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写作•遇见文艺青年遐想录

浅谈写作

2018-04-10  本文已影响0人  胴金

  对于一个初入写作的初学者来说,写作有两大瓶颈:表达与经历。表达指的是笔下语言的表达能力,经历指的是实际生活的各种经历。如果这两样你都已经具备,那么你的写作生涯大概才算真正开始。

  首先让我们来说说表达能力。从小,我们就被接受了义务式教育,并把语数外设为我们所学课程里的主科。不用说,语文排在第一,毕竟母语嘛。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先从基础教起,先是基本的识字拼写,然后是词语与句子的理解运用,最后才是文章的赏析与写作。第一阶段主要考验记忆力与注意力,这需要平时的积累与反复的温故,如果有兴趣爱好使然固然更好,如果觉得过于刻板无趣也可不必勉强,但最基本的文字使用还是得掌握得当的。第二阶段的词语与句子,把这两样放到文章之中,可就不只是单纯的记忆就行了,它很考验一项能力——甚至可以说很大一部分是有着先天因素影响的——理解力。其中词语或多或少只有着几个被固定好的词义,但在特定的语句中也是能展示出焕然一新的含义的。至于句子,标点、语气、排序、韵律,无一不在考验着写作者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可以说,如果你能写出赏心悦目或意味深长的短句了,那就能为一篇文章增添许多闪光之处。第三阶段的文章赏析,可以说是基本上决定了你前期写作风格的一样能力。对某种类型的文章感兴趣,你会情不自禁的去反复翻阅它,欣赏它,甚至诵读它,誊下它,而文章中的某些表达或者某种观点触动了你的心弦,让你感同身受,夸赞不已,对于下次类似的文章必然会多加关注。而作为一个写作新手的你,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受到其影响,写出与其内涵相似的作品。而这也是进阶你的写作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机会。至于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的文章赏析,多数也是与应对应试教育为主,有一套现成的模板,偶尔有特立独行者,对你自然是大有裨益。赏析方面,这是谁都教不出个所以然的,只有靠悟性——悟出一篇文章的好坏,它的内在价值究有几何,全看自己。然后是文章的写作。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习惯把它称作为——作文。这时的文章写作一般都会被划定出一个范围,你如果想拿到理想的分数的话只能在里面谨慎发挥,平时的练习最好还是多多的自娱自乐为好。当然,如果你有幸能遇到伯乐者,那对你的自由发挥可是能更上一个台阶的。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写不出也要试着绞尽脑汁的表达出来,多试几次,总能从中汲取到一些经验的。如果你对于自己写的东西基本上感到满意的话,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学会表达了——自我表达才是最重要的,无需拘泥于任何一种形式,把内心所要表达的用自己的方式真情吐露出来,至于好坏就让那些评论家去众说纷纭吧。

  当你有了自认为满意的表达能力,该写些什么东西就显得重要了起来。写作的素材是可以写下的一切,而当这一切都趋于匮乏的时候,你该用什么来下笔呢?经历。想象只能补充你文章的一部分,无依无据的空想无力太过泛滥,写实的描写很多时候更能深入人心,带来其真实性,增强感同身受的效果。单一的生活经历会迫使从到处搜刮外界的新鲜知识,而其中的许多内在却是你根本不能理解透彻的,照搬过来,到显得半成不就,看着别扭了。平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尝试着去发现与体验许多的新鲜事物,这不需要你大动干戈的到处云游,也不需要你处心积虑的去制造事件,可以换一种眼光来看待世界,换一种角色来体验生活,你会发现,周围的世界竟会有如此多的不可思议。这也是写作的一个可遇不可求的要素,毕竟在这波涛汹涌的逐流之中,人是很容易不慎迷失自我的,而这时的写作,可能就成了大众娱乐的消费品或者是意识形态的执行工具了。其实这也涉及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要素——思想。多样化的经历给予你不同方面的思考,久而久之你就会形成一套自己的独立思考框架。至于真正的思考嘛,你可能一开始就有,也可能永远都不会有,更有甚者以为自己有,实则全部取材于他人所想,不过没关系,这并不会影响到你的写作多大方面。因为你的文章一出手,它的真实含义可能就不是局限于你的所思所想了。人们会阅读探讨,得出自己感受,在不经本人之口的情况给出一个新的定义。你也根本没必要去澄清,观点的多样化恰巧体现出了文章的包容性,至于写下这些东西的人是深思熟虑还是胡言乱语,谁又知道呢?经历的多样化有利于形成思维的多元化,前提是,你得有经历。

  打破这两个基本瓶颈,你会发现,你的写作变得会随性与随心。至于逻辑方面,可能就会有所欠缺了,不过这是可以后天弥补起来的写作技巧,不足为虑。

  写下此作,为之自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