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随笔

放过孩子,治愈家人

2024-05-23  本文已影响0人  璃璃爱读书

“小孩子不能吃糖,对牙不好。”

“少玩手机,对眼睛不好。”

“在学校要与成绩好的同学玩,不要跟差生交朋友,他会带坏你。”

“填志愿时候就选医学院,以后做医生才有出路。”

“谈恋爱一定要找家庭条件好的,这样以后才不会这么累。”

    ..........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宝贝,孩子从小到大为其操碎了心。

不知不觉打着“我都是为你好”的旗子,控制着孩子的一切。

所谓“听话”的孩子有可能就变得内向,懦弱,毫无主见,讨好型人格........

叛逆一点的孩子就会变得强势,暴躁,刻板,成了父母的“翻版”。

控制欲过强的爱并不是爱,我们经常会犯一个错误,就是试图以爱的名义改变他人,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结果都是背道而驰。

如果你感觉到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父母,知道控制欲太强对孩子不好,试图改变自己但又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控制欲。

今天分享的这本书《不强势的勇气:如何控制你的控制欲》我相信能够帮助到你。

本书作者何圣君是一名行为设计学专家,尹建莉父母学堂人气讲师,他潜心专研实用心理学,致力于心理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这本书,以大量的场景和案例,深度分析控制欲强的父母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并提供了10个场景、3个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养育孩子,活出更自由的人生。

1.为什么父母喜欢控制自己的孩子

①缺乏边界感,

父母总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生的,感觉与自己是一体的,随时进入孩子的房间,偷看孩子的日记觉得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

特别是在高考填写志愿的时候,生怕孩子错过什么大好前程,用自己的经验来衡量孩子的未来。

②缺乏安全感

很多父母其实都缺少安全感,他们会把自己的行为投射到孩子身上去,比如:害怕孩子遇到危险,就会控制孩子晚上不准出门,怕孩子生病,就会控制孩子吃什么,穿什么。

③缺乏同理心

缺乏同理心的父母会认为孩子是没有悲伤的,感受不到孩子的难过,认为小孩子都得无条件听大人的话,有同理心的父母越界了感受到孩子的难过也会自觉退出。

2.被控制的孩子会怎么样?

①自控力差

②失去自我

③发展成讨好型人格

④产生习得性无助

3.降低控制欲的3大工具

①锻炼情绪肌肉,夺回大脑主动权(正念冥想)

②换个视觉看问题。

就是遇到情绪失控的时候,分析事件的起因,用另外一个视觉看待这件事。

③具身认知

就是降低自己的重心(坐下来),用皮肤接触的方式(轻轻抚摸对方),可以控制自己瞬间情绪高涨的时候。

读完本书让我豁然开朗,同时也有了直面控制欲的勇气。

借用书里的一句话分享给大家:父母之于孩子,应如灯盏,而非拐杖。让我们一起成为孩子前行的灯盏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