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我们一起”之“爱、爱情、相遇”征文第二轮我和他知音空间

2017我们一起征文|芬芳玫瑰,创作之喜

2017-05-31  本文已影响589人  驿路奇奇
图片来自网络

01

女孩子有几个不爱花的,少之又少吧。若论玫瑰,那自然更是许多人的大爱,不论是爱人送的,还是缘分深重、尊重爱护之人送的,总能收获一份芬芳,一份愉悦与欣喜。

不记得什么时候第一次听说“玫瑰”,但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收到的玫瑰时的种种细节:第一次恋爱,图书馆的约会,那个他在公交车站的等待。再简单纯粹也没有了,亦如当时收到的那捧白玫瑰,不沾一丝尘埃,正是我在他心里的样子。

后来又陆续收到过很多次,每一次的颜色都不一样,生日时的粉红色温婉可人,求婚时颜色鲜红分量沉重,平日里的香槟色是动人的旋律。虽然花朵难免凋零,但每一次都有照片为证,它们绽放的风姿都刻在了我心里。

恰如某天在社群里收获的玫瑰赞赏队形,没有roseonly的形式主义,可情比金坚,那芬芳足够回味良久,缓缓蔓延在心里。

02

在简书的生涯,从第一次更文算起,似乎也有近一年了。

从最初的懵懂到如今的略有所知,说起来总是比做起来轻易的多。顶着专题主编的光环,可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优越感,反而常常担心自己的文章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难以服众倒是其次,最主要的其实是害怕别人拿我的拙文细细读、慢慢品,以致造成误导,方向偏离。

正因如此,每每有人夸奖我文章写的尚可的时候,私下里总会想:是不是人家碍于情面、囿于身份,才会如此这般;假如有一天我又成了普通人,大概人家是理都不愿意理的。

同样的,有人在社群里提及我的文字,或者提出要求分享写作经验体会一类,我通常唯恐避之不及,真是羞怯得很。

03

从最初的一人组到如今的八人行,用了近半年的时间,好不容易专题的关注度有了些规模,管理专题工作的认可度得到了一定提升,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专题究竟该如何定位?

虽说投稿须知看与不看都在那里,可“谈写作”,乍听之下一个就是个感官上理论性极强的专题,在大家的想象里可能最为贴切的文章类型便是写文秘籍、是压箱底的干货。实际上,你们可写的类型还有很多很多:个人写作中的问题梳理,针对作品写作手法的分析,表达自己对为文的热爱,甚至是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灵感来源,只要符合要求,通通都来者不拒。

然而,前段时间有人在社群中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议题:谈写作专题方引领理论潮流,带读者们奔向追逐的至高之地。起初,我没有接话,后来又想,如果此言真的是大部分人的心声,不妨把我一直秉持的理念与大家说个明白,假如不能得到理解与支持,或许我不该也不适合再在这样的路上继续下去。还好,多数人愿意认同我的一贯坚持与拳拳心意。

04

不得不承认,受头衔的影响,主编常常会被贴上“高冷”的标签,无关为人如何,那是自然而然的人设,否则可能就不酷了吧?

一个高冷的人设,加上一个高冷范的专题,那还真是冷的可以。我想:还是该多些温度和人情味儿的。

于是,常常由着性子跟大家提到这样一个词:干货不干。因为,在我的认知里,即便是写作手法的分享,也该结合作品,置于相应的背景之下,方能言之有物,便于理解;也唯有结合作品,生发感悟,才能真正的做到情绪饱满,承接地气。

那天,在探讨“专题引领理论潮流”时,除却抒怀,我亦在言辞间隐约表达了担心自己的理念阻碍专题发展之虑。然而,承蒙大家不弃,并没有听到过分反对的声音,反而收获了作者们真诚送出玫瑰的队形。

那样的时刻,我感恩这样的相遇,深觉空气中弥漫着幸福的气息,那感觉就像被温暖的人墙包裹,心中充满了力量和爱的甜蜜。

05

我一直想,简书的新口号“创作你的创作”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我心里,那绝不仅仅只是写作手法和技巧,势必是有情怀在的。于是,相继涌现出“母亲与花”、“父亲的背景”这类看似与“谈写作”无关的征文主题,活动过后还有作者自发写文,分享自己的体会心绪,因文生文,不断总结,真情与技巧在那一刻得以交融,文字的火花迸发得如此恣意。

看到大家的心得梳理,我无疑满怀欣喜。他们的分享看似无心之举,却足以影响和带动更多人的参与热情,呼吁一颗颗赤诚之心在这里播撒种子,待梦开花,美好而又不失情趣。

06

未来,会有更多的作者体会到写作的乐趣,而我的收获也不仅仅是自己和专题得到认可,是拉近编辑与作者们的距离。我始终相信,会有更多有能力的作者让文字开出花来,邀我们一起品味玫瑰的芬芳,嗅出文字里的那缕香郁之气!

本文参加《2017,我们一起》专题征文

本文内容纯属原创,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作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