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合作

2017-04-05  本文已影响0人  赵程冲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间内,一直都倡导“夫唱妇随”,而且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近代中国,在毛伟人的“妇女能顶半边天”政策驱动下,终于女性渐渐的崭露头角,女性在社会中的占比越来越大。

女性们不再局限于纯粹的相夫教子的夫妻合作模式,“男主外,女主内”的简单分工方式也逐渐暴露出各种弊端,这个分配形式只是简单的从性别上进行区分,而没有根据从事的实际工作或者个人的能力进行分配,在现在看来就是非常典型的“性别歧视”,哪怕男主人各方面都不如女的,也必须听从男人,为了让这个说法更加的有理,甚至出现了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谬论,而大量非常优秀的女性被这些舆论硬生生的打造成:生孩子机器。而且这种形式还带来了副作用,在很多地区还保留着“大男子主义”,男的可以任意使唤妻子,轻则骂,重则打,家暴事件缕缕上演。并且,那些地区的女性几乎都习惯了被歧视。

曾经旅游到云南的丽江,了解到纳西族的女性除了要辛勤劳作外,还要伺候她那整天不用工作游手好闲的丈夫,当时非常的不理解,一度跟朋友开玩笑说“当纳西族的女婿很幸福”,后来也陆续了解到有很多的少数民族也同纳西族女性一样,即主外又主内。

回到大城市,很多女性也过着“纳西族式”的生活。她们在生孩子之前,与大多男性一样,她们也从事社会上各种工作,也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有一天,她们怀孕生孩子了,这时候她所工作的单位认为她的能力下降了或者认为她已经没有可提升的空间了,便低估她们的价值,而且家庭成员也认为生孩子不仅没有创造有型的资产,反而需要花费大量的原始积累,于是更进一步产生对女性不公平的看法。

当然,现代社会逐渐在纠正这些认知偏差,很多机构开始呼吁将女性生育扶养的这一工作进行量化,这样就可以跟很多自以为是的男性进行工作量上的对比,以数值来说明各自的贡献值。

让我们回到最夫妻所拥有的共同财产--家庭。家庭是一个载体、是一个平台,它使原来陌生的两个人可以借由这个平台逐渐熟悉,再由熟悉到默契。这个合作是多方面的,它包括了(不仅限)情绪、性格、方式等。由于这个平台在建成之时便是由很多无形的、依靠感知的,因此在合作过程中也是各种无形的、凭感觉的,当然最后的收获也是无形的、感觉上的。

正如同收获财富的人认为获取金钱是容易的,收获家庭财富的那些人也会感到容易。那些认为赚钱或者处理家庭事物非常难,而且没有花大量时间去努力改进的人,他们就会认为赚钱考运气,家庭合作也是靠运气。

合作是双方的,大家的起步都是一样的,但是一段时间后,合作的持续性或者融洽性都不同程度发生差异,这其中虽然部分原因是双方的行为,但实质上是双方心灵深处对家庭平台的认知,如果她们双方都认为经营好家庭是必须的,而且这是一个执念,那么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去修正,但当他们两个或者其中一人认为,经营家庭是某一个人的事情,并且抱着无所谓或者听之任之的态度,这就相当于一个人在摔倒之后,停止了挣扎,任凭自己躺在原处,以期他人过来把它拉起来,有的人在别人拉他的同时,他感觉自己没有面子,而刻意的将错就错的一直躺在摔倒处。

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夫妻之间的合作需要容忍、宽恕、理解,这一切也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总结:沟通。没有很好的沟通就容易发生误解,误解没有解答就需要一方暂时的忍让,忍让的过程中进行不停的沟通,一旦能够理解,就能理解、谅解、宽恕对方,因此,如果在一开始就能进行有效的沟通,那么就不太会发生误解,或者发生误解的时候,马上进行有效的沟通,则会在事情还没有变得复杂之前,第一时间快速简单的解决。

有了有效的沟通,就会达成统一的共识,达成统一的共识,就会根据各自的职责进行分工合作,这个时候合作不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也不再是简单的性别差异之间的合作,而是珍惜对方、珍惜家庭的最为自然的个体表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