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说朋友或者亲戚不能合伙做生意?
结合我自己的几次经历谈谈合伙做生意的事
【1】大学期间练字班时期
当年北京的天行健练字班是我第一次开始尝试做小本生意,投资最小(五千多块,不过对大学一年级,月生活费一千的我来说还是差点要了半条命),坚持最久(整整五年),回报最低(做到我离开北京,五年时间,只有10万块积蓄,作为之后做生意的启动资金)。
这个练字班是我自己一手做起来的,从跑宿舍发传单开始,从隔壁宿舍免费一对一教学打口碑起步。两年后才引入了第一个合伙人。后来逐步扩张,团队达到二十余人,但真正的核心只有四个人。
不用多说你们也知道,我一家独大,虽然不能说一言堂,但是所有的事要经我拍板执行,所有的财务我一人经手,利润分配我自己看着算就行,从来没有任何纠纷。原因很简单,离开谁都不要紧,你们在当然最好,走光了我自己也撑得住。这种合作模式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更像是普通的雇佣关系,只是我们的结算方式完全按比例而非固定额度而已。
后来我因为私人情感原因,不得已离开北京去成都发展。练字班交给其他三位协同管理,我不再从中抽取任何利润。按理来讲,五年的积累磨和,我后期更多不过是一个精神领袖,已经不需要再实际做什么了,本来以为练字班有我没我都一样,能够蓬勃发展,若干年后我还能跟别人吹牛说,我虽然已经不在北京,但北京还是留下了我的传说,哪知道不到半年时间就风流云散,究其原因无非是合伙人之间的分歧,无论是经营思路,分配原则都出现了严重分歧,又缺乏一个像我这样服众的人居中处理,最终不欢而散。具体过程和细节我没有深究,但对于合伙生意,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有多难打理。
【2】成都春熙路鱿鱼店时期
这是我第一次跳出校园温室正式接触社会的尝试,合伙人是大学时的舍友,当时正在西安一家公司做机械绘图类工作,月薪三千。我说跟我混吧,怎么也比现在强,就一起来了成都。讲好了我投资,做决策,他辅助输出。
说句实话,这是一次本该失败得非常惨的创业,奈何机缘巧合的狗屎运再加上我确实也有三分手段,死胡同里八平米的小店被我折腾出了日营业额两万的业绩。但这些风光的背后,却也有太多的不为人知。
我面对的是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行业,没人敢接盘,连死十多家的破店,搞不定的城管和无法言说的压力。承担着巨额的房租,每天却只有二三百块营业额,在这种情况下,我知道只有不断改变才能求生,我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一个决策紧接着一个,错了就立刻调整,三个多月的时间,我丧失了全部的食欲和性欲,康健:创业能有多艰辛?一天只吃一小碗面,完全无视当时的女朋友,没时间和合伙人做任何解释,也没有精力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最终不远万里追随我到成都的兄弟也决定离开。他跟我做了三个月,我一次性支付了他两万工资。当时我还没有回本。
在这次失败的合伙经历中,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依然按照当初练字班那种一家独大的思维,无视了合伙人的存在。这是我的过失。但话说回来,我深知一个道理叫利不可独,谋不可众,如果我凡事都跟他商量,机动性执行力就都会大大下降。
再后来鱿鱼店后院起火被小人横刀强夺康健:你见过的最阴暗的事是什么?,我另起炉灶就是接下来第三段经历。
【3】春熙路猪蹄店时期
这是一段我极少提及的经历,因为没赚到钱,毕竟在知乎以吹牛逼为主,讲讲鱿鱼店月入十万的风光多好。
猪蹄店的合伙人是在成都认识的朋友,在鱿鱼店被黑的时候,他帮了我不少忙,所以和他合作开店,我多多少少存了些报答的意思。
高票答主有几句话写得非常好,我引用下
朋友相处之道和合伙经营之道的理念大不相同啊。朋友相交,讲求的是“义”字,相互平等,相互知道,互相理解,相互扶持,不求回报;生意经营,讲求的是规则有序、赏罚有道、分利合理、上下协调。
我对他存了报答之心,就违背了经营之道,整个过程中出现了太多赏罚无度,随心所欲。底薪过高,盈利时提成过高,亏损时不额外处罚,也导致了主人翁意识不足,这些都是我的过失。
最终这家店铺经营不善,管理不善,不得已转让。
这次的失败其实最切合这个问题的主题,朋友或者亲戚之间的感情因素,会成为经营过程中的束缚,情理二字不兼容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
以上都是我之前的经历,目前正在经营的两个项目也都是合伙,在吸取了之前的惨痛经历的前提下,目前的合作模式相对更加合理。
【4】民宿
【5】健身餐
两个项目几乎同步启动,我也在同步管理,所以放在一起谈。
民宿项目的合伙人算是朋友,当时认识虽然不久,但交流比较投机,价值观也近似。合作模式是:我首先在行业试水,在取得小范围成功后他加入。因为他经济状况不太好,由我独立投资。之后日常运营中,我负责线上宣传和引流,他负责线下接待,维修,管理保洁等等日常。相对来讲,他会投入更多时间,我会投入更多精力。他时间占用多,我时间相对自由。利润分配方面,先回本,在回本之前,不支付他一分钱工资。回本后的净利润,我们四六开,我拿六。
这是一个相对比较合理的分配模式,但是这个合作模式也有瑕疵,就是我独立完成所有投资,也就承担了主要风险,先回本是非常合理且必要的。但是他因为自身经济问题,需要有现金流填补家用,所以在考虑到他养家糊口的问题上,一方面我私下里以朋友身份借钱给他,一方面放缓扩张,缩短回本周期。但这样就是相对削弱了我的收益,而且在不出现重大风险的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但一旦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对我来讲是非常不公平的。当然,模式是死的,人是活的,他平时也确实要比我多付出一些时间成本,可以让我腾出手来运营其他项目,以此也算是弥补了我经济方面收益的下降,并且让我的周边项目增强抗风险能力。
所以我评价民宿的合作模式为——不完美,但以人为依托,可以正常运营的合作模式。
接下来,健身餐的合作模式我个人认为是比较完美的。
首先,健身餐的合伙人是在知乎认识的,第一次交流,我民宿项目正火,但心理一直憋着想做健身餐的想法。听他滔滔不绝讲完自己关于健身餐的想法,我告诉他,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也想做健身餐。所以我提出的股份占比是,不能低于百分之40,不然没啥意思,但也不能高于百分之49。因为这个项目必须要有一个主负责人,我有别的项目要分神,不适合做第一责任人。于是定下了55比45的持股比例。
因为在合作之前没有太多感情基础,也就没有感情羁绊,完全以利益为导向,做的每一个决策只要是为店里好就行,至于是不是对对方好,我们其实并不太关心。介于这点,初期我们的讨论经常剑拔弩张,但每一次激烈甚至有些恶劣的讨论,都不会担心伤害友情,因为本来就不是什么朋友。如今转眼也一年多了,一块也走过了些风浪,反而讨论问题越来越平和,意识形态也越来越接近,反而从利益共生体向朋友过度了一步。
总结一下,朋友最好不要一起做生意,但一起做生意之后可以成为朋友。
后续文章里继续跟进。
搜索康健了解更多餐创的文章,看完记得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