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给别人的情感账户充值了吗?
最近在听三节课免费开放的运营课程,有一节讲到了情感账户这个概念,很是受用,接下来就从公司的用户运营和个人的亲密关系上讲讲我的收获。
用户运营
现在私域流量和社群的概念特别火。只要有用户,公司都希望把他们牢牢地攥在手中,以便在将来能更快地触达和更好地获利。微信是一个极佳的手段,但这些用户从来都不是加到微信上就结束了。每天怎么互动、该给用户展现什么样的企业形象,就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从情感账户去思考问题。
情感账户,指的是用户对我们的信任、满意度的存量。我们每一次带给用户的超出预期的体验都会被储蓄下来,变成信用积累下来。
给情感账户充值的行为:
· 贴心的问候
· 耐心的答疑解惑
· 实在的干货分享
· 积极正面的形象塑造
· 个性化的体验(记得名字等一些相关信息)
给情感账户扣分的行为:
· 直接的促销卖货
· 具有广告性质的分享
· 让用户帮忙做事
· 因回复不及时等原因给用户带来的麻烦
用户运营的最终目的是让用户产生购买行为,但如果只盯着结果看,就很容易透支用户的情感账户。几次广告露出之后,如果用户没有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他们就会反感这样的行为。所以像很多线上教育公司,会特别看重初期的社群老师答疑以及持续的社群交流服务;做化妆品的电商,也会先教用户怎么打造更好看的妆容,而不是直接卖货;即使是保险或者房产领域,高级的从业人员也都是先耐心地做知识的普及,了解需求之后,再针对性地给建议。
我见过最有意思的例子,是一个做厨房用品的电商。他们经常会分享如何做一道好吃的菜、分享用户的食谱、普及各类厨具及保养、送产品等等,无时无刻不在传递出健康生活的理念,也潜移默化影响着用户的认知。
亲密关系
个人层面,情感账户更适用于家人、朋友等密切且更注重平等的关系中。
给情感账户充值的行为:
· 无条件的关心和爱
· 从对方需求出发的帮助
· 在别人身上花时间(不一定是花钱)
· 倾听他人
· 适当示弱
· 偶尔的惊喜体验
给情感账户扣分的行为:
· 说伤人的话
· 无意识命令对方做事情
· 无视对方的付出
· 凡事占据主导地位
· 不合理表达情绪,更多发泄
· 始终强势
当我们意识到情感账户的存在时,亲密关系中的很多问题也会有新的解法。我们不可能做到不断充值情感账户,但要有意识,情感账户不能无限消耗。做出了扣分的行为,就要有充值的动作去补偿。
更有意思的一点,在别人身上花钱,并不能有效充值情感账户,因为花钱可能是一个人主观的想法,但并不是对方的真实需求。基于对方需求出发,才能有效充值。而花时间就不一样了,花时间意味着投入精力去理解、陪伴一个人。被关心和被理解是人的普遍需求,而且花时间往往能同时充值两个人的情感账户,一举两得。
说到父母,情感账户天生会不平等。一般情况下,父母对于子女的忍受限度较高,而且血缘关系上的爱会自动充值账户。平时我们不在乎父母的感受,做了扣分的行为,但一次掏心的认错或者肯定,就很容易快速充值。对于父母,更要多上心,因为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经常在消耗父母的情感账户,还觉得它肯定能快速恢复。因为不平等,所以更不能有想当然的心态去利用父母的爱。
对于孩子,容易走进的误区就是自作多情。自认为给孩子做了很多事,充值满了账户。但如果我们的出发点只是为了让自己像个称职的父母、或者让自己的焦虑能得到缓解,孩子感受到的更多是压力,而不是爱。不基于孩子需求的情感充值是无效的,而孩子们正需要饱满的情感账户让自己发展出安全感和信心。
我们处在孩子的父母、父母的孩子、伴侣等不同角色中,不同的情感账户有不一样的充值标准。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