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牛圈原创集

刷牙引发的“倾听”:孩子哭闹背后的原因

2017-12-15  本文已影响30人  刘超宁

为爱P.E.T.~第3天:

背景交代:晚上11点俩娃依旧特别兴奋地在床上玩,看到这么晚俩人还没有刷牙一时半会儿还不能睡觉,我心里开始“百爪挠心”般地着急,希望快快给他俩收拾完关灯睡觉。于是我在旁边号召了一句:刷牙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意料之中,正在兴头的孩子没搭理我,带着原本焦急的情绪再加上被无视地感觉,我也耍了个脾气,来了一句:都不想刷牙的话今晚就取消刷牙吧,今天休息。

幸福听后赶忙说:我刷牙我刷牙。

还在情绪中的我没理他,走开了。

幸福从床上追过来发着脾气开始打我,眼里噙着泪。制止住他的小拳头后开始倾听:妈妈不让你刷牙你很生气。(以前的模式是:不能打妈妈,你这么打我我疼不疼;你怎么能打人呢,打人不对……各种说教的绊脚石会瞬间发射出去,最后引发孩子更激烈的情绪。)

幸福哭着说:妈妈不给我刷牙我就打你。(情绪依然很激动。)

看到此时孩子情绪没有任何缓和,应该是对孩子情绪背后的感受理解不对,继续猜:妈妈说不刷牙了,又看见妈妈走了,你害怕妈妈不管你了。

话音刚落,幸福马上安静下来:嗯。我怕妈妈不管我。

孩子委屈的哽咽着,这就是倾听的魔力,感受说对情绪瞬间流淌走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抱起他(赶快和娃寻找身体的联结,这会让情绪流淌的更快。):妈妈不会不管你的,如果你刷牙,妈妈还会给你刷的。问题解决,幸福开始超级认真的刷起牙,那认真劲绝对超过成年人对待刷牙的态度。Bingo!

“心”发现:

1、倾听到底听什么:当孩子情绪来了,家长需要透过事件,透过孩子的情绪,透过孩子的行为去感受引起孩子情绪和行为的沮丧、伤心、愤怒、失望……,倾听情绪和行为背后的声音,并把这份感受客观的不带任何评判的说出来。

原来遇到孩子愤怒的小拳头,我会被孩子当下的行为激怒,认为孩子太暴力不懂事没礼貌,各种标签“啪啪啪啪”地贴孩子一身,而忽视了让孩子挥起小拳头背后的原因,我和孩子最终陷在了“不能打人”这个焦点,而完全忘了引起“小拳头”的起因。

这次通过倾听,我躲过孩子小拳头的迷惑,直接去看引起小拳头背后的感受,这时我看到的是:孩子是那么的依恋于我;孩子是那么希望我的陪伴;只是他还无法清晰的表达情急之下只能依赖于哭闹来释放;孩子是那么的希望我能开心,因此他是那么认真的刷牙。

2、自己的期待太过急切:当提醒完孩子“要刷牙了”,我没有进行等待,因为我内心早就准备好了下一句:不刷算了。我没有给孩子反应和改变的时间,由此可见此次冲突的源头在于原本就有情绪的自己。

每当我们希望孩子配合或完成一件事时,我们是否给予孩子足够的准备时间,这个准备包括行动上的和心理上的,我发现我很多时候并没有做到,而是要求孩子:我说了你就得立马行动,如果没有立即行动,一种对孩子的评判便爬上心头: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回想自己,每每他人给出一个建议或期待,自己也是不能立即马上行动起来的,我需要处理好手上的事情再去做下一件事。为何面对孩子却要提出如此苛刻的要求。

因此,等待一下下,也许只需要不到一分钟的等待,孩子就会做出我们期待的反应。

3、倾听的魔力:当我们愿意停下来,俯下身去看见和理解孩子的感受并客观的描述出来时,孩子的情绪便会随着倾听瞬间流淌走,这就是倾听的魔力,孩子需要的只是一个看见和理解,并无多求。

4、身体的联结:当孩子有情绪时,很多时候我都会先尝试与孩子的联结,伸出手试着抱起他们,如果这个要求被拒绝,大多时候还需要彼此冷静和等待一会儿再倾听,如果孩子接受我的抱抱,当抱起他们把他们放在腿上那一刻,情绪已经流走了一半,此时再去倾听事倍功半。仿佛随着彼此身体的联结,彼此的心连通了,在这个通道里情绪流淌开来。

--------------------------------------------------------------------------------

P.E.T.-父母效能训练(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它传输的是一种正确的沟通方式,这种沟通方式基于孩子和父母的感受而传递,同时它更是一种能够看见孩子和自己真实感受及情感的便捷方法,它的沟通是基于情感本质的沟通,解决的不光是亲子冲突,还有自我认知的矛盾。

我们深爱着孩子,却和孩子冲突不断,看见的都是孩子的任性,调皮,对大人的不理解;而孩子看到的则是爸爸妈妈的指责、不理解、不尊重,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的沟通方式错了,我们的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沟通方式让爱停在了亲子沟通的两岸,没有随情感流淌到孩子与父母心里。

这些天一直被P.E.T.的神奇惊讶着,感动着,收获着,于是记录下我P娃的经历,为了将来有一个能够回忆起来的亲子时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