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惠角度谈谈便利店经营
2018-01-02 本文已影响0人
nonerule
小区楼下有两家便利店,暂且分别编号为A和B。我需要去便利店买东西的时候,几乎都是去A买,除非A没有我要的东西。
我之所以如此笃定地去A买东西,和今天讲的互惠原理密切相关。
一开始,还没搬过去住的时候,经常买一些装修材料,寄到那边。A便利店有快递免费代收业务,并且不是特别大的物件,多放几天也没事。也是因为经常快递员跟我说,快递放A店了,让我对A店印象深刻。
受A店最大的恩惠是,有次买了个马桶,寄放在他家。那两天一直没空去搬,就在那放了两三天。去搬马桶的时候,倍感歉意。更尴尬的是,马桶太重,我和妻搬着费劲,基本是走两步停一下。老板娘见我们这么不“中用”,主动帮我们一起把马桶搬到电梯里。打那以后,不管有需要没需要,去那边的时候都会上A店顺便买些东西。
这两家便利店的经营模式,从我自己的角度看来,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两个店虽然卖的东西都差不多,价钱也差不多,但A店明显生意要好一些。
B店也有利用互惠模式,但我感觉没有用在点子上。B店应该有一批自己的拥泵,但规模估计比较小。几乎每天B店门口都会有很多邻居坐在门口喝茶,谈天说地,那些人无疑是B店的拥泵。那里几乎成了邻居的一个聊天的场所。但这种模式能惠及的人数毕竟是少数。并且因为经常门庭若市,对不去他家喝茶聊天的人来说,购物体验并不好。
A店则很少有人聚在那里喝茶聊天,他通过快递代收,惠及的人更多,能产生关联的人也更多。A店还加了一些很有特色的附加业务。比如修补衣服,换拉链换钮扣等业务。这些附加业务,在小区里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利润甚至会比便利店的利润更大。现在很少人自家能干这种事了。做这些事并不难,但它能让一件要被扔的衣服重回青春,所以收费即使较高,都能被普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