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随笔精选录心情随笔

原来《我的前半生》灵感来自于鲁迅

2020-02-26  本文已影响0人  一笔雨下

前段时间,一个朋友让我帮她改论文,我在想我一个从来都没写过论文的的人,哪有资格帮别人改啊。但最后还是拗不过她,便应下了这份苦差事。

她的论文主要写的是亦舒的女权主义,通过《我的前半生》这篇文章来展现。我虽然喜欢看书,但很少看这类的,根本不了解亦舒。当晚放下每天坚持的写作,通宵把《我的前半生》这部小说看完了。后来又去网上查亦舒的别的作品,查她的生平。偶然间,发现《我的前半生》里子君和涓生两个人物原型,是来源于鲁迅的《伤逝》。亦舒也是看了《伤逝》,才有了灵感。对于鲁迅,我在高中毕业再也不用上语文课之后,开始回忆他,尊敬他,最后膜拜他,因为他真的太厉害了(此处省略一万个夸他的字)。

既然知道是鲁迅的书,那得看!看完《伤逝》后才知道,什么真正的是短篇小说。这个小说以主人公涓生的内心独白的方式,讲述了他和子君冲破封建势力的阻碍,勇敢追求婚姻自由,建立起了一个温馨美满的家,但最后爱情被现实打败,落的一伤一逝的结局。

故事从头到尾充满了悲伤的气息,可能是以涓生本人的口气来写的,所以已知结局的涓生无法开心起来。看完整个故事,心里一直念叨着一句古诗: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子君从婚前的灵动可爱与思想前卫的新女性到婚后为柴米油盐苦恼不堪的家庭主妇,这一转变看似非常有戏剧性,但其实完全符合现实。当时正处于五四时期,全国青年提倡个性解放思想,但思想提前解放,身体本能却依然被旧思想所束缚着,子君已经是走在中国思想解放的最前列了,但是婚后还是很自觉地陷入“男主外,女主内”的封建礼俗中无法自拔,最后被懦弱的涓生抛弃,被迫回到家中抑郁而终。

《我的前半生》也是以子君被抛弃为开端,但亦舒把子君写活了,不过这也非常符合当时香港人的特性。开明的香港社会,女权主义已经深入大街小巷。这里的子君们有资格也有能力活下去。

对于女权思想和文明社会的特征,我思想浅薄也无法深入去说,但我个人认为,这个社会越文明越发达,女性的独立性和开放性就越强。五四运动时期是思想解放的开端,虽然当时有很多悲剧发生,但21世纪的全民思想解放也都得益于此。

个人希望,大家都可以放下偏见,你可以喜欢漂亮的帅的,你也可以喜欢有钱的或者国外的,这不同的选择也是我们个性解放的标志,但要尊重其他人的选择,也要尊重每一个努力的人的不同的活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