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后无至交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当我们过了23岁之后,就很难找到一个真正的好朋友-至交。在工作之后,我真的遇到了一些很优秀、很合得来的朋友,但是我只能叹上一句:可惜,没有在23岁之前遇见你。
有时,你甚至真心想去结交一个知心朋友,但是你发现也是困难重重。即使你努力去维护,但感觉上似乎和你的高中、大学的知心朋友有很大的不同,那时候的朋友是那么的纯粹、那么的真挚,即便是半年没有联系,一个电话过去,就如同昨天刚见面一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2150276/809b697f2d058c3c.jpg)
朋友vs至交
我们经常讲朋友,那朋友是什么?至交又是什么?
朋友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由双方都认可的认知模式联系在一起的,不分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社会角色和宗教信仰的相互尊重、相互分享美好事物、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自觉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的人及其持久的关系,其最高境界是知己。
这是百度的解释,简单来说,朋友就是和你兴趣相投、相互帮助的一个人。朋友这个概念是由两个维度构成的,一个是兴趣相投,一个是能相互帮助。按照这个理解,在工作中、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的那些吃友、酒友、烟友、歌友等“朋友”,本质上讲,他们只能算是你认识的一个人、或者是比较熟悉的人,而不能与“友”字沾上边。
而至交是什么呢?至交是朋友的更高境界。那怎么样的朋友能够成为自己的至交。
成为至交的三个最重要因素
朋友到至交必须迈过三道坎。
经历
与朋友共同经历一些事情可以让情感升温。曾经流行过一句话,真正的好朋友就是“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分过脏、一起嫖过娼”,虽然有些不合适,但是多少也是引起过一些共鸣,为什么?因为只有真正和他人一起经历过一些事情,特别是难忘的事情,才能从情感上获得一些认同,而情感上的认同,又是好朋友的必备元素。
这很好理解,就像在学习生涯,和你一起经历过高考的一些朋友,你会永生难忘;在工作中,和你一起共同去攻克一个艰难项目的人,你会觉得特别难忘。
时间
一段感情的培养往往需要时间的积累。很难去想象,经过一天或者几天的时候,两个陌生人的感情就可以立刻变得亲密无间,即使有,这个关系也是相对脆弱的,稍微经历一些波折,可能会瞬间分崩离析。
因为人都有一定的戒备之心,当自己没有充分了解一个人之前,一般是不会将自己的内心开放给他人,这是一个心理的设防。我们之所以设防,是因为我们害怕,害怕在交往的过程中自己受到伤害,也不愿在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不对等的状态。这就好比,心中一个秘密,我不会事先告诉你,而当你告诉了我一个秘密之后,我却变得更加乐意将我的秘密告诉你,因为这时候,我们之间的状态是对等的。
而时间是建立对等状态的关键。当拥有了足够多的时间去观察,我们才能更加了解对方并清楚地认识对方,才更可能将自己的内心向彼此开放。一般情况下,你的至交好友,往往是你在学习生涯中能够长时间相处的人,比如我们的至交好友,经常会是我们初中三年的同学、高中三年的同学、大学四年的同学,又亦或是高中大学都在同一学校的同学。
氛围
一个纯净的氛围是纯净友谊的土壤。由于耳濡目染的影响,什么样的环境会产生什么样的人,就好像,你很难去想象,在一个商人的家庭中,会产生一位知书文雅的谦谦书生;在一个充满书香的家庭中,会产生一位酒肉臭气的浪荡公子。因为人的性格更多的是环境的产物。
同样的,什么样的环境往往也决定了什么样的朋友。在高中以前的学习生涯,在单纯而洁净的学校净土中,能交上的朋友一般都是相对纯洁的。大学中,每个人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频繁,但是因为毕竟依旧是象牙塔,没有经过社会的浸染和荼毒,基本能保持无功利性的氛围,所以出来社会之前的交往,基本是属于在一个比较纯净的氛围中,因为纯净的友谊更有生根发芽的机会。
23岁后无至交
一个真正的至交,可遇而不可得,那是因为它的条件太过苛刻,首先至交必须是你自己的朋友,同时还必须是共同经历一些事情、长时间的积累以及在一个纯净的氛围中诞生。况且,三个条件同时成立还不一定成为至交,至少还是你愿意花时间去交往,愿意去付出的那个人。所以可以说至交是你万众挑一的,当你拥有几个至交,那可是一生都值得珍惜的人。
那为什么是23岁之后无至交?其实23岁只是一个概数,有些人提前几年,有些人推后几年,对我们来说,一般人23岁就大学毕业,大学毕业之后再想要经历同样的事情、长时间的相处以及在洁净的氛围中结交至交,确实条件太过艰难。况且,随着人的岁数变大,去结交要好的朋友的激情和动力也会一定程度上降低。当然也不乏有人确实在23岁之后找到自己的至交的,但也只是凤毛麟角罢。
所以,23岁后,无至交。那些原本你的至交,请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