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少年游——黄永玉《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
偶然中读到一本书,我像挖到了一处宝藏,文笔的美,内容的丰富,思想的纯粹,都给我意外的惊喜。那是在图书馆随手拿起一本《收获》,翻到连载《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正好看到序子获得允许后,把自己钉在吴淑琼家书房的梯子上,天昏地暗地肆意看书。
一个对知识无限饥渴的孩子,突然推开了一座珍贵书库的大门,就像阿里巴巴闯进了匪洞,作者把那个对书籍极端渴望后突然被过量满足,在快乐的浪尖上溺死的幸福感觉,描绘得万分恰当和诱人,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噌”地坐直身体来看。之前我正在焦灼不堪,想系统学点知识又不知从何着手,突然看到他描绘的得仙人指路的盛景,太羡慕了。
我不由自主去翻了一下作者:黄永玉。查了一下他的资料,才知道他是这么老又这么有趣,才知道他是沈从文的表侄,两人同出凤凰。沈从文的文字飘逸得不带一点烟火气,可他的文字不光有烟火气,还有浓重的市井气和匪气,“这世界真他妈个皮”,和他的刻刀一样霸气,入木三分,简洁精妙,粗线条又讲究莫名,一下子就把话说透,还带有让人愉悦的美感。
我在图书馆借来整套《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从《朱雀城》到《八年中》,从作者的幼年到少年。看完第一遍,觉得很妙,尤其是《八年》,总觉没看过瘾,总忍不住想我为什么觉得妙,妙从何来,我就买了一整套,又看一遍。《下》还没有出版,只在《收获》连载,我毫不犹豫订了一年《收获》,每期追着看。
《八年》每一本都那么厚,不小心砸到脚上要一直痛到天灵盖,两遍读完断断续续花了我快一年时间,不八卦不娱乐不逛街不泡剧,偷时间看点书像做贼,为了看它,我练就了一颗做强盗的粗壮的心。不读书不知书之乐,读书成痴也是一种很难被理解的行为。爱恨浓烈恩仇快意的书籍,如物养丰富的牛奶河,也可以让人在里面醉生梦死。
我为什么更喜欢《八年》,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最打动我,让我忍不住一看再看?我看书的时候不做笔记,根本来不及,一头埋到书里,读个酣畅淋漓,若是总想着记笔记,太卡太慢,读起来就不痛快了。读的时候,心里像装得太满,喘息都像来不及,我一时厘不清究竟是被什么东西打动了,看完后给自己放空两个月,什么书都不看,能挤出点时间就自学一下素描,慢慢发现我最大的感觉是羡慕啊。
我羡慕那位少年的学习能力,羡慕他的学习际遇,羡慕他史诗般的成长,他描绘出了一位少年所能成就的所有梦想。浮生多有英雄梦,人生有无穷生气又有朦胧美感的浪漫时光,莫若少年。我少年时不仅想天涯浪迹,还想学有所成,成就斐然。但我的梦想仅仅止于梦想,那个少年轻易就把我的梦想踩到了脚下。他小小年纪,足迹就遍布大半个中国;不仅精通古书古戏,还古今中外,兼收并蓄;不仅会绘画,会剪影和做瓷,还成了木刻大师。光成就这一切还不能让人惊讶,真正让我惊讶和羡慕的是:这一切他主要是靠自学的,或者说自主去学的。
一个多门功课不及格,光留级就留了五年的学生,怎么看都不像一个好学生,但他确实学到了一手能混到饭吃的好本领,兵荒马乱惜流年,他靠这些活了下来,这就是最了不起的成就。他就像一只猫,凭嗅觉就能挖掘出老师的长处,主动出击,学到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像剪影是吴廷标老师的秘密爱好,他周末帮老师背颜料盒,跟着学会了剪影;朱成淦老师教美术,他跟着朱老师走进木刻的大门;家乡人画年画,他跟着学会了画观音财神爷:张光道是童子军教练,他偷偷跟他学拳击;第二个童子军教练年纪大了,学不了拳击,但他还能跟着人家学会山东面点。他就像一块磁铁,自带磁场,吸附住一切技能为他所用。
他为什么具有这么超凡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我,学习是谋生的手段,最后学没有学好,生也没有谋好。在他,谋生是学习的手段,做陶瓷,画瓷画,进战地服务团,每一次都是在丰富他的艺术修养,加深他的技艺。态度不同,或者说气度不同,导致的结果截然不同。
他好像不怕饿死,不怕挂科,不怕留级,只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那么从容地去学得一手好本领。问题是他十几岁就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我十几岁的时候对这些门都没摸清!我们今天好像有更丰富更稳定的受教育资源,但能不能思考好“我要什么”还是个未知数。
我还羡慕他有贵人相助,处处有高人引领他成长。战乱时期,恶魔横生,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独自流落外乡,他凭什么没有像野鼠那样凋毙,反而能像史诗般地成长?生活为什么对这位少年格外优待,能处处有良师益友,逢凶化吉?答案只能从书里去找了。
有仙人指路,不是老天对他特别眷顾,是教养让他自带光。说到教养,那其实是一个很实用的问题,若没有教养,他也混不进文明的圈子里去,够不着,消化不了。不要一提到中国的家教就摇头鄙夷,那是我们太浅陋粗俗,把好的都弄丢了。中国最传统的家教,是有涵养有人情味的,是温暖诗意有浓烈的爱的,婉转绵长。要是一古脑儿都给否定掉,那损失就太大了。
这套书是人物教养修身的模板,那是出大师的年代,那位少年有幸浸染大师之中,我们可以看看里面的各类人物,然后选一个,作为自己的精神榜样。先从一件小事来看看他受到的家教。
“ 有天爸爸轻轻子告诉序子:‘你吃饭的时候两只手像螃蟹撑得太开,影响坐在旁边的伯伯和满满,你想过吗?’
‘冇想到过。是不是有点对不住人?’序子说。以后就改了。
爸爸又说:‘早晨起来,还可以拿把扫帚扫扫前后堂屋的地。你看厨房的那两爷崽,大清早出门买菜,转来在厨房忙得要死,还要打扫这堂屋,我都有点过意不去。你练过拳,扫地和练拳也差不多,又减轻他两爷崽的辛苦……’
‘我在学堂当值日生,我是很会做的’。序子说。”
拼爹不一定拼的是钱,拼爹的最高境界,是爹爹身无分文也照样能给儿子青云梯,他直接奠定了他的孩子能走多远的基调。给孩子尊重,给孩子自我认识的机会,给孩子体察人心的善良,给孩子少说多做的大气。要是我,肯定就是暴喝一声:“把胳膊收回来!”不好的枝丫我立刻就给砍了,孩子一点自我认识和自我修正的机会都没有,那样的枝丫下次还会再冒出来。看到别人辛苦,我顶多是一点过意不去,绝不会付出行动让孩子去帮他,这一来我那点过意不去,都有假惺惺之嫌。是我没有教育好孩子们,我心气都小。
在我们物质稍微丰富一点的时候,就嚷着孩子要拼情商,其实真正好的情商是拼不了的,学不来,那是某一类人的天生物养,就像有人天生容貌妍丽。你一拼,就着了心机,纵使学得七分像,那也着了痕迹,让人觉得有所图。书中就有这么一位可遇不可求的天生高情商人物,比宋江还要及时雨,他就是泉中三年级的学生:吴长庚。这位人物实在让我惊讶,那么好,那么体贴,那么能呼风唤雨,三教九流,没有他不认识的,你不敢想的,他都替你做到了,一两句话就化解了别人的争执。那么自自然就是情商的极品,我对这样的情商根本就没有发言权,再修炼十辈子也做不到。
这套书还是写作文的百科全书,人物,风景,游记,叙事,议论,哲理,都来得美,通篇都是珠玉,看你怎么去拣。
写风景不一定要长篇大段,有时只要简练的一两句。“太阳刚出,树还没有在地上照出影子”,句子看似简单,但绝对来自对生活细微的观察,太阳要升到什么高度树才能有影子?我头脑里立即就勾勒出了那个场景,包括清晨的冷空气,树叶上还没来得及蒸干的露水。
“沿着植物园走的时候,人多起来。鸟叫起来,相思树在香,凤凰树的花那么红……”这哪里是在写文章,是在画画,廖廖几笔,就有画面的即视感。
全书对人物的描写实在太丰富了,数都数不过来。每个人物的特点都极尽传神。要看文字的毒辣功夫,这里就不说好人是如何被写得繁花似锦,只看他描写一个人的丑。
“邹校长两只小三角眼分得太开,让孤零零的大鼻子悬在当中,薄嘴唇带鲍牙,头发秃在脑后没剩多少,故意留得长长的显得茂盛兴旺。这长相实在太不应该当校长了。难看的校长是学生的不幸。”“没有图书馆,没有图书馆……看看邹校长的脸相早就晓得没有图书馆。”
一个麻木坚硬、冷漠狭隘的人,还是校长!我们原来有一位校长,真的跟这位校长是一类人。他本来长得一表人才,玉树临风,可自从他半夜起来偷偷把孩子们仅有的简易足球场砍了过后,一天比一天丑,直到最后木讷痴肥得不忍目睹。能把图书馆或者足球场给丑没了,要心灵干涸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滋养出一幅那样的容颜。写得那么狠,一点余地都没有,仿佛一刀就穿透到人背后去。
好在整个《八年上》、《中》这样丑的极品不多,只有两个,另一个是音乐罗干事的老婆。“他老婆难看得我不想形容;一张仿佛不长鼻子、眼睛、嘴巴、绿绿的大扁脸.......”着墨极少,印象却是十分深刻,这不活脱脱一个人见人厌的大头绿苍蝇么?后文就直接叫她大绿扁脸,一个女人被形容成这样,就不光是容颜的问题了,那是一点活路都没有的。看看这两人是不是丑得又狠又准?
有几段描写庄叔唱歌和拉琴的,实在是妙,一反平常素心,华丽至极,段太长,就不抄了,看看这个描写唱戏的:“嗓子要高有高,要低有低,要细有细,细到没有声音的时候还让你听得见,这时候,看戏的人好像都死了,一点气也不敢扯……”用得都是平常文字,但我仿佛也在现场死了过去,也不敢扯一点气。
这些平常得赤诚的文字里又不乏哲理金句。“一般人听得懂笑话,不一定能感悟幽默”,让人开心会意,也让人陷入深思。有人的痛苦是实心的,像称砣,永远钉在了沉重的柱子上。有人的痛苦是性空的,是一片云,哪怕是一片压顶乌云,也是终会飘走的。黄永玉那么野,像天生天养一棵榆木树,他用自己漫长的人生经验告诉你,一定要坚决地甚至狡猾地,保存自己的希望,“逝者如斯夫”,一旦你的希望没有任何扭曲地保存下来,你还是那个你。所谓的修养应该不只是哪一个时点现象,而是一种行为过程,逃离痛苦和奔向希望,虽然两者不容易分割,但是两种绝然不同的立足点,这奠定了你是沉重还是轻盈的基调。
不是说几句风花雪月就是浪漫,浪漫是一个人骨血里流淌的性灵,上帝给了黄永玉一颗浪漫的心,天生执着又轻盈。就算他年纪近百,时值暮年中的暮年,我想要是写爱情故事他也能写得美如风雪。有的人就算正是青春,写出的爱情也是一嘴蒜沫味,你就是给他几大筐的甜言蜜语,他呈现给你的艺术形象还是一个黎黑的老农。他们的艺术风格是否浪漫,如人的高矮胖瘦,一看便明。
人生越走越芜杂,年长些读书时心总是沉的,在读之前就会惯性地带一种冷静批判、审视挑剔的心理,他的心就像那个陈了的老塘泥,再怎么搅,他也就起一点浊沫子,很快又淀下去,还要鄙夷地发出一声感叹:世事皆不过如此。但看这套书的时候,我没有这样,我这块老塘泥硬是被它搅成了一杯美禄,一丁点沉下来的渣子都没有,都在空中悬着,就像“轰”地一声回到了少年时代,那个读书的黄金时代,那个只要是个书都能装进去的纯净时代。
文学艺术,是人们内心与这个世界的交流方式,有它独立的价值,让我们在这不怎么尽善尽美的人生中,愿意去和解,愿意去原谅,愿意去努力,叩醒我们心灵深处的活泉,滋养我们幸福的能力。读一套好书,就像得到一次涤荡身心的蜕变,好像是我自己奔赴了一次那么热烈又充足的人生。
我在网上看到一句话说:“黄永玉你不要死,你要写完这套书再死”,一下子笑出了眼泪,并深以为然,他一定要写完这套书才能死!这是读者能够给予作者褒奖的极致吧。这位九十多岁还在写书的老头子,归来如婴儿,与岁月厮磨一个世纪的智慧,都这样婴儿般直接又热烈地捧出来了。
如果你年少,请读一读《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这些生活就在昨天,并不是太久远的历史,不过百年。金戈铁马乐游原,看世界,见世面,看什么见什么?一个祖国东南一隅的福建就有看不完的风景,读不完的人情,全中国有多少胜地,有多少人文!要有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才能把它们吸收为你成长的养分?
如果你年长,请读一读《八年》。你的理想,你的情怀,你曾经的豪情万丈是从哪里开始陨落的?你的爱情是从哪里开始妥协的?你被生活揉搓成一双旧袜子,埋在一滩稀泥里,还能不能抖干净自己,找回那些朴素的愿望?
如果你年暮,请您读一读《八年》。不要悲叹迟暮,不要借年老的幌子开始全方位损耗、抛掷和可怜自己,那位94岁的老人,老人斑多得像金钱豹,他还在奋力疾书,百来万字,文风生机彪悍。人从生到死,本就是一场归路,心不衰处,好风景。
什么时候想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就去努力,努不努力是你的事,能不能成为是天的事,如果成为了呢?特别是在老去的时候,有自己的事做,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