小的生活基本有了保障。
有了一个栖身之处,总算度过了一段安稳的日子。从此这座朴素而简陋的茅屋便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这就是著名的杜甫草堂。
在这里,杜甫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既有歌咏自然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入得他的诗中,“杨柳枝枝弱,枇杷对对香”,“自在娇莺恰恰啼”;也有描写天气变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由自己屋顶的茅草被狂风吹走,联想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由狂风骤雨带给自己的灾难,联想到天下的受苦受难的百姓,这是何等的人间大爱啊。
后来蜀中军阀作乱,好友剑南节度使严武被杀,失去生活依靠,他再度漂泊,寓居夔州、梓州、阆州。之后又漂泊到湖北、湖南一带。公元七七零年,贫病交加,饥寒交迫的一代诗圣杜甫病死在湘江的一条小船上,年仅五十九岁。
死后家人无力安葬,把他的灵柩暂时安放在岳州。直到四十三年后,他的孙子杜嗣业才得以把他的遗体运回首阳山下,安放在两位先人杜预和杜审言的坟墓旁边。他曾那样的敬仰他们,又为传承他们的家风奋斗了一生,如今终于可以与他的两位先人长眠在一起了。
有人说,诗人杜甫的一生是个悲剧,他穷困潦倒,老病孤独,客死他乡,未能给妻儿带来安定的生活,未能实现“致君尧舜上”的政治理想。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他的悲剧人生成就了他的诗歌创作,使他达到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成就了一代诗圣的美名。
好了,本文用三个要点概括了诗人坎坷而伟大的一生,那就是:
早年读书写诗,悠游自在,立下入仕报国志。
中年旅居长安,以诗求仕,饥寒交迫难生存。
晚年漂泊沦落,老病孤独,写尽世间百姓苦。
到这里本书就为大家解读完了,相信听过解读后你也许会对一代诗圣杜甫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既感慨他的命途多舛,又感慨在那多灾多难的岁月里带给我们震撼与感动,相信再读杜甫的作品时你会有全新的感受。
最后请允许我用杜甫先生的一首《春望》结束今天的解读,为我们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