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成长励志

简单生活的艺术

2018-11-20  本文已影响12人  太平洋玫瑰

本来我是一个“复杂生活”的人,但有段时间,忽然觉得自己的东西太多了,总想扔,却总是舍不得。

朋友说,你看看《断舍离》吧,这本书在国内很火,是专讲扔东西的。我看过之后,觉得有些启发。

之后,我看了很多讲整理、归纳、清空居所之类的书,大多来自日本。这些书,对我虽有帮助,但并没有让人茅塞顿开的感觉。

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看到了一本书,名叫《简单生活的艺术》,作者是法国人多米妮克.洛罗,该书出版于2011年。

读过之后才发现,原来这本书才是这类图书的鼻祖,《断舍离》中的好多观点,都与本书相似。

作者虽为法国人,但七十年代就旅居日本。书中引用了多位古今中外哲学家的箴言,从人生哲学到生活理念,观点明确,论述详实。

在书中她还援引了很多东方哲人的思想,谈到了日本的禅宗,还有中国的道家。深剖哲学思想,并用以指导生活,为思想做加法,为生活做减法。

何谓“简单生活”?

如果提到“简单生活”这个理念,大概很多人觉得像苦行僧一样,节制享受的生活,才是简单的生活,所以对此不以为然。

因为人生只有一次,理应好好享受,为什么要简单的生活呢?

而这几年风行一时的“极简主义”更让大家困惑,那些极致的简约生活,把家里扔得空空如也,大多数人是很难做到的。

因为理解上的误差,操作上的难度,让“简单生活”离普通人很远。而谈论“简单生活”时,如果对象和场合不适当,也会被人认为是附庸风雅,虚伪矫情。

那么,到底什么是“简单的生活”呢?

“居无定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享受不了基本的医疗条件,这不是简单的生活,这不是自愿选择过简单的生活,而是无奈的承受生活的贫困。”---《简单生活的艺术》

简单的生活,并不是要勒紧肚皮,节衣缩食,舍弃物质舒适,而是要过更精致、更有品质的生活。

虽然减少了物品,但所有之物,件件都是必需的心爱之物。

简单并非拮据,你可以不富有,但在花钱时讲究格调和精致,所用物品讲究品位和质量,少而精,简而雅。

简单的生活,不是降低生活水准,而是减少无用低质物品的数量,让所有物更高级。

占有的东西少一点,我们便能活在当下。--格言

不为过量的物品所累,生活简单清爽,居室留白更多,不在管理物品上耗费时间和精力,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

不扔东西,可以“简单生活”吗?

要想“简单生活”,整理自己的内心,由内向外而动是必须的。若论内心修养、自我审视、理清思绪,这些只言片语不能言尽,修行还在个人,在此不过多赘述。

关于“简单生活”,我自己也有一个困惑:不扔东西,可以“简单生活”吗?

但凡谈到“简单生活”、“极简主义”,都会提及整理住所,扔掉东西,似乎“简单生活”必须从扔东西开始。

如果想在现有物质的基础上简化生活,是不是必须要扔东西呢?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介绍日本一位女漫画家,迷上扔东西,把家里扔得就像根本没人住。家人每人只有用餐的碗、筷、勺、盘各一套,衣服每季三件,内裤三条等等。

家里十分干净,柜子抽屉空空如也。如果是功能重复的东西,只留一样;不打算看第二次的书,扔掉;既然网上可以下载歌曲,那么CD也可以扔掉了。

她开通了微博,讲述她如何扔东西,没想到获得了好多赞誉及共鸣。估计点赞的人,家里的破烂儿都不少。

看了“扔东西达人”的微博后,我也打算效仿一下。

看了看自己的东西,衣服能扔几件,但很有限:那些暂时穿着瘦的,不能扔,万一减肥成功了呢?

书,一本也扔不下去,觉得所有的书,都有可能看第二遍。

烹饪用品,好像每件都有用,面包机、豆芽机、酸奶机件件功能独特,没有重复;慢炖锅、牛排锅、高压锅,谁也代替不了谁。

在踌躇良久,扔东西未果的情况下,我仔细想了想“简单生活”的定义后发现,之所以扔不了东西,是因为在思想上,我还没有达到“简单生活”的状态。

只保留精致、上乘的生活基本必需品,这一点是“简单生活”的核心。

可是,如何界定“必需品”呢,这大概又有一番争论了。

纠结了一阵子,我反而释然了,不能为了扔东西而扔东西,觉得完全没用的,自然不会犹豫,如果犹豫就暂时放下,下次收拾的时候,自有定论。

凡事不必较真儿,扔与不扔也有个心理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有些东西除了使用价值还带有感情色彩,难以抉择。

个人觉得,虽然扔东西的时候阻力重重,但扔东西确是一种挥别过去的仪式,而且还有强烈的代入感,让自己快速进入到一种状态,减少那些不必要的需求。

我相信,如果在心理上已经认同并追求这种生活方式的人,最终一定会扔东西的。

自由就是懂得辨认必需品。--恩格斯《对成熟女性的赞美》

怎样筛选物品?

作者在书中很细致的谈到了个中细节,观点清晰,目的明确。不过,方法虽简但未必易行,想做到还需时日。

1、只保留完全适合自己的物品。

这一条看似简单,实则最难,不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这是个难题。只能慢慢摸索,经过不同的阶段,逐渐认清自己,才能做出取舍。

2、只保留真正喜爱的物品。

看过一本书名叫《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是日本人写的。大意是说,在扔东西的时候,把手放在要扔掉的物品上面,如果该物品没有让你怦然心动的感觉,就扔掉。

如果按此方法,我大概能扔掉80%的物品,因为真正发自内心喜爱的东西并不多。

3、只保留与目前生活方式相匹配的物品。

4、要获得品质最佳的产品,决不可退而求其次:坚持中性和严格筛选。

品质好的东西,能给人持久的愉悦,有十件衬衫,不如有一件真心喜欢的好衬衫。

中性,虽不张扬,不惹眼,却能对感官产生更巧妙的刺激,是精致、低调、考究的最高境界。

5、高品质未必奢侈。

可以不摒弃大牌,但也不拒绝高品质的非大牌商品,不要因为商标而看重物品。

最好的香水,往往最天然;最美味的食物,往往最原始;最真实的生活,往往最简单。

也许,在大家都想极尽所能,渴望拥有更多物品的当下,讨论“占有得更少,就更快乐”,与大多数人的想法是相悖的。

拥有物的多少,与是否快乐的关联大概仁者见仁,不过,抛开那些高深的理论,让自己的居所更干净、更宽敞、更舒适,总是没错的。

囤积物品和扔不掉东西,都是一种病。

我喜欢这本《简单生活的艺术》,认同作者的观点,但真的做到却很难。如同登一座山,我现在仍在山脚下,只有仰望的资格。

不想在文中列举那些做到“简单生活”的达人,因为对他人容易的事,对我们未必。不能盲从,更不必强求。

“简单生活”既是理念,是态度,也是艺术,是选择,个人皆有自由。

当然,每个人都需要一把伞来挡雨,一堆柴火过冬,有爱人准备一杯咖啡。我们的某些欲望对于我们的幸福是必需的,而另一些由消费型社会制造出来的欲望,事实上在阻止我们变得幸福。--《简单生活的艺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