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官到国家高级干部。
摘自/《历史因果录》
![](https://img.haomeiwen.com/i28741801/7edb865fdcf9e1be.jpeg)
郑弘,东汉太尉。
郑弘最初只是个小村官,因勤政爱民,被太守第五伦推荐为孝廉。第五伦是人名,第五是复姓。
郑弘曾经拜河东太守焦贶(kuang,四声)为师。汉明帝时,楚王刘英谋反,在书信中涉及到焦贶,焦贶被捕,因病死亡,妻儿均被关进监狱,拷问了好几年。
焦贶的学生和朋友们,都害怕牵连上这种谋反大案,纷纷改名换姓以避祸害。
只有郑弘例外。
郑弘在谋反案发后,剃掉头发身背刑具,豁出生命坚持上书皇帝为焦贶申辩。
终于令汉明帝意识到此事不宜牵连过多,随后就赦免了焦贶家属。之后,郑弘依然用尊师礼节,送焦贶的灵柩和妻儿回归故里。
从此郑弘名扬四海,而且连续四次升迁。
换位思考一下,古代谋反大案,受牵连基本都是九死无生,换做是你敢挺身而出吗?或者,今天你身边有亲朋是个反革命,犯了颠覆国家罪,你敢为他的家人挺身而出吗?
有一次,郑弘在考察民情时,遇到成群的白鹿经过,他很惊奇地问随从。
随从回答说,以前国家三公大臣的旗帜,都装饰着鹿的图案,想必您将来会成为朝中宰相、国家三公啊!
果然,郑弘后来官任太尉。
郑弘任太尉时,曾经推荐过他的第五伦(人名),官职为司空(相当于副丞相),位次在郑弘之下。
但郑弘每次朝会时碰见第五伦,都低着头弯着腰,谦卑地表示对第五伦的尊敬。
汉章帝很奇怪为什么他对副丞相那么谦卑,郑弘说明原因后,汉章帝很感动,下令设置一面镶着云母石的屏风,在朝会时将郑弘与第五伦隔开,以免二人都为难,由此还形成了制度。
郑弘出身贫寒,村干部起家,后来历任督邮、县令、太守、尚书令、平原相、侍中、大司农、太尉等职。
一次冒死上书,八次坐火箭升官,官至国家三公,东汉一代名臣——这真算是史上回报率最高的“投资”了!
顺便说一句。
今天无论是官场上为了升官,还是娱乐圈为了出名,或者是为了挣钱,不惜一切代价走各种偏门、捷径,往往来得也快,去得也快
——像郑弘这种“投资”自己,一劳永逸,一本万利的“捷径”,反而早就遗忘了。
仁厚,才是最好的捷径。
福田,才是最好的投资。
史料据《后汉书·郑弘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