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文艺大观园国学文化

116、吉凶生大业

2019-05-03  本文已影响6人  陳_旭_東
116、吉凶生大业

「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的实质,锁定「吉凶」的涉及范围,仅限于「人」。但是,在「八卦生吉凶」之前的内容,却并不局限于「人」,「八卦」所代表的对象,涵盖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即使在一个「三极」的「卦」里面,天地人三才,「人」也只占三分之一,大头是天地。

「八卦生吉凶」与「吉凶以情迁」的立场不同,前者以「易」为主体,是「易」的演示,后者以「人」为主角,是「人」的影响。《系辞》将二者都置于决定性的地位,似乎「吉凶」如否取决于二者。实际情况其实并非如此。

首先,关于「人」的吉凶,是不是都是「人」自己招来的?所谓「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孔子则说「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表面上是说「君子」可以通过微小的征兆,提前预知吉凶。骨子里说的是「人」与「吉凶」的关系,总的而言「吉凶」源自环境。如果单纯是人招来的,预知就是悖论。因为预知则可能避免,孔子说「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既是修身,也是一种预防吉凶的措施。

习惯上,《系辞》将「吉凶」说得板上钉钉的样子,比如「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将「吉凶」说成「定」。一方面是「卦」可以定吉凶,一方面吉凶是定数。很浓的宿命论味道。当然这是有偏颇的,目的性太强,意在吹嘘卜筮有多么厉害。

其次,关于「卦」与吉凶的关系,《系辞》后面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说法,就是「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说吉凶是一种依附性的存在,不过是「卦」通过「象」来演示给人看的。产生的根源是「刚柔杂居」,也就是「动」。在「静而正」的宏观背景下,《易经》始终不认为动态是好事,提倡和推崇「静」而「顺」。

《系辞》的文字摇曳多姿,非常灵活,不拘泥、无窠臼是鲜明的特色。比如「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就是一种因果倒置的反话。既说明了「爻」的特点,也解释了「系辞」的动机,更暗示了「吉凶」的重要地位。

再次,撇开「易」与「人」来单独讨论「吉凶」,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来看「吉凶」产生与存在的规律。《系辞》自带的解释是:「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就是把「吉凶」的产生与存在,归因于全部的外在物质环境,既没有人什么事,也没有卦多少事,二者一个是结果的承受者,一个是现象的报告者,都无法直接影响吉凶的产生与成长。

所谓背景决定论,并不意味着轻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个人背景置基于个人的历史积累。人的历史行为与客观,二者无时无刻不在互动而不可须臾分离,共同交织出「吉凶」。

关于「吉凶生大业」,《系辞》自带的解释是「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全面而且深刻细致,客观同时干脆利索。

1、「爻象」是绝无仅有的场合用法。通过名词的简单叠加来扩容外延,类似的表达方法,有「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一字一转,一词一义,快速切换,好比蒙太奇。

有人由此提出「爻」也有「象」,或者也是「象」的说法。是非无需多言,因为这里所说的「爻」是「爻」,「象」是「象」,是两个独立的概念,而非一个词组。类似的还有「变化」,「变」与「化」也是两个独立的概念。

「爻象动乎内」概括了两种动态。一个是「爻」动,另一个是「象」动,也就是「卦」动。《系辞》的「象」,主要是「八卦以象告」,说的是八卦的结构所代表的形象。「爻象动乎内」涵盖了「爻」动与「卦」动这两种动的情况。

2、「吉凶」是「动」出来的。这个说法似乎忽略了「系辞焉而明吉凶」这个典型的静态表达。其实不然。一方面,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话要一句一句的说,静态有静态的介绍场合,动态有动态的阐述地方。

另一方面,「爻象动乎内」,这个「象」说的是「卦」,应当囊括「卦」的全部情形,自然有多爻动、一爻动,其实也可以包括零爻动,就是不动。乍听之下匪夷所思,仔细想想,并不为过,吉凶毕竟可以见乎不动的「象」。没毛病。

3、「功业」暗中置换了「大业」。不仅「易从则有功」与「可大则贤人之业」本身就有「功」与「业」的概念,而且都是解释「简」。更重要的是,「富有之谓大业」的表达,已经非常的靠拢通俗。

真正要改变甚至推翻一种观念,不一定非要大张旗鼓的针锋相对,有时候润物细无声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业」这个概念的演化,就是通过将一系列特定名词的内涵,洗白重来,赋予崭新的意义,自然而然就偷梁换柱。所涉及的名词,有「功」、「业」、「富有」等等,从不食人间烟火,到妇孺皆知,过渡非常自然,潜移默化,不动声色。

4、「圣人之情见乎辞」是非常必要的补充。起码有三方面的意义。

一是解释了「辞」的真正作用,对以往一些夸张的说法,比如辞就是爻的表达,在此做了一个最终的澄清。

二是强调了「辞」的重要地位。《系辞》里面类似于「贤人之德」、「圣人之情」、「君子之道」这样的说法,都是一种强调或者提示,不是世俗可及的高度。所以需要的是学习与领悟。

三是说明了「解卦词」与《易经》的关系。其实这才是重点。这是为了传承的需要而特别打的预防针,时时刻刻不忘提醒「解卦词」不可抛弃。包括《说卦》里面的「系辞」,以及《周易》这样的「爻辞」大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