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科学哲学》(1)

2022-05-28  本文已影响0人  Bellarose_Wild

科学,所有女生头疼的我都愿意称之为科学,其中包括物理科学、生物科学、社会科学或者行为科学。

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力等于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加速度相当于dv/dt,即速度对时间的一阶导数。

这个被视为规范性的观念,而哲学的一个任务就是挑战或捍卫我们在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中持有的规范性观念。

对于社会科学的学上,科学哲学具有一种显然的处方的作用。一旦它摸清楚了运用的窍门及方法,那么就离推动科学进步又进了一步。

牛顿力学的定论也引出了人类行为中决定的幽灵。幽灵在王尔德的小说中是一个肆意捣蛋,又惧怕日光的可怜虫,它自由又束缚,正如同人类这样的矛盾体。

科学为哲学所引导的方向绝不只是通向物理主义、决定论、无神论和虚无主义的单向通道。笛卡尔的追随者从未论证心灵没有大脑可以存在,但是他们坚持认为心灵不等同于大脑。“心里想”和“脑中想”是能分割的吗?思考像是是心灵和大脑的二级菜单,犹如牛顿第二定律中速度与时间的二级菜单加速度。

哲学是处理科学所不能回答的问题以及处理为什么科学不能回答第一类问题的问题的学科。比如时间有加速度吗?我们有时描述时间飞逝会用到“光阴似箭”,而射出去的箭是有加速度的。时间和速度正如心灵和大脑,是完全独立的吗?

我们试图理解世界,亚里士多德说,哲学始于惊奇。We surprised ,then we began to talk.我们学习一门科学,书中势必有对名词的定义。定义给出了某一事物、事件、状态、过程或性质的一个充分且必要的条件。比如“三角形”可以定义为“具有三条边的平面图形”。

在亨普尔的原始版本中,有关演绎律则的说明要求如下:

1.说明必须是一个有效的演绎论证

2.说明据必须至少包含演绎中实际需要的一个普遍定律

3.说明据必须是经验上可检验的

4.说明句中的句子必须是真的。

在朝花夕拾的《置信度上篇》提到“有源理论”和“有源证据”,恰好就包含这四点。当“有源理论”出现的总次数≥“有源证据“出现的总次数,则证据反证理论,或者证据和理论是中立的。

比如:1.所有自由落体都有恒定的加速度。(理论)

2.周一下雨了。(证据)

所以,

3.周一下雨了。(证据)

虽然它是一个演绎有效的论证,但是他不是一种说明,因为自身并不能说明自身。

又如:1.这胎生下的所有小狗前额上都有一个褐斑(证据)

2.费多是这胎生下的一个小狗。(证据)

所以,

3.费多在其前额上有一个褐斑。(证据)

1不是一个有源的理论,如果换成“褐斑是遗传重组的一种偶然事件”,则证据可以反证理论。

哲学家已经揭示出来的真正的定律与偶然的概括之间差别的一个现象,涉及到一种称作“反事实条件句”的语法结构,或者简称为“反事实句”。反事实句是另一种类型的采用虚拟语气的如果/那么命题,有别于表达定律时用的陈述句。

“早知道你要来,我就烤一块蛋糕了。”If I had known you were coming, I would have baked a cake.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