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个合格的成年人吗?
在法律意义上,判断是否成年非常简单,只要年龄达标就行。
但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成熟的成年人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越来越多的人困惑,自己是否足以担起成年人的重任。
1、成年的标准
判断的标准是达到法定成人年龄,各国法律不太一样,大部分介于15-21周岁之间。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
年满18周岁的公民,无论性别、精神健康状况如何,均视为成年人。
这其实是生理上的成年。
如果有劳动收入,能够维持自己的生存,不再向家里要口粮,年满16周岁也视为成年人。这是经济上的成年。
生理成年没有太大的疑问,但如果按照经济标准,很多人的成年年龄还得往后推。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毕业后开始工作至少也是22岁了。
即使开始工作,年轻人也很难做到完全不向父母伸手。
不再要口粮了,在高企的房价面前,很多人开始要房子的首付,从几万到几十上百万都有。
工作后依然离不开父母的支持,无论是从经济还是心理来看,其实并不算成年。
一个真正的成年人,应该是生理、心理、经济和精神上的全面成熟。
简单的说,就是要养家糊口,承担责任。
2、养活自己,还要养活家人
维持生存是走向成年非常重要的第一步,这意味着一个人可以离开家门在社会上立足。
一个成熟的成年人,还要能够养活自己的家庭,让家人生活越来越好。
如果一个人只顾养活自己,没有想过为家人做点什么,也没有能力改善家庭生活状况,只能是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巨婴。
还记得汪佳晶吗?这个留学日本的25岁上海青年,因为母亲拿不出生活费,在机场捅了母亲九刀。
于是,有了汪九刀这个带血的外号。
在日本留学期间,这个25岁的成年人,从来没出去打过工,学费和生活费都是靠母亲,每月七千元工资全部汇寄给他。
每年高达三十多万元的留学费用让汪母一贫如洗,最后换来的却是儿子的痛下杀手。
一个25岁的成年人,失去了养活自己的能力,更没有回报家庭的觉悟,反而恩将仇报。
除了空有一副成年的皮囊,我们看不到一丝成年人应有的责任。
在《人民的名义中》,官居国家某部委处长的赵德汉事业有成,贪污无数,每个月却只给乡下的老娘300块钱。
东窗事发之后,外表朴素内心复杂的处长彻底奔溃,跪在地上请求宽大处理,不希望给儿子和父母留下心理阴影。
在这一刻,同时作为父母和子女的赵德汉,展现了自己的家庭责任感。只是,这份感情来的迟了点。
子女发达了,父母的生活却没有太大的改变,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子女对父母的回报,远远不及父母对子女的无私付出。
一个成熟、有责任感的成年人,应该承担起家庭支撑的重任,养育子女、赡养父母,善待自伴侣。
哪怕不能给家人富足的生活,至少应该有一颗爱的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最好。
3、生活独立,更要人格独立
美国网站Giantbomb.com曾经有这样一个投票活动:你多大会搬出父母的家?
结果显示,有25%的人在18岁或者更早离开父母,自己在外独立居住。
事实证明,18岁这个年龄还是稚嫩了点,刚成年就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美国人并不多。
不过,到了24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比例一下子就上升到了76%。这个投票不一定绝对准确,但值得参考。
如果把24岁当成大学毕业的平均年龄,那么可以推断:接近8成的美国人大学毕业后即会开父母,独立生活。
有中国人曾在美版知乎Quora上提问说:
我是中国人,上中学的时候,老师曾告诉我们说美国人大学毕业后就会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当时这让我们很吃惊。这是真的吗?
Tom Stagliano毕业于麻省理工,是一名工程师,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我生活的地方,一旦家里最小的孩子上了大学,父母就会卖掉房子,搬去别的地方,不会留下新的地址。过去几年我听说过好几例这样的事。
就职肯塔基大学的Tim Nygaard也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我是迫不及待想要搬出去自己住的那种。17岁那年,我如愿搬离父母家。那是上世纪60年代,那时的美国人非常渴望独立,有很强的“自立”意识。
即便早已了解美国人崇尚个性,看完这些回答之后,明叔还是觉得非常震惊:这也太没有人情味了,甚至接近残酷。
在美国人的意识里,成年以后还和父母住在一起是非常丢人的事情,会显得自己很失败无能。
在中国,如果只有一个儿子,如果不是在外地工作,哪怕结婚了一样会和父母同住。
只有在有两个儿子以上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和父母分家。
在传统观念里,强调离开父母,是一种不孝的表现。无论是从亲情、赡养还是房价的角度来看,大部分国人都不会像美国人那样做。
虽然不近人情,但客观来看,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确实培养了美国人更强的社会生存能力和独立自主意识。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中国大学生的文化知识相当于三个美国大学生;但就综合素质能力而言,一个中国大学生可能连美国小学生都不如。
暂且不评论这句话的真实度,中国父母确实有必要向美国父母学习。不一定非要把孩子赶出去,但至少在孩子需要长期离家求学之前,培养孩子足以独立生活的能力。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无论贫穷还是富裕,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富养。
我们会给孩子买最好的奶粉、充足的营养、漂亮的衣服,不计其数的玩具,还有各种兴趣班。
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富养没什么不好,但一定要量力而行。
最好不要对孩子大包大揽,基本礼仪、家务、挫折教育等,该经历都要经历。
因为,漏掉的功课,总有一天,社会这座熔炉都会给他们补上。
除了独立生活之外,成年人更重要的一个标志是人格独立,这是比独立生活更高层次的要求。
对于父母而言,孩子承担着家庭未来的希望,恨不得手把手把孩子拉扯成才。
但是,孩子并不一定就是父辈梦想的继承者。未来的路怎么走,父母可以指引,最终走向何方是他们的事情。
是功成名就、还是泯然众矣,由天赋和教育决定,也有运气的成分。
每一个人都是人格独立的个体,爱他,就让他走自己的路。
对于已经成年的你,无论是否满意自己现在的状态,都是曾经的因种下的果。
人格独立的你,不会抱怨自己怎么不是王思聪,也不会把命运交给虚无缥缈的彩票。
亦舒说,成年人身上谁没有疤痕,有些你看得见,有些你看不见。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受到挫折,但依然会在路上继续前行。
4、事业独立,坚定毕生的追求
除了家庭之外,事业是成年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构成,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但不一定与金钱有关。
韩寒说,一个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居然还不知道自己以后的理想是什么,自己喜欢的是什么,那真是教育的失败。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要求有点苛刻,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18岁就知道自己这辈子要做什么?恐怕不多,大多数人是在大学毕业到30岁之间招到自己的理想。
成熟的成年人不会逢人就说自己有梦想,成天豪言壮语幻想改变世界,那多半是传销的套路。
成熟的成年人会用行动去实践自己的追求,脚踏实地,向自己的目标前进。哪怕和多数人想要的不太一样,他们也不会轻易受到别人意见的左右。
在过去十多年,大多数中国孩子的追求是:考上大学在一线大城市立足,买一套房子,赚越来越多的钱。
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的袁辉,却选择到离家1000公里的小山村支教,做一个编外教师,一干就是六年。
支教的生活有多清苦,这样的选择失去了多少机会,袁辉并非不清楚。
除了爱自由的天性之外,让农村的孩子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是袁辉一直以来的追求。
袁辉的例子多少有点极端,但他给孩子们带来的影响是看得见的。
无论选择追求什么,请保持自己的初心,认定了,就坚强的走下去。对于别人的选择,我们不必模仿,但是同样予以尊重。
成年人是一个略显沉重的词语,背负家庭的期望,肩上担着责任。纵然要负重前行,依然坚定不移。
累了,受伤了,休息过后继续上路,消化悲伤和痛苦,把快乐和微笑留给家人。
这,就是一个成熟的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