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丹21天零基础写作训练营写作

《王者速读法》如何在30分钟高效读完一本书?

2019-08-13  本文已影响161人  37c5e8fca0a1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困惑?大考前夕,自习室里灯火通明,你在好不容易占到的座位上,已经看了3个小时的专业书了,扶了下眼镜回过神,脑子里却完全不记得看过了什么?办公室案头上,摆着一本《Office从菜鸟到精通》,你随手翻阅了几次,书签却一直躺在第二章,你忍不住哀叹助理的日子何时是个头?想要改变,你立志一年要读100本书,加入了阅读打卡群,到27天时你默默退了群,生活又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读了十几年的书,为什么我们还不会读书?我们总是借口学习、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和精力;我们抱怨记忆力差,一看就懂、看完就忘;我们羡慕读书大神天赋异禀,而我们自己只能望尘莫及。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只是没有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而已。《王者速读法》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阅读方法,能在短短30分钟内读完一本书,并吸收全书精华,帮我们开启高效读书的马达!

作者概况

本书的作者齐藤英治,日本作家,医学博士,国际RC学会(Rapid Learning for Value Creation:高效学习价值创造)会长,曾任职于日本最大的武田药品工业,从事维生素及脑部科学研究开发工作。基于自身三十年的速读与实践,齐藤锤炼出了“齐藤式系统速读法”(即是“王者速读法”),至今已更新至第四代,被东芝、富士、东京电力、JR东日本等大型企业纳入研修体系,并获得广大读者的高度评价。

全书概况

王者速读法,可以让我们在30分钟内轻松吸取一本书的精华。学会用两成的时间阅读核心内容,但能获取八成的效益。在阅读时,我们运用书中所介绍的方法和技巧,无需经过特殊的速读训练(脑力、眼球移动等),就能轻松获取比常规快15倍的阅读速度。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书中介绍了不同速读方法,如“一周成为专家”、“多领域短时间精通”、“成为优秀的知识型创造者”、"短时间阅读专业书籍"、“备战考试”、“阅读英文书籍及文献”、“阅读小说”等。通过王者速读法,可以让我们学会高效获取信息,让我们能够身心轻松、游刃有余地享受读书的乐趣。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不再慌乱、焦虑不安,成为一名从容自若的王者。

两个重点

王者速读法最大的不同,在于打破了我们传统阅读的定式,将“读者”与“书”的主体地位进行了转换,从被动阅读升级至主动阅读。我们读书目的和偏好,决定我们要选什么书来读;我们时间精力有限,决定我们有限时间里要读好书、读透书。在阅读的时候,我们才是主导一切的王者!读书,要做到为我所用、学以致用,才能发挥书真正价值。那么,我们如何做到30分钟读完一本书呢?

1.如何30分钟读完一本书

按照王者速读法,我们只需30分钟3个步骤,就可以快速读完一本书了。具体流程是:我们先用5分钟时间预览全书,再用5分钟浏览书中图片,剩余的20分钟用跳读法进行阅读。让我们为自己挑选一本喜欢或一直想读的书,抽出半小时,试着挑战一下,看看我们是否也能做到呢?

第一步:预览全书 5分钟。拿到书之后,我们先不要着急从第一页开始读,花5分钟的时间翻阅全书。明确我们手上的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讲述的什么内容,作者试图解决什么问题,作者给出答案了吗?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书中对我有用,我感兴趣的是哪部分?

预览需要怎么做呢?总结而言,就是三看、三读、做判断。预览,我们要看封面、护封和腰封,读目录、标题和图表、前言后记,从而快速的形成个人对书的判断。封面是书的标签,是将书与书区分开的最重要线索。护封包含作者信息、全书介绍和内容精华萃取。腰封上通常印有名人推荐语以及来自读者赞誉。对封面、护封、腰封的扫读,形成了我们对书的第一印象。

把自己想象成作者,如果是我遇到这样的主题,会怎么写呢?读目录时,我们可以从大小标题、章节顺序,一览全书的框架结构。这样,我们对哪一块的信息在哪里,做到了心中有数。接下来,我们快速浏览标题、图表,记住提及最多的关键词,这极有可能是书中的核心概念。最后,翻看书中的前言、后记,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写作主题和推荐者对书的精华解读,明确作者的分析角度和所持立场。

三看、三读之后,我们会形成对本书的初步的判断。首先,判断这本书,是否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去阅读。如果,我们选择继续阅读,是采用深阅读还是浅阅读?明确一下,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们能从书中获取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以及如何解决我们所面对的问题。

第二步:浏览图片 5分钟。在预览结束之后,我们进入第二步浏览图片。翻阅书中的配图、图表,有图表的地方,通常是对书中主题观点的证明与阐释。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图表,可以反复多看几遍。此时注意,在浏览图片中获取的关键词,是否与我们在第一步预览中的一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需要预估一下书中哪部分是重要信息,我们读完需要大概花费的时间。 挑选出有价值、你感兴趣的部分,为下一步的阅读做准备。千万不要完美主义附身,为书中太多内容没有读到而不安。根据二八法则,真正有价值的80%的信息,在20%的篇幅里。我们需要学会断舍离的勇气,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收益

第三步:跳读阅读  20分钟。这一步,我们将运用跳读法,基于我们前面的判断,阅读书中最重要的两成内容。此时,我们不需要逐字逐句的去读每章、每节,如果没有轻重缓急、主次之分,就是在浪费我们时间和精力。跳读完成之后,花上几分钟的时间回顾。确认一下,读完全书自己得到了什么。下一步,我们该如何去做。

即使读完之后,忘记了也没有关系。再次翻开书,找到相应的地方,我们花几分钟梳理一下。从第一步到跳读完成,我们经过了王者速读法的一整个循环。有的书,只需要一轮就足够了,而有的书,则需要我们多循环几遍才行。即便是,我们遇到理论艰深的大部头,坚持使用王者速读法,也会发现我们认知力在不断提升。

2.3个方法提升阅读的深、广度和创造性

在学习完王者速读法之后,我们的阅读提速了。接下来,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从阅读的深度、广度和创造性上,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此处的诀窍在于,根据我们阅读的目的不同,可以灵活的运用速读法。选择一个你所感兴趣的方法,试着挑战一下吧!

1.如何在一周之内成为专家

听到“专家”二字,往往给我们带来一股强烈地权威感。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要成为相关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1万小时以上的积淀和研究!一周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到吗?而大至工作上的全新项目、生活中全新的角色,小到我们突然感兴趣的水彩画、瑜伽等,都需要我们快速的掌握成为专家的能力,去解锁生活里未知的领域。

通过有技巧的阅读,是成为专家的捷径之一。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豆瓣、图书排行榜单,搜索10本想要了解专业领域的书籍。其中,一定要包含基础性较强、有代表性的书籍。我们先阅读最基础的书籍,了解该专业领域的基本构架。在打牢框架之后,以补充阅读的方式,获取基础书籍中缺少的相关信息。只读重要和必要的地方,关于书籍的数量,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

2.如何短时间内精通多领域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引经据典”,这是古代对博学之人的赞誉。放在我们今天,你会不会发现,身边会有这样的人?他们可以论经济说管理,谈人生哲学、互联网风口,也可以聊宇宙黑洞,还做得一手好菜,完全的人生多面手!其实,我们运用多读多做速读法,一样可以做到。

首先,我们要有明确目的意识,选好相应的领域,进行主题性阅读。通过图片浏览的方式,抓住关键词,再针对背后的概念,有针对性的细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的细读。坚持使用这个方法,在读到20本书的时候,会发现有些关键词出现好多次,这些词应该是领域中的常识性知识或者重中之重。我们有了知识积淀之后,渐渐融会贯通,便拥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3.如何成为优秀的知识型创造者

具备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之后,我们的知识结构逐渐立体起来。即便如此,我们常常被“瓶颈”、重复劳动、思维枯竭所苦恼。当我们走惯了寻常路,就顺利成章的墨守成规,停滞不前了。互联网时代的瞬息万变,我们也要走出自身的舒适圈,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知识型创造者。

吉尼斯H型改良火箭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创意源源不断喷涌的方法。前半程:输入,我们可以先用30分钟,完成一轮的王者速读。后半程:输出,速读完后,我们趁热打铁用40分钟完成输出写作。阅读不是目的,输出才是关键。输出的40分钟,前5分钟用来做笔记、画思维导图;接下来的25分钟进行速记总结,写下所思所想的文字;最后的10分钟,可以对之前的内容做总体回顾和复习。

我在实践中的使用心得

拿到《王者速读法》,我就迫不及待的尝试起来。先是用30分钟读完本书,又一口气读完彭小六的《洋葱阅读法》。我不仅在限定时间内读完了,而且读完之后,我还能回顾、复述一些书中的重要观点和方法。为了验证真的如此有效,我再一次拿起之前看了好几天的《自控力》一书。在这一轮速读结束后,我理清了思路,脑中有了书的结构框架。

当然,速度并不是衡量阅读的唯一标准。盲目追求速度,最后留在我们大脑里的,只是知识的碎片而已。如果读完就完事了,即使一年阅读量过百本书,也将无济于事。学会快速读完一本书不是目的,关键是能内化并输出。所以,我在读完本书后,开始撰写本书的书评,希望将书中萃取的精髓,放进自己的操作系统里。最后,附上本文的思维导图,方便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