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627年—664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唐朝第二位皇帝。他于公元683年被立为太子,684年即位后为政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都是受其父所创。在位期间国家稳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社会繁荣。公元661年病逝于洛阳。
唐高宗在位期间重用宰相长孙无忌、于志宁、苏定方等人,排除异己,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是他继位后仍不改其母亲武媚娘为皇后的做法及任用酷吏导致民怨四起。
即位
李治是李世民的第四子,比他父亲李世民小8岁,李世民在世时,李治与四哥李弘感情深厚。李世民生前曾有遗诏,要立长子李治为太子。但最终立的是三儿子李承乾(后来被废)。因为当时太子府中有大量的支持二儿子李泰的人,其中就包括李治的生母吴淑媛(即魏征的女儿)。而且在玄武门之变后,三儿子李治才被封为太子。
683年正月十六,太宗病死于上阳宫。
三月初四(679年3月18日),武则天立为皇后,以其子弘历为太子、魏王李泰为齐王;立武昭仪、萧淑妃为贵妃,同时追赠其生母王氏为贵妃;以郑仁泰为司空、赵郡李氏到范阳节度使、兼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
经济改革
唐高宗即位后,在经济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公元684年,武则天被立为皇后后,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即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取代了唐高祖以来形成的旧制度。武则天在“均田令”和“租庸调”的基础上,实行一条鞭法,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行政效率。
武则天执政后,还多次下令减轻农民负担。唐高宗时期,天下大治,出现了“万方来朝”、“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无盗志”等盛世景象。
军事改革
武德年间,唐军与薛举、李轨、薛仁贵等势力的作战失利,使高宗认识到了李世民的错误,遂于629年下令进行军事改革,撤销府、州、军三级制,改为县一级制。并增加了府兵、厢兵和乡兵三个层次的兵力。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文化改革
唐高宗时期,朝廷设礼部和文学馆,礼部设在国子监,文学馆设在东宫。并设立学士院,下设五品、六品的小学士。他们都是太子的老师。他们所聘的博士学生多达千人。当时的学生,一年之中,可考进士的有二百余人,因此朝廷就出现了“举秀才半天下”的盛况。
在唐高宗时期,科举制度已经开始产生重要影响了。此外还注意到选拔人才的方法和选拔人才所受教育条件等问题。他还曾下诏在全国范围内设明经、进士科考试以及武举和殿试制度。
对母亲武媚娘的评价
武媚娘虽然出身低微,但是却有个很强的政治野心。在李世民去世之后,她便开始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并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她为了巩固自己在后宫中的地位,也为了更好地控制李治,她在李治面前表现出一副贤良皇后的形象来博得李治的信任。但由于她此前已经和李世民有过夫妻之实,这让高宗对他产生了疑心。武媚娘和高宗的这种关系也最终导致了高宗对于她进行清算,因为当时武家也已经有了外戚势力,所以高宗决定对武家进行打压。但是由于武家人本身就是一个野心勃勃又狠毒无情之人,他们在高宗继位之后仍然想着如何对付他,这也是导致武家人被清算最终都死去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