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贩子自领死刑,被拐孩子家长却高呼“刀下留人”
“我希望法院判我死刑,立即执行。”
2018年底,张维平等一批人贩子,被押上广州中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庭。
本次被公诉的五个人贩子,有四人聘请律师为自己辩护,唯有张维平放弃了这个宝贵的权利。他在法庭上别无所求,一心求死。
最终他如愿以偿。
经过一审公开判决,被告人张维平以拐卖儿童罪被判处死刑。
可是被拐卖孩子的父亲申某却提出了抗议,他不愿看到张维平被判死刑。
申某一早就说过:“如果张维平被判死刑,我就上诉。”
2005年,申某好端端的幸福家庭因张维平彻底粉碎。眼看着亲生儿子被抢走,导致妻子精神分裂长年治疗,申某辞去工作,在漫漫寻子之路上已经颠沛流离14年。
张维平当年卖掉申某的儿子,仅仅卖了13000元,而当年申某的月薪是6000元。
面对恶贯满盈的人贩子,听审的这些受害父母无不想生啖其肉,将其凌迟。如今被判死刑,本是大快人心之事,受害父母却要帮他上诉,这其中有什么隐情?
“挺老实的一个人,和和气气的。”当年张维平的某个邻居如是评价。
如此评价张维平的,可不仅仅是一个人几个人,而是很多人。
这些年无论到哪里租房,张维平都会和当地人勾肩搭背,打成一片。打牌、搓麻将,打台球他样样玩得转,还经常去网吧上网。衣着朴素,富有亲和力的张维平,看起来和一般打工仔没什么不同。
如果硬要找出不同之处,那就是这个人特别喜欢小孩子,见到小孩子就情不自禁的出手逗弄,看起来对小孩子充满爱心。
广东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乡镇很多,张维平一直选择在这些区域落脚。这些底层打工者都很辛苦,他们日日夜夜在工作和生活的夹缝中疲于奔命,由此一来,在看管孩子方面就必然疏忽大意……
这些底层打工人士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漏洞,张维平如数家珍,全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张维平会有意无意的和出租房那些老人妇女套套近乎,帮他们照看下小孩子。
那些老人妇女都很信任他,他们觉得这小伙子挺憨厚。
然后,“憨厚”的张维平开始反复在区域内“踩点”,寻找“猎物”。实际上,这样的猎物不难寻觅,区域内遍地都是青壮年打工者的出租房,幼小的孩子多了去。
但是,张维平并不急于出手,他深深的知道,小心驶得万年船。
当年因为经验不足,贩卖儿童马失前蹄,被抓入狱,好不容易获得减刑放出来……后来的任何一票他都要精心策划,非得万无一失不可。
一旦锁定了猎物,他就会迅速移动,摇身一变成为猎物的邻居,能住的近就近,住不近就远一些,但也不能太远,尽量在目标家庭的隔壁、对面、楼上、楼下住下来。
而那些被盯上的家庭浑然不觉,他们只是认为旁边搬来一个挺老实的小伙子,刚搬来没几天,正在找工作中,而且人不错,一有空就帮自己照看孩子。
而且,还给自己孩子买东西……
当然,很多时候他并不是只盯一个猎物,他选择的区域内有的是孩子,总会挑到几个能卖上好价的,哪个碰巧被他撞上……出现了千载难逢的独处良机,哪个就会被他果断收网带走。
2005年,到今天已经14年,那一年,张维平曾经相处过一个女邻居,这个女邻居直到今天还评价张维平是个老实人。因为张维平在她家隔壁租住过一个多月,经常带着她儿子出去玩,买各种零食“伺候”她的儿子。
两个人玩的“情同父子”。
这么可爱的一位大叔,怎么会是坏人?
看看,就那么一点点不值钱的零食,不仅仅把小孩子骗了,连大人也一起骗了。
虽然这个女邻居智商欠费,但她幼小的儿子还是躲过了一劫。并不是因为张维平“突然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这个孩子不值钱,而是张维平没有找到合适的下手机会。
可是当恶魔降临此地,有幸运的,就一定有不幸运的。这家的孩子躲过一劫,其他家的孩子却被恶魔带走了。
就在那一年,申某的幼子被张维平卖掉,卖了13000元,而申某当时的月薪是6000元。
几个省的方言张维平都会讲一点,对那些出租屋的居民而言,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来自哪个省,他租房极少会出示身份证,就算拿出来,也是假的。
那些租客都不知道,张维平其实是一个冷血的,人性全无的职业人贩。
在这次上庭被审判之前,他先后经历过三次被抓,三次判刑,三次入狱,进进出出之间,经历监狱内外暗黑文化的交流洗礼,让他一跃成为人口贩卖市场中的“专业人士”。
他从来不玩低级的,只要是他玩的,全都是高级手段。
善打“感情牌”的他,一旦发现“猎物”,就会粘上不放,想方设法和“猎物”家庭套近乎。
而那些家庭浑然不觉危险已经逼近。
如果不是在法庭上,谁也看不出这个外表和善的男子,实际上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贩子。
他善于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可怜的弱者,吸引心地善良人的注意,只要那些人感情柔弱一点,很快会掉入陷阱。
2005年,在惠州博罗县的某处建筑工地,脚部受伤,可怜兮兮的张维平扮做一个农民工,向人群哭诉自己受伤了,钱也花光了,现在也找不到工作……
其实,他只是在“钓鱼”。
只要是人群稠密的场合,总会有人上钩。这些上钩的人,一定是那些乐善好施者。
多年混社会经验告诉他,这个社会就算再冷酷,也一定会存在一些“良心未泯”的人。
只要世间有“雷锋”,张维平就有“大生意”。
工地围观的人们对受伤的张维平冷眼旁观,但最终有一个人看不下去,对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同为天涯打工人,心地善良的李大哥不忍心看着受伤的张维平在外面饥寒交迫,他把张维平背到诊所,先让医生治疗他的脚伤,支付完医药费,然后又带张维平回到自己家,管吃管住很多天。
当年的工作不好找,哪怕是个苦力活,都得当孙子,那些老板和工头才愿意施舍给你干。
一直等到张维平脚伤痊愈,热心的李大哥又通过自己的关系,帮张维平求来一份工作,是建筑工地的体力活。
为张维平张罗前张罗后,累成了狗的李大哥完全想不到,张维平这样的人,不可能去建筑工地吃苦受累。人家干的是“大买卖”,随便干一笔,就顶的上他一年甚至几年的工资。
等张维平的脚彻底好利索了,能蹦跶能跑步了,他就赶紧跑回这位李大哥的家,特意来“答谢”一番。
二人相见,相谈甚欢。
嘴上抹了蜜的张维平一口一个大哥的千恩万谢,百般奉承,让李大哥吸了毒一样的陷入飘飘然。
热情闲聊中很快到了饭点,张维平顺水推舟的,说坐累了,提出要抱着孩子出去透透气,顺便买包子带回来,李大哥一口答应。
对这个被自己救助过的“人”,这位“农夫”很放心,没有一丝一毫的警惕。
李大哥在家里好酒好菜准备着,就等着这位“好兄弟”抱着自己一岁半的儿子,带着热气腾腾的包子回家……然后兄弟俩可以把酒言欢,好好唠唠。
左等右等,了无踪影。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桌上的饭菜已变的冰冷冰冷,没人去碰。
那晚,李大哥的家经历了一次大地震,整个家庭陷入了坍塌。
十二年后,张维平和李大哥再次相遇,是在法院审判庭。
2017年11月,针对张维平的第一次庭审,坐在旁听席的李大哥,已经是满脸的沧桑,12年的岁月折磨,12年的内疚悔恨,已经带走了这个善良汉子所有的生命活力,如今的他,仅仅靠此生还能找到孩子的一线希望苟活于世。
看着被告席上风采依旧的张维平,李大哥按捺不住,捶胸顿足的他站起来怒指张维平:“我对你怎么样,你心里清楚……你为什么要害我全家?”
张维平安安稳稳的坐在被告席上,看都没有看李大哥一眼。
一直没有应答。
实际上,贩卖儿童的犯罪集团,存在着井井有序的合作生态产业链。
他们不会单兵作战,而是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交易的时候合作紧密,不交易的时候一拍两散。如此一来不但可以规避很多“风险”,还可以让生意“高效化运转”。
这么干,风险最低,来钱最快。
另外,市场需求很大。
在中国很多落后地区,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仍然严重,那些一直生不出儿子的家庭,那些没有能力生育的夫妇,都是人贩子的精准客户。
实际上,这些有需求的人家,也一直主动活动着,托人打听买孩子的来路……
有买的,有卖的。如此一来,一拍即合。
被诱拐、被抢夺的婴幼儿,许许多多都送进了这些平常人家,这些买家付出价格不菲的金钱,把别人家孩子买过来,目的是为自己“延续香火”、“传宗接代”。
张维平的每一次作案,都是精心策划,严密布局。
在他的精心表演下,孩子丢失之后,竟然有受害人父母并不认为是张维平所为,而是怀疑到其他人头上。一直到多年后案件被侦破,方才恍然大悟。
就这样被骗一时,然后被骗多年。
如果案件此生不破,那就被骗一辈子。
如此高明的张维平,如何实施他的作案计划?
一旦在区域内锁定目标家庭,他就要移动到目标附近,租好房子住下,然后速战速决。
少则十来天,多则几十天,但一般不会超过一个月,因为这种生意,即使伪装的再深,也是夜长梦多。
在此期间,他一边与目标家庭打成一片,联络孩子感情,一边联系中间人“梅姨”,把孩子的具体情况复制给梅姨……
在张维平进行“养熟”工作的同时,中间人梅姨则利用她的资源开始寻找定向买家。
一旦梅姨和买家谈妥了价钱,张维平的工作就从“养熟”转为“收网”,猎物最危险的时刻来临了……
动手成功后,张维平和梅姨合伙将小孩子带到买家附近,交易地点随机而定,有时候在饭店,有时候在马路边,有时候在乡下买家的家里。
另外,除了自己作案,张维平也会和其他人贩子团伙合作,扮演下中间人的角色,风险更低赚钱更快。
比如这次和他一起被押上审判庭的其他四个人贩子,就是和张维平合作的团伙之一,他们是张维平的老乡,而且是同一个村长大的。
不过这个团伙作案手段比较低级,张维平的“温柔陷阱”战术他们是不会玩的,他们靠的是人多势众,直接明抢。
不希望判张维平死刑的申某一家,就是被这伙人直接闯入出租屋,将小孩母亲五花大绑,眼睛里耳朵里都抹上药,再用塑料袋套在头上……然后硬生生把小孩子抢走。
最终抢来的小孩子被这伙人交给了张维平,张维平再找梅姨出货。
张维平说,这些孩子全是通过梅姨卖掉的,只有梅姨知道他们的最终去向。
这种多方合作,是中国人口贩卖市场的基本套路。
事实上,贩卖儿童在民间不仅仅有着有序的合作生态产业链,还存在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水深似海。
很多平民百姓知道这种事伤天害理,也知道这种事违法犯法,但不是他们自己的孩子,他们懒得管。而且,有些人非但不管,还会助纣为虐,仅仅就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
比如,张维平靠拐卖孩子发财,卖了那么多的孩子,祸害了那么多的家庭,中间人梅姨绝对功不可没。
那么张维平和梅姨是怎么勾搭上的?这得益于民间两个“古道热肠”的老人。
张维平当年在惠州博罗县的石湾车站附近租房,有空闲就去村口一家小店闲坐聊天。
这种乡间的村口小店都是信息交易集散地,存在着各种颜色的“信息交换”,无论是白的、红的、黄的还是黑的,只要你付出点利益,或者提供一点有价值的信息,你就可以“交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见多识广、能说会道的张维平,很快就和小店里玩耍的三教九流搞成一片。
有两个七八十岁的老人获悉张维平因拐卖儿童坐过牢,为了促进他的“再就业”,热心帮他搭桥,把一个业内人士介绍给他,这个人就是梅姨。
张维平很谨慎,初次合作他假扮自己是孩子的亲爹,他说孩子是自己和女友在外面生的。因为老家有老婆孩子,婴儿不能带回去,所以请梅姨帮忙找个“好心人家”,收养这个孩子。
当然,不可能白白收养,必须支付一笔“抚养费”,才能换取孩子。
这种买卖,从来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梅姨很快帮他找好了下家,事成之后大家把钱一分,合作甚欢。
因为初次合作没啥问题,张维平和梅姨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根据张维平的交代,仅仅是2003到2005的两年间,他亲自诱拐的9名男童都是通过梅姨出货,最终变现。
“梅姨当时有四十五六岁吧,短头发,讲白话,说话比较快。”张维平在第一次庭审时称。
其实梅姨叫什么名字,他并不知道。干这行的也没必要去打听“真实姓名”,打听了,人家也不会把真名告诉你。
假名字、假身份证、假银行卡……什么都是假的。
至于为他们的生意牵线搭桥的那两个老人,警察曾经带张维平去寻找过,希望通过两个老人之口,追踪到梅姨目前的下落。
遗憾的是斗转星移、岁月已逝,其中一人早已不在人世,另一人年过八旬,已经痴呆失忆。
梅姨就这样无影无踪的,消逝在众人的视线里。
在本次被公诉的5名被告人中,只有张维平没有主动聘请辩护律师。他在法庭上表示:“我希望法院判我死刑,立即执行。”
可是被拐卖的这批孩子,其中被抢去孩子的那家人,父亲申某不愿看到张维平被判死刑,在梅姨下落不明的情况下,张维平是找到自己孩子的唯一线索。
“如果张维平被判死刑,我就上诉。”申某说,“他死了,我们的孩子可能永远都找不到了。”
其实早在2017年11月对张维平等人的第一次庭审,申某就貌似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因为他苦苦寻子14年之久,没有任何结果。现在人贩子全部抓到了,这自然成为了他最后的希望。
他准备了满满当当一页纸的问题,在法庭上要求,或者说请求人贩子张维平详细回答,每一个孩子是从哪里偷的……在哪里交易……被卖到了哪里……
张维平说:孩子究竟卖到了哪里,卖给了谁,他一概不知道。
张维平说:只有梅姨知道。
“只要你说出梅姨在哪里,帮我们找到孩子,我们所有家长愿意给你写谅解书……”
申某近乎于哀求。
张维平抬起头看了看申某,点了点头。
但他说不清梅姨的下落,他说早就和梅姨失去了联系。
张维平唯一能说清的:卖孩子得来的钱,全部被他赌光了……
包括申某被抢的孩子在内,涉案的九名幼儿至今下落不明。
当然,早就不是幼儿了,如果还在人世间,都已经是十几岁的翩翩少年,而且有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
申某的想法是对的,如果人贩子张维平不在人世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很可能这辈子都无缘相见。
还有其他的八个家庭,一样的结局,很可能要等下辈子,才能和自己的孩子相会人间。
茫茫人海,如同大海捞针,有线索尚且不一定能找到,更何况没线索。
对于张维平这样的累犯,因盗窃被判一次刑,因拐卖儿童罪被判两次刑,进过三次监狱,还是屡教不改,如今,第四次被押上审判庭。
其实,智商极高的张维平心里贼亮堂,目前查到的,就有十几个被拐卖的孩子和他有关。被法院确定了证据的,他亲手拐卖的就有9个。
按照《刑法》的规定,犯拐卖儿童罪,拐卖儿童3人以上,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
涉案重大,民情激愤,这次他自知难逃一死。
所以他比较识相,干脆放弃了辩护,连律师也不用请了。
灯红酒绿、充满刺激的人贩生活,持续了几十年,张维平对这样的生活也腻歪了。
当然这不是主要的,主要是还有巨额赌债……
自领死刑,一了百了,这样死的比较体面。
而梅姨至今无影无踪,只要找不到梅姨,那九个被拐卖的孩子就永远也找不到。
其实,知道梅姨下落的,并不只有张维平这一个人贩子。
因为梅姨合作的人贩子,也不可能只有张维平一个人。
梅姨在广东的那几个地区“神通广大”,人脉很广。
梅姨当年给人贩子张维平拍胸脯承诺过:不论男女,只要有小孩,她都要。
从她讲这话的背景就知道,认识梅姨的人海了去了。
广东本地有那么多想买孩子的家庭。无论是已经买了孩子的家庭还是没买孩子的家庭,必然都认识梅姨。
这些家庭当年托付别人帮忙自己买孩子,肯定要找自己熟悉的当地人,他们很清楚梅姨是谁,他们很清楚梅姨在哪里。
可是人贩子抓到了,孩子仍然下落不明。
这些买家从电视里,从报纸上,从杂志上,从网络里看到这个令人揪心的新闻的时候,照样高枕无忧、寻欢作乐。因为这个事情,和他们“搞不相干”。
所以要打击儿童贩卖,最终还是得挖掘根源。
最终得支持拐养同刑,买卖同刑。因为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一旦这条法律被实现,那些买了孩子的人,会争先恐后的,哭着喊着把梅姨供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