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体赋能于我
当我刚加入新网师的时候,“晨耕阅读”就存在,然后,在其他老师零零碎碎的记录中,我才知道,晨耕阅读是早上五点半起来读。当时我的第一个反应就觉得是太不可思议了,谁会傻到五点半起来读书呢?我就在想,那参加阅读的人肯定少,那么晨耕阅读肯定没有多少人会坚持。
没想到今年上半年,我进来,因为仰慕着王荣平老师。我也做了一会“傻事”,走进了一个“傻群”——嗨,晨耕阅读群。
刚开始跟王荣荣平老师认识,相遇于屏幕中,而她好像就是那颗闪闪发光的星星。我在心里无比的钦佩他,多少次云端相遇,我都看到她的主持,我觉得她语言的睿智博学,语言的干脆利落,那说明人的思维逻辑非常清晰,从她的语言中可以看到她的文学素养很高。再看到一头利落短发,又在我心中加分了,这绝对是我崇拜的偶性。是不是多智的女生都是短发,我突然发现胡新颖老师也是一头短发。
我隔着屏幕仰慕,我没有进一步靠近。直到有一次,我们在云端相遇,那是一次《教学勇气》的分享。我本来以为自己不用分享,后然么小玉老师说,我们时间推迟,你还是分享吧。那我就不好意思推脱了,那就分享吧。这个事情给接下去之后,我的拖延症犯了,或许这本书吓着我了,我所以对这次分享的写作,一直拖拖拉拉,直到前一天的彩排,我的文稿还没出现。
当我在彩排的时候,心里非常的忐忑。我觉得我怎么可以拖成这样子呢?我的文稿行不行啊,应该要先发到群里,让大家可以先指点指点,特别是王老师指点指点。那天,王老师。幽幽地说:“如果说今晚还没写出文稿,那你就不用分享了。”虽然这个话,不用力。可在我的心中,却击中了我。我觉得她说得就是我。
于是,我在群里回复说:“我今晚十点之前肯定把文稿发到群里。”就这样,忐忑着彩排结束。一下线,马上开始,重新找回《教学勇气》.这本书难度挺高,站在我现在水平来说,这就是我的一座高山,哪怕我再翻登,但是我的脚力不够,无论怎么发力,都有点力不从心。所以,即使我画过思维导图,我还是没有底气的。虽然有的时候为了一张思维导图,一段话,有可能我需要两三个小时。但我觉得,这有可能只是我认为的理解,并非是书中的精髓。我的豪言壮语已出,但在梳理自己阅读理解时,并非一件易事。
时间就在我的梳理过程中慢慢过去,当我最后锁定一个章节《自我局限与潜能》,开始深入梳理时,时间已超10:00,就这样丢脸着,最后发出文章23:26。这是一次近距离跟王老师接触,在分享之后,我在群里发了一段肺腑之言。
“这次分享本来想着没时间准备,确实没有很深刻的体会,读得也是雨里雾里的,能推就推,晓玉说延期了,那就试试吧。那天彩排的时候,也被王老师给击中了,今晚完成不了文章,就不要分享了。一下线,就逼自己继续翻书阅读,一直到那晚11:30。虽然分享还很毛糙,但感觉对悖论有了一点点收获。记得,每次画这一章节的思维导图,真是痛的苦的经历。逼自己一把,收获了一种跳跃的成长。”
郭小琴马上回答我:“一场用教学勇气穿越《教学勇气》的穿越。”
其实那次的我们分享之后,王荣平老师围绕着《教学勇气》分享了很多她自己的心得。我眼中的星星更亮了。多么深的领悟,多么透的洞见。我何时可以达到呢?就这样,我被王老师圈粉了。
本来近距离接触,我可以加她微信,但我不敢,我觉得自己是个后进生,在她心目中还留了个后进生的影响。
我就是默默关注,可对她的“嗨,晨起耕读”群惦记上了。在分享后的第四天,7月1日,我鼓起勇气,试探性在群里@王荣平:“王老师,您那天分享的阅读群,我可以加入吗?”王老师回了一个字:“好。”
我终于有个借口,名正言顺加了王老师的微信,也名正言顺在王老师邀请下进了“嗨,晨起耕读群。”
可进群后的日子不好过,我读的第一本书《传习录》。王阳明我在樊登听书的时候,我特别欣赏,我觉得他是个文人,却很有才,被称为历史上的“两个半圣人”其中之一。文人中最会打仗的。生活的态度积极乐观,完全不比我心目中的苏轼地位低,所以我也很想了解。加是加进来 了,但自己做事有的时候都是毛毛糙糙,我不知道我能坚持多久,那就先不问多久,先起步吧,云里雾里跟了几天。
就要外出培训了,发现谷里书院的名单也有王荣平的名字,这会不会就是我的偶像呢?立马把名字发给王老师,得到肯定的回答,心里激动着,马上可以见面了。果然,在谷里书院写作营见面了。室友说“王老师气质特别好,一看就是个读书人。”我又何尝不这样认为呢?
这几天外出培训,我看王老师也在坚持晨读,我也每天坚持,没有一天落下。
连续外出,我认床毛病犯了.来到一个新地方,我常常睡不着。突然有一天,闹钟没叫醒我。我竟然就这样错过这一天的晨读。没想到就这么一个小破口,竟然就把我的懒惰展露无疑。于是我在第二天,我试着看看自己能不能醒来,哎,第二天我又准时醒来了,可是我洗把脸,刷下牙,换一下衣服,竟然又延迟了好几分钟进去。再过两天,我享受到散漫的自由。舒适又把自己拉回了舒适区。有几天,我全然忘了还有晨读这件事。
我怎么又回到一年前了,我开始纳闷、愧疚。如果真的是一个人阅读,我有可能就这样找不回自己了。但是,在晨读会共同体中,不会这样子。
那天,晨读会进行阅读方式调整,开了一次小会。我在开会的时候,又跟大家说,从明天开始,我又会准时出现在直播间。因为这样的一个誓言,接着我就天天出现。
今天早上的阅读前十几分钟,当王荣平老师问:“今天早上的领读崔老师说不能领读了 ,有哪位伙伴愿意替上?”我看王昌侠老师毫不犹豫回答:“我来”。王老师这样干脆利落的回答,这是王老师的勇气,也是王老师的底气,当然更多是王老师的“气足”,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哪有这样的干脆。
我每一次的阅读都是懵懵懂懂地进去。这两天朗读,有了自己疑惑,开始提问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还是一目了然,当我真在觉得自己还可以时,跟得上大家节奏时。李艺芳老师清晨千文反思,深深触动了我。我也立马动手,写下此文。因为我也身在其中,也有所体悟。
让我在写作中记录自己的点点滴滴,也让我再一次的体会到了共同体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在这共同体里面彼此照亮,彼此学习。
字数:(2443) 202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