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读后感

2018-03-02  本文已影响0人  小空杯想飞

   这本著作巴金先生写于民国初,围绕封建大家族高家及其眷属在传统礼教分崩离析地背景下发生的一系列令人愤怒、压抑、唏嘘的悲剧故事,其间闪烁着在那个黑暗时代压迫下迸发出的点点星光。

  高家大少爷高觉新是人物主线,以他的背景和视角来审视这个时代的大家族是如何腐朽、衰败的。他是个悲情人物,让人又爱又恨,爱他的善良、温厚,恨他的懦弱、妥协。文章以高觉新的妻儿死亡、慧表妹死后灵柩无法下葬作为开篇伏笔,一下笔就为文章定上压抑悲愤的基调,随着这两个事件悬念逐渐被挖掘开,封建传统家族的丑恶和肮脏被一步一步连皮带肉地揭露出来,直到后面家族分裂,觉新的逐渐觉醒,让人由惨中看到悲再看到希望。

  觉新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他见证了太多悲剧人物的死去,仿佛自己也死了一般。他的妻儿在即将临盆时却因家族里陈姨太、四婶等传言“血光之灾”,被赶到城外生产,不准觉新照顾。觉新没有抵抗,最后一尸两命,名义上死于难产,实则死于恶言暗算。本该意气风发地觉新带着家破人亡的极大痛苦难捱地活着,极力地压抑自己不断妥协,他害怕被家族视为不忠不孝之人。慧表妹去世,灵柩被婆家安放在城外的寺庙没法下葬,觉新懊悔没有对慧表妹的悲剧加以强硬阻止,自己终日生活在悔恨中,惶惶不可终日,这些成为压在他心头大石头。随着枚表弟的悲剧的一步步展开,他想改变,却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步入慧表妹的后尘。她两兄妹的悲剧,来源于她们的父亲——周波涛,一个封建礼教的捍卫者,他迂腐、传统、僵硬,宁愿牺牲儿女的前途生命也要维护他的封建权威,可悲可叹。另一个悲情人物淑贞,五叔的女儿,她在15岁的一个夜晚因忍受不了亲生母亲无休止的责骂选择跳井自杀,结束年轻的生命。她是一个善良、懦弱、缠足的女孩,在那种家庭条件下,母亲为了丈夫续弦等风流事不断争吵,想以此抗议,可最终只有满腹怨气,无处可发,她幼小懦弱的女儿成了唯一发泄对象,淑贞感受不到家庭一丝温暖,有的只是终日被打被骂不被理解的悲剧,她是封建传统家庭的又一个牺牲者。倩儿是四婶的丫环,痛苦地病死也得不到主人的一丝暖意,四婶只把她看作下贱的贱婢,面对她的死亡没有一点恻隐之心。作者写她这些年轻生命的悲情命运,实则是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封建家族走向没落的苟延残喘后不顾一切疯狗般地撕咬所有软弱可欺的年轻生命,因为她们不敢违抗。

   觉新介于传统和新派之间痛苦地纠葛,他看到所有的不幸,但不愿意承认这些不幸的根源,还想拼尽全力维护家族的前途。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像明媚阳光般有着充实生命力的觉民、琴、淑华、三弟、淑惠这群新式可爱的年轻人,他们痛斥家庭的封建礼教、敢于直接与之抗争,他们是家庭的希望,是时代的希望。觉名是个富有正气、有思想、有理想,绝不维护吃人封建礼教家庭的新式的年轻人,他和年轻的朋友一起兴办新式报刊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企图拯救这个压抑沉闷的时代和时代中的年轻人,对他们家族的衰落毫不在意,甚至认为这是必然之路,他期望新时代的曙光、期盼自由。他有美好的爱情,琴是他的表妹,也是他的亲密战友,更是他感觉温暖的爱人,她知书达理、富有新时代女性的朝气和信仰。相比之下淑华更像一个“女版孙悟空”,她敢想敢做,敢爱敢恨,富有正义感,传统礼教拿她奈何,她像一个斗士直接和四婶们斗争,毫不示弱,她努力学习新文化,成为一个积极向上阳光的新时代女子。他们的心没有被传统毒害,他们向往自由开明的时代,无疑,他们是幸运之人,也是那个时代的希望。

  这本书读起来有些许压抑,那些年轻地悲剧人物无可奈何却无法挣脱时代枷锁,只能眼睁睁静待悲剧在他们身上发生,没有一点办法,仿佛只有死亡才是解脱。那种绝望在巴金先生的叙述中非常清晰地传递到我心上。有时看着又很无奈,觉新身上的软弱让我忍不住想呐喊,“醒悟吧,为什么还去维护这些摧枯拉朽的人,你该反抗,你该战斗,委曲难求全”。当看到觉民等新时代的青年忍无可忍时敢于向像封建恶势力斗争时,读之又觉畅快。

  巴金先生笔触非常流畅,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悲剧情节叙述节奏紧凑,看得令人畅快。也帮助我了解那个时代的青年人在身负枷锁桎梏下所作的不同选择后得到的不同下场。读史使人明智,青年人是每个时代的希望,青年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时代发展方向。我作为这个新时代的青年人,我的使命和担当,是让自己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更有贡献的人,为国家发展、世界和平贡献一己之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