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房产中介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说起
| 开篇约有3000多字,如果你对中介行业非常熟悉可以略过,这些段落表帮助性的标记为“太长不想阅读部分”,简称TLDR (TLDR:too long; didn't read. )
TLDR部分
房产中介行业现状分析
房产中介是为房产买卖双方达成销售和购买而建立的一个平台机构,并有为买卖双方保证安全交易的义务。房产中介的经济收入主要是收取中介服务佣金。以下是房产中介行业现状分析:
2011年楼市成交量惨淡令房产中介机构出现“关店潮”。随着限购政策向全国蔓延,主要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量遭遇锐减,总体降幅达50%以上,房屋中介行业正面临比2008年更为严峻的生存考验。成交量严重不足加之买卖代理费费率降低使得许多房产中介机构生存压力加大,最终被迫关店止亏。2011年以来,北京房产中介总共关店约1400家,而深圳房产中介的门店更是从8000多家锐减至5000多家。
2017年3月以来,全国多个城市纷纷出台楼市调控政策,一些一二线城市在此前的调控政策基础上再次“加码”,用打补丁的方式堵住炒房漏洞。这轮堪称史上最严的调控措施,很快就如同一桶冰水,让持续“高热不退”的房地产交易市场迅速降温。跌宕起伏之中,最先感知楼市市场冷暖的当属奋战在二手房交易最前线的房产中介们!
房产中介行业现状1、二手房量价齐跌
大多数的调控效果在5月开始进一步深化,成交价回落,成交量低位运行,新增供需低迷,有效需求锐减,市场切实步入降温期。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卖方担心吃亏,攥着房子不肯卖,买方要么被一轮又一轮的调控政策限制了购房资格,要么持币观望,双方胶着之下,二手房交易市场量价齐跌,同时成交周期也被大大拉长,客户观望情绪空前明显。
房产中介行业现状2、中介或将面临重新洗牌的命运
受新政影响,二手房业务量出现明显下滑,且多家门店业务量基本为零,考虑到接下来的楼市成交量会出现下降,且其收入不足以覆盖门店的经营成本,一部分房屋中介选择自行关闭门店。
其实除了市场因素以外,监管趋紧是房屋中介关闭门店的又一个原因。部分门店以前可能存在不当操作,需要进行整改,优化店面资源配置,加强所有店面管理和规范。
分析房产中介行业现状,严查只是开始,政策及监管持续收紧几成定局。在这一轮周期中,中小规模甚至大规模的中介公司都可能被淘汰,未来行业或将在重压下洗牌。在这一过程中,服务能力弱、专业知识欠缺、经营行为不太规范的房地产中介机构都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不只是中小公司,甚至规模较大的中介公司也将面临这一考验。
房产中介发展前景
随着房产行业的发展,很多人在房产销售行业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同时有越来越多的房产中介公司拔地而起。房产中介连锁经营企业的店铺数量和收入两项指标均高于连锁行业平均增长水平,店铺数量达到了两倍以上,收入更是在三倍以上。丰厚的投资回报刺激着中介连锁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街小巷。以下对房产中介发展前景分析。
房地产中介行业作为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根据市场发展现状不断调整,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模式,从品牌打造,提升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利用网络技术等方面着力,方能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站稳脚跟,不断壮大。现从六大趋势来分析房产中介发展前景。
1、树立中介企业品牌
树立品牌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只有通过优质服务,塑造强有力的企业品牌形象,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信任和忠诚,才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随着中国房产中介发展前景市场化进程不断的推进,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在逐步地加强。服务品牌是促进房地产中介企业与客户沟通的有效手段,是在市场竞争中主动出击获取制胜权的有效武器。而专业水平差、人员素质低、操作不规范的中介企业将被市场无情淘汰。
2、 提高人员素质
消费者要买房租房,之所以找中介商代理,是相信他们可以提供专业的服务,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从业人员要有专业基础知识,二是要有专业化操作水平。消费者不仅要求经纪人能够提供房源和客源的信息,而且还需要提供房地产政策、房地产投资、房地产建筑、房地产价格、房地产手续办理等相关的专业咨询。房产中介发展前景指出,谁能够不断地为经纪人提供专业培训,谁就能够在未来的中介服务中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使客户高度满意,从而吸引客户和保留客户,确立自身的竞争优势。
3、创新联合提供全面服务
客户在房地产交易中需要包括政策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抵押贷款、装饰装修等多方面的服务,谁能够在服务内容方面不断地创新,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同时不断地创新服务方式,贴近客户降低消费者的交易成本,谁就能够赢得客户,提高知名度,房地产中介企业应该保证有足够的房源,但任何一个中介机构都不可能满足全部客户的需求,也不可能包揽千差万别的客户。房产中介发展前景表明,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房地产中介机构要走联合的道路,做到信息共享、资产重组、资源合理配置。
4、科技实施网络化管理
房地产中介行业作为一种信息密集型的产业,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及信息通畅是中介机构从事经营活动的基础。但在房产中介发展前景情况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使房地产咨询、估价中常常涉及到的大量数据处理工作变得容易,也使房地产中介信息的查询、配对变得迅捷方便。电脑的普及和INTERNET成本的降低,以及信息产品进入家庭的步伐加快,物业买卖信息将成为信息产业的主要承载内容,网络将成为入网的各中介行业发布楼宇信息最便捷的途径。买方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寻找中意的楼盘,而且可以在网上看到物业实景、图片等资料,甚至还可以进行物业比较。通过采用房地产中介专用软件,进行快速房源查询等能够提高管理效率,为客户提供快速多途径的服务,甚至是跨区域的服务,从而提高成功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就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房屋信息和客户信息,并且通过有效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从而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5、规模化连锁经营
实践证明,扩大规模、连锁加盟经营有诸多优势:一是可以统一安排人力、物力、财力,节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获取规模效益;二是统一领导,统一规范,统一服务标准,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品牌,发挥品牌效应;三是可以扩大业务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竞争力。中介商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必须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成交率。因此,规模化发展,连锁化经营,将是今后房地产中介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目前房地产经纪、评估等中介服务企业“小散”、竞争力弱的现状,必须实施资产重组,连锁经营,扩大房产中介发展前景规模,增强竞争力。
6、新型业态模式加入特许经营
加入知名的房地产中介特许经营体系,可以直接享受知名品牌带来的客户,利用成熟的有竞争力的运营操作系统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特许体系通过持续的支持,不断提高中介店的管理水平以及经纪人的服务水平,帮助中介店降低投资成本,规避市场风险,确定自身的竞争优势。这将是许多中介企业发展的大趋势。特许经营这一模式本身所具有的优势是传统经营的中介公司和直营连锁所难以具有的,无论是从授权商还是从加盟商的角度看,特许经营最大的特点为:低成本投入,高效益回报,真正实现品牌资源共享以及利用体系的规模效应隐藏低自身运营成本。
虽然我国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仍有巨大的差距。相关研究报告表明,美国,大约85%的物业交易是通过中介机构完成的,而即使在我国房地产开发行业发展时间早、市场化程度高,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由中介代理的新增商品房的市场份额也才刚刚达到50%;在房地产开发行业发展相对不成熟的其他区域,由中介代理的新增商品房的市场份额约10%-30%,由房产中介发展前景可见,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未来业务具有广阔的空间。
以上内容参考节取《2017-2022年房产中介市场行情监测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看累了,就运动下吧
以上直接摘录,有些偷懒,但并不是为了混字数,从宏观上有一定的认识是必要的。近期又看到地产行业自媒体“真叫卢俊”也发布了一文《需要尊重中介么?》(写得蛮好,很想转发到OMO平台上,可惜没获得授权,大伙可以移步到其微信公众号“真叫卢俊”阅读此文)。文中比较客观全面的分析了中介的定位,价值,现状等等,在我看来,造成对中介的不信任的因素是多方面复杂的,非正常高涨的房价已经让买房深受压力处于一个亚健康的情绪状态,不断冒出的不良中介损害客户的信息已无法让人对中介产生基本的信任(本人身边也遇到一案例,后面会稍作描述),国内房地产的数据共享系统的缺乏导致信息不对称只有卖方以及中介知道真实底价,国内的个人C端的消费观念是不认可服务价值的等等。
先说个身边的一个案例,公司一个做开发的小伙伴,节前买房,前期整个过程还算顺利,找的也是品牌中介(T开头),尽管具体跟进的中介经纪人的不专业导致出现一些小小周折,但看似还算顺利。但是,结果还是出问题了,在过完年后,小伙伴跟我诉苦,说中介不按规定来,本来要在交易都结束后付的一部分佣金,要在去房产交易所交易前就把佣金全部结清,因为相关资料卡在中介那,于是,小伙伴,特别是IT男特别轴,甚至辞职请律师打官司,从整个过程看来,似乎就等待打官司的结果,按理应该稳操胜券。
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吗?总感觉哪里不对,中介是怕交易完不给余下中介费?事实总出人意料,小伙伴告知,又发现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这个整个交易的费用少算一笔账(税),而且是一笔不小数目。大概也能明白中介为何要先拿到全部佣金的原因了,但目前尚不清楚为什么会少算一笔账,是故意的还是事后才发现,起码我身边这么一个买房的案例,无疑对中介又打了个大大的不信任了。
上面这个案例,其实恰恰说明了中介是有价值的,但你得拿出你的专业水准。
拿出你的十八般武艺
以上提到的中介包括案例,其实大多围绕住宅的,毕竟这是一个大市场,现在我们缩小下范围,谈谈商办领域里的写字楼租赁的市场。写字楼租赁看起来有那么点高大上,从事这个领域的有出名的物业五大行(我习惯称之四大行,尽管曾在一文分享时被人批,说犯了低级错误,事实是这个世界在变,当然按传统习惯叫法也不能说错),其实我更愿意说更能体验出你专业价值,而且能令你拓宽思路格局,从toC服务提升到toB的企业服务对你职业价值也是提升的。
写字楼租赁的中介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不是利用信息不对称,也不仅仅是基本合同流程执行,需要充分站在需求方角度进行提案,谈判等,包括位置,预算,公司发展规划,产业环境搭配,公司注册税收等等,甚至提出需求方不曾考虑周全的因素。
在这里我推荐一个微信公众号"衡雁",微信公众号:hangyanservice,作者从事于写字楼租赁行业,而且从其分享或写的文字里深深感到其带有一种行业的使命感,这点是我比较欣赏和佩服的,尽管我有其微信互动却未曾谋面。
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明白我个人是充分认可并支持尊重地产领域的中介的伙伴。但为什么我的OMOwork.com(后面简称OMO)平台会提出去中介的口号,甚至不曾一次对外说OMO平台不是中介,其实这是我们OMO平台所专注的领域更细化和平台规划目标不同的原因造成的。
OMO平台的分享的基本是“拎包入驻”型的办公空间,这类空间主要提供方为目前正在快速增长(hunzhan)的联合办公类的运营方。这类新型的办公空间是一种新消费场景,是传统办公模式的全新升级,其所规划的空间布局是因为市场上对碎片化办公空间需求,不仅仅是物理空间概念上,也从时间维度上也是碎片化的,这类需求群体单个规模不一定大,但整个市场规模却足够大,而且有更强的灵活,高效的诉求。但现实是联合办公的运营方承担较大的入驻率压力,明明外面市场那么大,为什么入驻率并不理想甚至很惨,而且网点开得越多压力越大。各中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首先一个问题是传统的招商渠道或思维限制了联合办公空间类的入驻率,这部分请阅读我曾分享过的一文《新型办公空间的招商困局》,面对空间运营方,这里不做详细叙述。本文我更多站在中介方来分享下我的观点或想法。
OMO平台面对的需求方以小型团队为主,不管是初创企业,还是项目组,还是较大企业在各地分公司,甚至包括个人移动办公需求。他们对寻找办公空间的诉求就是要真实,高效,轻松等,最不愿意被虚假信息误导,被中介经纪人盲带,无法和业主房东直接互动等糟糕的体验。而中介方面对这些碎片空间需求是无比纠结的,首当其冲的就是需求体量太小,付出的时间代价与获得的佣金回报是不平衡的。其次,即使你有有效的获客渠道,但如何平衡时间将每个客户需求都能落地,举例你同时面对4个客户需求,而客户又是需要尽快对接空间的,你能一天内都陪看完成任务吗?
所以OMO平台采取的是让客户直接在平台上获得真实有效的讯息,并让客户与业主房东直接联系互动的模式。这个模式听起来简单,其实做起来还是很有挑战的,有伙伴站在中介角度提出跳单怎么办?现在很多在线办公室租赁平台基本还是采取“线上选房-智能匹配-陪护看房-撮合交易-后续服务”,很智能化高大上的流程:),简化下就是“线上选房--陪护看房-撮合交易”,而OMO平台粗暴点则是“线上选房-撮合交易”,就这么直接简单,看似有伙伴提出的跳单风险,其实这我们已有解决方案,而且既然是平台化,OMO平台采取非传统中介的佣金机制,真正的问题需要解决是如何让客户能获得最棒的体验?
对地产领域采取互联网技术的去中介化尝试,已有多个互联网项目的惨淡收场已证明是不可行的,这是对中介经纪人价值的肯定,OMO平台并未反其道而行,而是OMO平台垂直细分于特定的地产领域的新场景需求。而且我们非常重视传统中介流程里的专业操作,并结合线上平台来把控整个交易,为需求方提供专业保障。OMO平台的负责业务和运营的伙伴里就有资深的中介领域的伙伴参与,也其利用传统中介的经验和专业操作通过OMO平台上的业务流程更精细化。在这里很庆幸OMO平台能被这些伙伴认可并参与,也是得益于这些伙伴与时俱进的自我突破和OMO平台对中介价值的认可和敢于挑战的理念得到共鸣。
说了这么多,还不如举几个案例实在:
1、5人的团队,在OMO平台上直接对接上业主,OMO全程未陪看,甚至还没来得及给到更多支持,一天内就选中业主,并在一周内入驻(这也取决于需求方效率和入驻计划)。
说明:是我们比较期待看到的,但就目前OMO平台上更多案例来说,还不是典型的。
2、10人团队,在OMO平台上注册并对接上业主,OMO全程未陪看,一天内现场看完备选空间并选中意向空间,一周后入驻。
说明:这是目前OMO比较典型的,在此过程中,OMO客服给到专业的推荐引导,最终价格建议,包括与业主方的积极沟通,协助审合同等。期间OMO客服的专业支持起到很大作用,这基于OMO对专业流程细化和详实后台数据分析做后盾。
3、20人以内,在OMO平台上注册并对接上业主,OMO全程未陪看,一天内现场看完备选空间并选中意向空间,三个月后入驻(取决客户入驻计划)。
说明:这个其实是一个非常特别,却是OMO愿意力推介绍的项目,因为这是一家传统的金融行业的证券公司的营业点,而且据闻是首家入驻联合办公的证券公司。其有其一定的特殊性,但是对联合办公以及OMO来说是一个利好的信号,我会在将来就此案例分享一下。
以上三个案例,在说明里也说了,我们更期待第一个案例的高效流程,这可以实现,而且我们OMO后台数据也正在更多聚集,同时更多企业服务类的供应链渠道在集合或整合,让客户或用户更全面真实的获得信息作出高效的决策,这需要多方面的伙伴的共同努力,与其OMO去挑战这个新领域,不如我们大家一起来见证全新的办公空间服务平台的成长。
OMO创始人:Sunning
---------------------------最朴素的分割线---------------------------
仅仅有情怀是不够的,OMO就是来实践情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