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再是网红,看童话大王给自媒体人的启示
几天前,一篇《自媒体人,也不过是网红》的文章给很多自媒体人泼了一盆冷水。网红是什么?我起初看到这个标题,愣了一愣,还问了一下九零后的表妹。哦,原来就是网络红人。理解了这个词语,文章的大概内容不看也明白了。
“凭胸而论”,文章所描述的状况大抵不差。文章最后提出一点希望,“不要做网红”。那么,自媒体人怎么逃脱网红的命运?
我想了几天,觉得除了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写作能力外,倒不妨参考中国自媒体人的“鼻祖”——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做法。郑渊洁,一个人的媒体,浮浮沉沉三十年,一度成为中国作家首富。记得小时候,能看到一本《童话大王》都是奢望,大概是因为父母看不上这本所谓一个人写的杂志吧,那时候我订阅最多的是《故事大王》和《少年科学画报》。多少年过去,后两者信息越来越少,但郑渊洁依然风风火火。最近,他的《皮皮鲁送你100条命》音乐剧还开始了全国巡演。作家头上,再加个网红,意义完全不同。
童话大王有什么值得自媒体人学习的?我总结了这么5点:
第一,善于找到“风口”。
按网上的说法,郑渊洁原本是北京市文联下面一个期刊的编辑。1985年,郑渊洁认为创办一本只刊登他一个人作品的《童话大王》月刊能有销路。但是北京市文联的有关领导否决了这个想法。于是,他便自己到山西创办了《童话大王》,1988年的《童话大王》月刊印数突破了100万册。以一人之力,支撑起一本杂志全部的写作工作,确实是前无古人。
1985年是什么年份?四通公司、联想公司、《南方周末》刚刚成立一年,邓小平在前一年刚刚视察深圳特区并题词,乔布斯刚刚被“赶出”苹果,微软正式发布Windows1.0……而我所在的媒体也几乎在这个时间段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牵头成立。总之,不管是中国,还是世界,到处充满了机会。郑渊洁在这个时间点创办《童话大王》可谓是掌握了“天时”,站在了“风口”。
如今,做自媒体也是如此。自媒体也是做新闻,新闻首先就是一个“新”字,任何时候如果违反了新闻的规律,都会自尝苦果。也正因此,自媒体所写的任何东西,都应该是紧贴时局发展,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紧紧跟随互联网的“风口”,而不能自说自话,陈词滥调。
第二,打造优质内容。
郑渊洁写作功底强不强?恐怕没有人会提出质疑。1984年,郑渊洁就已经被媒体冠以“童话大王”的名称。大抵是小读者们爱看什么,郑渊洁就写什么。而且他创作的人物和故事想象力丰富,天马行空,锋芒盖过了那个年代所有的童话作家。自郑渊洁之后,中国再也没有这样单靠写童话,就能立足的作家。对于草根写作,他也提出了积极的观点。在一次采访中,郑渊洁表示,现在写作已经没了门槛,而是进入全民写作的时代,大家通过微博、微信以文字的形式交流,“作家榜单一公布,让大家看到作家居然也能挣这么多钱,兴许会写得长一点,只要真的写得好,酒香不怕巷子深,通过写作得到大家认可。”
然而,在互联网圈子里,很多自媒体人其实自身积累并不多,写作能力也不是很过硬,而是靠着追逐“风口”,创造新词汇,抛出新观点,预测新领域,忽悠几句,以立足于这个常被“风吹雨打去”的行业。在互联网行业,缺的不是资本,不是技术,而是观点,是导向,有了观点和导向,资本就有了追逐的对象,行业就能继续找到一个又一个“风口”。于是乎,猪也能飞起来。但是,这种自媒体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为什么关注你,是因为你写的东西确实有价值,能给人启迪,给人思考,而不是新瓶装旧酒。就好比,《长尾理论》一书刚出来时,很多人就纷纷写出解读文章,用长尾理论解释身边的新经济现象,这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有些人开始了对长尾理论的盲目扩张,什么东西都往里套,不管合不合适,仿佛只要套进去,你就追赶到了潮流。正所谓,“互联网思维是个框,什么都能往里装”。
正因此,在一篇文章里,我就奉劝过一些创业者,应该少看一些自媒体人的“心灵鸡汤”,多去读一些书,特别是经典之著作,即便是畅销书也是好的。这句话对自媒体人也适用,注重自身积累和学习,才是根本。无论何时,有内容,有思想的优质文章都会受到大家欢迎。做一个一个号称“自媒体人”的自媒体人,想要靠一己之力支撑起一个账号,没有金刚钻,哪敢揽瓷器活儿?
第三,长于市场运作。
除了内容创新之外,郑渊洁在市场运作上也做出了不少创新。一篇报道里引用了郑渊洁这样一段话:
“你问我是不是有商业头脑?我只能说我是个有头脑的人。有头脑的人都会把自己创造东西经济利益最大化。我办《童话大王》,就是给自己所有作品开了一个专卖店。那时候根本没有专卖店的概念,我就是本能。”
1992年,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希望使用郑渊洁的无形资产中国本土原创“皮皮鲁”“鲁西西”等作为商业品牌开拓衍生儿童用品市场。受此启发,郑渊洁先向他服务的北京市文联那家期刊的领导汇报了他的作品里的人物可以进行产业化开发的思路,询问可否依托本刊做这件事。在得到否定的答复后,郑渊洁和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签署了合作10年的协议,授权该公司自1992年起至2002年结束使用皮皮鲁品牌开发衍生产品10年。
如今,这种开发周边产品的思路在文化创意产业已经非常常见,就连一些传统互联网公司,也开始借助类似思路,比如360开发360随身WiFi,小米开发手环,等等,都可以算作是主业务之外的周边产品。
自媒体更需要合理有效的市场运作模式,这方面东西网上比比皆是,就不再赘述。
第四,紧跟技术潮流。
网上流传颇多的是,1992年开始是郑渊洁的一个创作高峰期,不仅在于《童话大王》增加了页码,而且随后不久开始用电脑代笔也激发了新的创作热情。这个细节应该是郑渊洁首次与电脑接触的节点。其实,我也是1992年开始接触电脑的,第一次接触电脑,就被这种工具所能带来的高效率惊呆了。自己拿笔哼哧哼哧写一个小时,也就千把字。而电脑打字轻而易举就可以达到几倍的速度。这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无异于是步枪换成了马克沁机枪。电脑代笔大大提高了郑渊洁的工作效率,也催生了更多写作的灵感。再后来出现的激光照排,电脑制版,更是不在话下。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郑渊洁变得更加活跃。在一次访谈中,他说道:
“我是从2005年11月开始写博客的,后来这个博客实际上成了《童话大王》的电子版,对书的销量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有所促进。最初是儿子郑亚旗撺掇我写博客的。我当时还问他写博客给钱吗,他说不给钱。我说,那我不可能写,我写东西都是有稿费的!后来喜欢上就觉得无所谓了。微博也是郑亚旗推荐我使用的,我当时看了一眼就说,这不行,一条才140字,一个故事开头还没开完呢。现在使用微博习惯了,已经不想写长东西了。在微博上我与网友之间有一种很自由的交流和互动,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2005年开始写博客,这个时间可不算晚。要知道,博客进入中国的头几年并没有引起大家的广为关注,直到2004年木子美事件,博客才一下子火了起来。后来,特别是微博的火爆,使郑渊洁更是成了网红。截至2015年4月17日,郑渊洁在新浪微博的粉丝已经达到了656万人。
自媒体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脱离了互联网技术的支撑,自媒体就难以生存。正因此,从博客到微博,从微博到微信,牛叉的自媒体人从来都是第一个入驻这些平台的,善于利用这些平台传播自己的内容。
第五,行动而不是坐而论道。
网上流传着一个郑渊洁《红枣女孩》的故事,百度百科甚至专门开辟了一个词条。故事背景是:
2008年4月,郑渊洁到国家级贫困县陕西省佳县木头峪乡羊圈山村希望小学教贫困地区的孩子写文章。当他得知当地的孩子由于贫困每天只能吃两顿饭时,决定帮助他们。郑渊洁当场用20分钟时间写了一篇800字左右的名为《红枣女孩》的短篇童话,并将其放到自己的博客上,两天点击量高达68万。随后郑渊洁带着《红枣女孩》主人公原型——羊圈山村8岁的刘佩佩和另外10名来自全国贫困地区的孩子,通过上海东方卫视历时3个月的直播节目募集到5亿元善款。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此向郑渊洁颁发了“特殊贡献奖”。郑渊洁也创造了一个字价值60万元的奇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任何时候,行动都比坐而论道、闭门造车强得多。写一百篇文章,也比不过一次自己的亲身实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一个创业者,或者是成功人士,那么你写的文章肯定会受到更多的关注,无论内容如何。这就是实践的力量。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机会去亲身实践的,那么亲自去调查、采访,写出有分量的东西,而不是仅仅当作一个意见领袖,显然要更容易受到关注。我始终相信,自媒体时代,也需要“泥腿子精神”,也需要传统媒体的“走转改”。
基于以上五点,我认为自媒体人应该向郑渊洁学习,也许这是自媒体人将不再被称为网红的一个途径。(长弓原创)
作者简介:长弓(笔名),就职于某中央主流媒体,长期进行科技报道,业余关注互联网和新媒体。工作邮箱:beijingzq@163.com。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