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简友广场

目标地图

2021-09-20  本文已影响0人  阿迷唐七

感叹科技的力量,让我们现在无论要去哪里,都能够提前知道路径,区别于以前的纸质地图,现在甚至可以细化到具体的道路,场景化的街道。当我第一次不断的放大导航的比例,看到我老家的小区边上的道路,我还是非常激动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现在的每一次出发,无论是长途还是短途,对于到达目的地,都是毋庸置疑的。细想,让我们如此信心十足的,除了到达目的地的决心,还有因为知道如何抵达。

其他的方方面面,同样如此。

从跑步来看,是如此。出门跑步的时候,知道自己要跑多少公里,便已经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大概可以跑过哪些地方,跑完之后大概多少里程,心里都有数。不同的是,路途中可能会依据自己的经历进行调整,有余力,选择坡道,力不足,选择平路。老的路线都是用脚步丈量过的,知道一段路对目标的贡献程度,随时都掌握着进展。所以,日常的跑步,不太喜欢频繁更换线路,甚至基本不会更换,只是偶尔会更清晰,更小一段路程的里程,以便在需要再坚持的时候,能够看的见阶段性的目的地。

从培训工作看,是如此。设计培训项目的时候,无论开发的面授课程还是体验式课程,总是能够想象的出来,课程进展的某个关键阶段的时候,学员应该是何种反应,现场状态应该如何,整个项目已经在脑海中演绎过几遍。在心里彩排的时候,还会有卡住的地方。演绎过程中都过不去,那真实的现场,一定也会在这个地方不顺畅,这是最基本的认知。于是,在这个地方优化之后,再重新梳理,重新彩排。

从生活中看,是如此。已经过了曾经一个人说走就走的年纪,现在基本上每次出门,都是一群。尤其是孩子们,不会有在路途中等待决策的耐心,他们需要的是,这一刻很精彩,下一刻要更新颖。周末的前一天晚上,就要想好行程,来应对孩子们第二天早餐后期待的询问,长假更是要提前几天开始思考。要去哪里,怎么去,要带些什么,会花多长时间,他们什么时候会累……

好的准备带来好的开始,好的开始实现预想目标。

多次经历和经验都在告诉我这个现实,临时决定带来的坏影响,往往会对冲掉出发的喜悦。临时觉得,往往是没有清晰的思路,自欺欺人的觉得自己做过,适得其反居多。

就在上个周末,在前两天的时候,姐姐就提出了想让母亲过去的想法,并没有得到明确的回应,在头一天晚上依然在商量,只不过没有结论。在周末当天的早上,我还在说服母亲可以过去姐姐那里玩下,再加上孩子们不停的在嚷嚷要去姨妈家。就在我觉得妈妈快要决定出发去的时候,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就让母亲打消了出发的念头。

以往,母亲每次去姐姐那里,都能够想的出来,自己该怎么去。她从来不让我们特地送她去,喜欢自己坐公交车,然后穿过一个公园,就到了姐姐家。去之前,都会我们描述下这个路径,还会非常详细的说出来,到了姐姐家之后,她会做哪些事情,晚上会什么时候回来。

这一切,都在母亲的脑海中。如果去姐姐家是一个目标,那么这些细节,就是详细的地图。我很清楚,一旦这个地图在母亲的脑海中成型,这件事,便不会轻易改变。

心中有目标,脑中有地图,行动更坚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