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年终“妄言”

2016-12-29  本文已影响47人  f7d01673dcd6

——水星年终《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备忘

我的年终“妄言”

   之所以取这个题目,一部分是因为课堂上被ZJ的激情、秀芳的“死也要在台上死”所震到了。一部分是感受到自己在思考和探寻的过程中的太多不确定的东西。此刻想到了班长在课堂上说的那句:“我是一个常规的人......”当时听到这句话,我心里默默回应了一句:“深有同感。”关于哲学除了曾经一段时间特别喜欢读周国平的书以外,就很少接触。关于本堂课中印象深刻的关键词比如:虚无主义、酒神于太阳神、物哀......平时很少出现在我的语境里。借着这次课,我将与它们来一场初次的相遇。所以这一次备忘的书写,更多的是在一些点上记录下自己探索中的发现。也许充满粗浅和幼稚,所以取名妄言。

记得在ZJ分享的前面部分,她问大家,最深的恐惧源自哪里?正当我不断去搜寻自己最为恐惧的人生片段时。她说:最深的恐惧来自于对虚无的恐惧。虚无,一个平时我很少去思考,亦或者我一直不愿去正视的词汇,出现在了我的脑海里。

【虚无主义】虚无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世界,特别是人类的存在没有意义、目的以及可理解的真相及最本质价值。与其说它是一个人公开表示的立场,不如说它是提出的一种针锋相对的意见。许多评论者认为达达主义(Dada),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ism),朋克(Punk)这些运动都是虚无主义性质的,虚无主义也被定义为某些时代的特征。如:鲍德瑞拉德(Baudrillard)称后现代是虚无主义时代,有些基督教神学家和权威人士断言现代与后现代由于拒绝上帝而是虚无主义的。尼采将基督教成为虚无的宗教,因为它不关注现实生活,而在乎假设的死后生活。他认为虚无主义是人们意识到“上帝死了”所导致的,并强调人们应通过重新赋予生活意义来克服它。海德格尔将虚无主义称为“这样的存在什么都不剩”,并认为虚无主义基于将存在缩减至纯粹价值。

在我的生活体会当中,我也曾经很多次冒出一种想要放弃的无价值感。我会在那样的时刻去反问自己。这样做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在心中一次次澄清,自己的付出和努力背后的欲求之于自己人生的价值是怎样的。在这样的过程中,我没有涉足虚无主义太深,更多的,我觉得我是在用虚无主义的视角去审视我的人生。

之于由虚无发展到主体有意无意的对于死亡的接近,从而唤起了强烈生的欲望。

1、酒神与太阳神——关于享受、纵欲与克制、生的欲望之间的博弈与对抗!

【酒神】百度百科中有一段这样的介绍:酒神,叫做狄奥尼索斯,最初并不是奥林匹斯的主要神邸,因为重生的神话,在希腊后期历史中他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酒神在罗马又称巴克斯,是植物神、葡萄种植业和酿酒的保护神。传说狄奥尼索斯懂得所有自然的秘密以及酒的历史,乘坐着由野兽驾驶的四轮马车到处游荡。他走到哪儿,乐声、歌声、狂饮就跟到哪儿。他象征新生。酒神祭祀是最神秘的祭祀。人们打破一切禁忌,狂饮烂醉,放纵欲望。尼采在《偶像的黄昏》里说,酒神象征情绪的放纵。是"情绪的总激发和总释放",追求解除个体化束缚,复归自然的体验。 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癫狂状态。

酒神与个体化的终结。酒神,消融个体化,回归。消融:回归大地之母的怀抱。

【太阳神阿波罗】又被称作福珀斯·阿波罗(Φοίβος Απόλλων),而福珀斯意思是"光明"或"光辉灿烂"。他主管太阳、医药、畜牧、音乐等,是人类的保护神、光明之神、预言之神、迁徙和航海者的保护神、医神以及消灾弥难之神。阿波罗是所有男神之中最英俊的一个,他快乐、聪明、拥有着阳光般的气质,在许多艺术家的诗与艺术中被视为光明、畜牧和音乐之神。

阿波罗精神——不要毁灭,不要跌入深渊。

最深的恐惧——虚无

2、跳出曾经读课文的模式来看中国古诗词,那些“伤春悲秋”背后的“物哀”。

   接触文言文和古诗词,大多是在课文中、或者是阅读课本中看到。对于其中的情感的体会,常常是教师要求背诵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中略略的接触一部分。从今天CJ为古代文人身上的“物哀”抱不平。才让我看到,曾经填鸭式的被动接受的中国古典文学,完全不是课文中那些局促的不自然的样子。其中也蕴含着文人骚客们真挚的情感与对于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探寻与发现。那究竟什么是物哀呢?

【物哀】是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大家本居宣长提出的文学理念,也可以说是他的世界观。简单地说,是“真情流露”,人心接触外部世界时,触景生情,感物生情,心为之所动,有所感触,这时候自然涌出的情感,或喜悦,或愤怒,或恐惧,或悲伤,或低徊婉转,或思恋憧憬。有这样情感的人,便是懂得“物哀”的人。有点类似中国话里的“真性情”。懂得“物哀”的人,就类似中国话里的“性情中人”了。

ZJ的这一段分享,以及CJ与ZJ的对话,激发起我想要去接触唐诗宋词的欲望。感叹于:当你不断寻找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它们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要看我们用怎样的视角和眼光来看。

3、体制下需要的是一部机器。一部更多服从,少添乱和节外生枝的机器。——单通道

      第二部分  主体的迷茫于狂欢:面对尼采的吟唱  ——  T

    在T讲课的开始,他回答了上一个部分,石头关于QX讲到的教师观与学生观的一个提问,怎么理解古代拜师学艺过程中,比如:少林寺等地方,师傅让徒弟挑水背后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出发点和意义?

   T给我们讲到了制度化对于师徒关系的格式化取代。

T:“现代化人被制度所取代了。制度化的程序和制度化的规则。” 体制权责完全凌驾与个人之上。让你无法发声。  体制强调的是服从,杜绝的是个性。在这样的体制下面,没有人文和文化,要有也是变了味道的,被奴役和迎合。有在体制下面达成自我实现的接口吗? 体会和感受到了,自己在体制下面的无奈与对抗。感觉自己已经到了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个性与体制要求的一个拐点上。取舍之间、需要那个真正可以支撑自己的主体力量。

“要小心提防那些善人和正义者,他们喜欢把那些为自己发明自己的德性的人们钉在十字架上——他们憎恨孤独者。”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你要探出主流的头去,你会感受到一种不在群体中的危机。但如果你发现,那里居然有着巨大的、广阔的空间。因为两者的语境,太过迥异、难以言说和无法言说。仿佛让你要么“独守秘密”要么边缘了自己。所以你需要一个强大的自体作为支撑。让你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游走于两者之间。而不至于沉沦于边缘或者被主流抛弃。  在尼采的语境里,他曾这样写道:

* “我爱这样一种人,他把自己的道德变为自己偏爱和自己的宿命:因此他甘愿为自己的道德生存所死灭。”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 “超人之超越性,体现在对自身权力意志的自由使用,是一种回归到自身权力意志的状态。”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 “权力意志作为超人的本质所在,意味着源源不断的活力,自觉无畏的向上超越,这是生而为人践行生命意义的核心所在。”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 “超人是确认自身意义而非打破,是回归自身意志而非超越。”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如ZX所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一部需要不断咀嚼和体会的书。里面太多的隐喻,让我们常常在反复阅读之后,才逐渐开始能够逐渐去体会那一句句引发内心震颤的文字。里面太多的地方是很难用言语去表达,尤其是传递。除了妄言,我更多的只能是体会与探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