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晨读感悟 决策 - 草稿

2017-03-29  本文已影响0人  小墨_

1.专家一定程度上是局外人、旁观者,立场、思路与决策者有一定差异,这种差异有时候是好事,能带来新的角度,有时候却也有局限。

那就是对弈者与观棋者的差异,身在局中的压力有时会让人迸发出灵感,也会给人以直觉,这是专家意见难以替代的。

所以不仅仅是专家不一定全对,就算专家全对,也不能放弃自己主动思考,专家意见是用来参考的、启发的,是得出结论的工具,不是结论。

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哪怕是买件衣服,因为穿的人是决策者自己。

2.“别人强调的重点,不一定是你的重点”。

人们接收信息的时候会不自觉受到暗示,施加影响力的人有时也会利用这一点。

而决策者需要考虑的因素及其权重只能跟目标有关,因此做决策的时候须明确自己的重点是什么。

3.乐观偏见

乐观偏见大概是算命占卜者成功的重要原因吧,人们总是倾向于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

思维惯性也是惰性,所以从古至今阴谋论一直广受欢迎。

于欢案是如此,雷洋案也是如此。

阅读完整的判决书太长了、证据链太多了,所以,看看别人怎么说的、专家怎么说的、公知怎么说的。

举几个并不恰当并不类似的国外案例,写几句引起人们对公平正义追求共鸣的感叹句,就会掀起舆论浪潮,众口一词向本该独立审判不受任何干扰的审判机关施压。

关注是好事,讨论是好事,说明参与度提高了,然而法治信仰的树立还需时日。

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发声时有理有据,不以煽情代替说理,不以道听途说代替证据。

我想这也是我欣赏猫叔、信任猫叔的原因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