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这条路圣经故事

知行合一

2020-03-12  本文已影响0人  5a28fc44a6b2

常常在一些文章中看到作者应用「知行合一」来表达行动和认知(知识)要一致。你可能会这样理解「知行合一」:我们采取的行动要和我们头脑中的知识相一致,或者不要让知识只存在头脑中,而没有具体的行动。这样理解我想是由于我们看重事情,期望能看到实实在在的结果。相比于「知」,我们更看中的是「行」。

然而这样的理解并不是这个词的本意,实际上「知行合一」的含义远比上面的理解更丰富。

「知行合一」来源于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是他所提出的心学的重要内容。「知行合一」、「格物致知」,这里的「知」并不是指知识,而是指良知。孟子认为,人人有良知,这个良知就像是我们的四肢一样,先天地存在我们的内心。王阳明也认为,「心即理」,天理就存在于人的心中。因此,「知行合一」简单理解就是说我们的良知和行为要统一。

什么是知呢?

王阳明说:「心所安处,就是良知」。他进一步解释: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他说知道何为善何为恶就是我们的良知。但是人内心的良知总是受到外物的干扰,被贪念、欲望等遮蔽(蒙尘)。所以,需要「致良知,事上练」,就是通过在事上正念头而实现良知。他发现良知是这个世上最大的智慧,是他人生态度和伟大成就的根本。但他不知道良知的源头来自哪里。他认为:

每个人的命运,都是不确定、不可靠的。之所以成为现在的这个样子,实际上都是许多说不准的意外和偶然。在这意外和偶然之外,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致良知,良知之镜越明,当事物来时就照彻的越净。

我同意他对良知的看法,但不同意他对命运的看法。我相信我的生命不是偶然的,而是在创造天地的神的手中,而我唯一要做的就是遵从他的话(认识圣经,致良知)。如果人的生命只是偶然,同其他动物一样,长远看,我找不到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圣经在罗马书说:

因为 神不偏待人。凡没有律法犯了罪的,也必不按律法灭亡;凡在律法以下犯了罪的,也必按律法受审判。(原来,在 神面前不是听律法的为义,乃是行律法的称义。 没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顺着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们虽然没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这是显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们心里,他们是非之心同作见证,并且他们的思念互相较量,或以为是,或以为非。)

意思是说神将律法的功用刻在每个人的心里,使每个人产生是非之心,就是良知。但因为人的罪,人没有办法做到完全按照良知行事,甚至常常不顾或故意忽略良知的声音,以致最终良知麻木而听不到良知的声音,因此圣经说,「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

什么是行呢?

王阳明说:「一念发动便是行」。这与耶稣所教导的标准真是完全一致啊。
圣经说:

凡恨他弟兄的,就是杀人的。

耶稣说:你们听见有话说:‘不可奸淫。’只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

这么高的标准恐怕是没有人能够做到了。我们一般只关注人眼所能看见或听见的做出来的行为。然而这里我们看到更重要的是人心里的心怀意念。你心里有一个意念,虽然没有做出来,但是你自己和神都是知道的。因此,我们不要行虚假做在人前,甚至自己欺哄自己,而要追求做一个内心清洁的人。这才是知行合一的本意。

心怀意念要遵从良知

因此,知行合一,更重要是寻求和明白「知」为何物,他反映的是我们内心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这是我所理解的知行合一。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 (Blessed are the pure in heart, for they will see God)。

愿我们彼此共勉!

喜欢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