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3.15 | 《幸福的勇气》金句摘录(1)
《幸福的勇气》前言+第一章
1.想想一个自立的人,是一个在心理上真正断乳的人。当他遇到麻烦时,不再对亲人、朋友、同事、好友“理所当然”的期待。当然他可以求助,这是他自己的课题。
2.丹尼尔·卡尼曼,他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幸福四要素:我们总体的感觉、性格必须是快乐的、积极的情绪、愉悦的感觉。人类对于未知的事情,总是充满好奇和恐惧。
3.本书主要针对阿德勒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进行详细阐释。他告诉我们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完善自我,用自己的手一步步获得幸福。
4.作为父母或教育者,要想很好,帮助孩子自立,必须懂得尊重,并且首先自己必须成为一个真正自立、充满勇气的人。
5.你并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着,别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着。
6.尊重就是实事求是的看待一个人,并认识到其独特个性的能力。尊重就是要努力的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
7.人并不是住在客观的世界,而是住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里。共鸣是接近他人时的技术和态度。
8.决定我们生活方式的并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9.我们并不是受过去精神创伤摆布的脆弱存在。我们随时都可以决定,自我可以选择新的自己。
10.我正因为相信人的潜能,才否定沉溺于悲剧的做法。
11.了解“眼前的你”就已经足够了,而且原则上来说,我也无法了解“过去的你”。
12.具有建设性和科学性并基于对人的尊重的一种理解人性的心理学,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
《幸福的勇气》第二章
1.班级的主权不属于教师,而属于学生们。
2.孩子们不是残忍,只是“不知道”生命的价值和他人的痛苦。如果不知道,就要交给他。
3.其他任何事情我们都要从某人“不知道”这一点开始思考。
4.我们这些大人需要做的不是斥责而是教导,既不感情用事也不大声吼叫,而是用理性的语言去教导。
5.比起自己的存在被无视,被批评要好得多。
6.问题行为的5个阶段:首先是寻求称赞,接着是引起关注,如果这些都无法实现,则挑起权力斗争,然后又发展为恶劣的复仇,最终阶段是证明自己无能。并且,这一切都根源于一个目的——归属感,也就是“确保自己在共同体中的特别地位”。
7.暴力的“目的”只有一个,应该考虑的是“以后怎么做”。
8.教育者就是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就是“再教育”。
9.包含斥责在内的“暴力”是一种暴露的人不成熟的交流方式。
10.发怒是使人和人之间变得疏远的感情。
11.不去执着于“无法改变的事情”,而是正视眼前的“可以改变的事情”。
12.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13.父母应该告诉孩子:这事儿你可以自己决定。告诉他自己的人生、日常的行为一切都得由自己决定。并且假如有作出决定时需要的材料,比如知识或经验,那就要提供给他们,这才是教育者应有的态度。
14.尊重孩子们自己的决断,并帮助其做出决断,告诉孩子自己,随时可以为其提供帮助,并在不太近但又可以随时提供帮助的距离上守护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