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思维+》:好产品让用户为自己尖叫
![](https://img.haomeiwen.com/i5637353/94ba26201d5196b4.jpg)
2019第22本书
文/英幽灵子
这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产品设计思维转念书。这样介绍听上去很枯燥很教科书的样子,但实际上这本书一点不烧脑,可读性很强。
因为,它的排版是ppt样式,文字少无废话,且重点内容标注清晰,属于精华笔记类手册。
作者叫Kathy Sierra,介绍里写着:K深谙产品交互之道和认知科学理论,善于打造用户体验的方法,培养持续忠诚的客户。
内容读完,深感作者功底深厚,精通用户思维。归纳一下让我印象深刻眼前一亮的点:
一、关于成就用户的思考。
这部分内容是最启智的。可能大家都知道,产品设计、推广产品,要用用户思维,但作者将这个思维方向更深化了一层。
它告诉读者:质量最好的产品不一定卖得最好!换句话说,质量好不等于成功产品。
那啥产品才是最成功的?答案:成就用户的,让用户感觉自己棒棒哒的产品。
如果你的产品有口碑,用户说;这个产品真棒!你不要相信这话,你得读懂这话的深层含义:我怎么这么棒!
用户说喜欢这个产品,其实是因为他们喜欢自己!产品不能成就用户,让用户变棒,那再好的产品也是自嗨!
通俗点说,就是产品要关注用户需求。所以:1)没有表现卓越的产品,只有表现卓越的用户。2)没有了不起的产品,只有了不起的用户。
打通了这个逻辑,你就找到了同行竞争的突破口:别去比产品的出色程度,去对比表现出色的用户,这边的竞争更小,还更有利于裂变。
所以这个逻辑的根源在于,你得好好想想你的产品能帮助用户实现什么愿望?或什么技能?
书中有三连问帮助你思考:1)缺少了你的产品,哪些事情无法实现;2)有了你的产品,人们能更好地做哪些事情?3)充分利用你的产品,人们可以实现哪些现在未能实现的事?
还有一些问题,帮你思考产品的定位:1)你属于哪个领域?2)你和竞争对手同属哪个领域?3)你的更大、更具吸引力的应用场景是什么?
所以,更好的用户观点是:不要打造更好的工具或服务,而要打造更好的用户。
譬如,不要打造更好的照相机,要打造更好的摄影师;不要打造更好的电钻,要打造更好的家居DIY能手。
二、产品的触角要伸到用户的用户那里去!
思考角度是这样的:不要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在社交媒体上获得更多关注”,要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帮助我们的用户在社交媒体上获得更多的关注”。
不要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人们谈论我们的品牌;而要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人们谈论我们的用户?
不要思考“定义我们的使命”,要思考“定义我们的用户的使命”。
不要思考:我们怎样做才能让人们了解我们的价值。思考:我们怎样做才能帮助人们了解我们用户的价值。
要让我们的用户比其他的用户表现更出色。
三、用产品帮助用户构建技能时,要保持用户持续获取成功的渴望。
如果你的产品不能帮助用户获取持续的兴趣,那就肯定会面临失败。
如果用户不再使用你的产品,你需要思考:是什么使用户停滞不前了?而不是单纯的优化产品,或使用额外的动机,譬如折扣、好处等。
要帮助用户从不能做到成为精通的专家,也就是让用户从平庸变卓越。那么就要不只是提供产品就结束了,要做出产品的附加值。
要为用户设计成长管理体系,譬如跆拳道的段位,等级分明,每一个小的进步都能被看到和获得认可奖励。这样可以使用户拥有持续使用产品的内在动力,让他们的进步变得有意义。
四、产品需要有防呆机制,否则会占用用户的认知资源,使用户对产品的兴趣退化。
说白了,就是不要让用户在产品使用上动脑筋!别让用户来研究你的产品,要让用户很快上手,愉快使用!
五、要将用户想做的事情,转化为用户大脑关注的事情,如此才能让用户产生使用的愿望。
人的大脑会关注什么呢?会关注令人害怕的、具有威胁性事情;会关注能够触发情感的事情;会关注怪异、惊奇、出乎意料的事情。
所以,在用户对产品还未建立兴趣前,不要试图用产品的牛逼去吸引用户,毕竟用户只关心自己,关心这个产品能怎么让他们棒棒哒,获得关注和成功。
综上,其实设计产品的本质都是为社会为人民服务,所以顾客是上帝这话才会成为经典。卖产品多考虑客户就没错了。
作者简介:英幽灵子,一个伪文艺青年的佛系小号,用文字与你分享周遭,致力于1年读100本书,来一起读书吧。微博及博客:英幽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