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老虎》

文体的变化/作者:邵明

2022-09-02  本文已影响0人  房作者_0970

——传统的文体能变、思想难改

(网上截图)

韵文——(名)起源于周、春秋。讲究韵律的文学体裁,用韵律格式写成的文章,韵文是讲究格律,甚至大多数要使用同韵母的字作句子结尾,以求押韵的文体或文章。包括了如赋、诗歌、词曲等。

骈文——(名)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始于汉、魏,六朝最为盛行。这种文体的词句讲究整齐对仗,重视声韵的和谐和词藻的华丽。后来有的骈文多用四字、六字成句,也叫四六文。

八股文——(名)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旧时科举,八股文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四副对子平仄对仗,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亵渎圣人,每篇文章包括从起股到束股四个部分。八股文直到清朝光绪年间才完全被废止。在戊戌变法的时候废除了八股文。

馆阁体,一般是指明、清两代,对科举选拔人才考试所要求的书写体。在这里,馆阁体的内涵,包含着明代的“台阁体”。这不同的叫法,有不同的含义,但,都属于官方推崇的书法体例,大体风格相似,而被当代学人统称“馆阁体”。

这种文体与书写方式,严重的阻碍了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御史陈曾佑看到了问题的症结,指出新学堂之不能发展,乃“学堂、仕进混一之弊”。他认为,学堂只授文凭,虽多至数千人不觉其滥,如尽授以官,则难以为继,“国家最利之事,在人人皆知求学;国家最不利之事,在人人皆思做官。”

晚清名臣张之洞对于新式教育也多有建议,认为:“国家最利之事,在人人皆知求学;国家最不利之事,在人人皆思做官。人人皆知求学,则各谋其本业,而天下以安;人人皆思做官,则各忘本分,而侥幸奔竞之风作矣。”

如今,韵文、骈文、文言文、八股文,早已不用了,或者已成小众,毛笔字也成了小众的艺术,官阁体也就名存实亡了。然而,御史陈曾佑看到了问题的症结,乃“学堂,仕进混一之弊”。晚清名臣张之洞所说的“人人皆思做官,则各忘本分,而侥幸奔竞之风作矣。”至今未改,国考仍是首选。看来传统的文体是改了,然而传统的思想难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