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图书出版

从一个编辑的角度浅谈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出版价值?

2020-04-16  本文已影响0人  不正经出版人

这段时间跟大家一起讨论和打磨选题,我发现很多的作者是选择去写儿童文学,在跟大家讨论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儿童文学作品和普通文学作品的界限不明、认为儿童文学就是故事主角是孩子的的文学作品、内容主题太过深沉、成人化等等。

那么今天我就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儿童文学的策划和创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在这里我不会具体跟大家讲应该怎么去创作,更多会从一个编辑的角度给大家谈一谈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好作品,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是有出版价值的作品。


首先我们需要注意的就是视角。

儿童文学区别于其他的文学作品,我们的读者群体是儿童。那么儿童由于他们认知水平有限,这类作品中就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以成年人的视角“站着”来创作,而是要贴近孩子们世界“蹲下”来创作。

这是什么意思呢?站着来创作,视角太高,孩子们看不懂。比如一些写爱恨情仇,写步步为营,孩子们还没有到达那个阶段,所以无法理解作品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样的含义。

比如年前我审稿的时候看到一个作者的选题,是讲一只小狼如何通过努力奋斗最终打败了入侵者,成为了自己族群的头狼。

虽然看起来整个选题的主题很好,讲努力、讲奋斗、讲团结、讲友谊。但是在这之中,有大量的情节涉及了什么离间、背叛、勾心斗角,一只狼气急败坏一口咬断另一只狼的脖子,血溅得老高。

这样的情节,一方面孩子们看不懂这些离间计,另一方面,这些血腥的内容孩子们看了之后在心理上也会很难接受。

所以我们需要蹲下来去进行创作,去发现孩子们对哪些事物比较感兴趣,比较关注,比如小动物,有很多儿童文学的作品都是动物拟人化来进行创作的,一方面满足孩子们对动物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另一方面也给孩子们带来故事的乐趣。例如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

我们一定要注意,儿童文学需要以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为基础来进行创作,不要脱离儿童的心理。就像之前我们讲到过的历史小说,让大家不要脱离人物在其时代受当下社会经济文化等环境影响的心理特点,那我们的儿童文学也不能脱离儿童的心理特点。

大家可以多去看看关于儿童心理类的书籍,比如说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儿童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儿童心理学手册》等等,这类书籍对我们在创作儿童文学过程中对儿童的视角和心理的把握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推荐阅读

孩子们的思维都是天马行空的,没有受到太多的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对外界的认知和自身的人格也是在逐步的健全。因此,儿童文学作品除去视角之外,我们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教育性。

一个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是需要文学性和教育性兼具的。文学性待会儿再说,我们先谈教育性。

之前在跟一个作者朋友打磨选题的时候,我跟他讲过,儿童文学应该是给孩子们带来天马行空、奇异世界的同时,也给孩子们带来一些正面的引导和教育。

那么我们需要给孩子们带来哪些引导和教育呢?比如说品德教育、认知教育。教会孩子懂得分享、明辨是非善恶、明白什么是爱、明白什么是友情、什么是亲情、什么是坚持和勇气等等。

所以在确定完视角之后,策划选题时,我们还需要提前想清楚,我们这个选题需要给孩子们带来哪些影响,可以教会孩子们一些什么道理。

通常都是通过作品中的一些小细节、小人物(动物)、小冲突、小冒险来潜移默化的带给孩子影响。内容切忌说教式,不要让孩子们感觉有上思想品德课的味道。

接下来的一点就是关于文学性。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忘记,咱们写的是儿童文学,大分类是文学,所以我们一定不能忘记我们的作品一定要有文学性。

很多的新人作者在创作儿童文学的时候,笔触太过于幼稚,老是想着自己写的东西孩子看不懂怎么办,所以用极其简单的语言来进行内容的描述。关于整个作品背后的内涵太过于浅显,担心孩子们看不懂,就特别的直白。

其实,幼儿类的书籍,低幼类的书籍,文字是需要简单一点儿,但是对于儿童,就不一样了。儿童文学的另一个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就是,从小给孩子们培养文学素养,培养孩子们的文字审美能力。

如果倾向于太过于简单的语句,就失去了文学审美的意义了。所以在创作过程中不要失掉文学性,用自己正常的语言习惯去叙述就可以了,不用刻意的去转变自己的风格,不要刻意把自己放在和孩子们一样那种牙牙学语的语言系统和状态。

当然太过于生僻的词句,就得好好的斟酌一下。其实文学素养,文字的审美能力这些也算是教育性的一部分,只是大家通常容易忽略,所以重点跟大家讲一下。

第四点就是趣味性,趣味性尤其的重点就是开篇就得吸引人。孩子们都不喜欢看那种枯燥乏味的书籍,如果不能一下子勾起孩子的阅读兴趣,那么孩子们就很难继续且完整的看完一本书。所以为什么樊登读书会他们抓住了这个市场,做了一个“樊登小读者”的产品,这个产品并不是为了给孩子们讲解一本书,而是为了通过生动有趣的视频、音频、互动,给孩子们介绍一本书的内容,从而引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开篇第一章必须要有能够抓住孩子们兴趣的点,引发孩子们共鸣的点。

抓住这个点其实比较困难,所以开篇部分一定要反复的打磨。

在创作的时候,我们可以设身处地,闭上眼,回忆一下自己的儿童时期,回忆自己如果还是小孩的时候,对哪些内容感兴趣,什么样的内容可以抓住自己的眼球,喜欢玩儿什么,喜欢什么小动物。

当然这种回忆也要结合当下时代发展的特点,不能说小时候我们玩弹弓、玩铁环、玩玻璃珠子,那现在的小孩子就喜欢这些,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经济发展情况不一样了,所以也要贴近当下时代发展的状况。根据不同的内容和主题,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去进行一个调研。一个好作品创作,其背后的调研工作、素材收集、内容的科学性我们一定不能忽视。

文学作品分为纯文学和通俗文学,儿童文学也不例外。大家在创作的时候,也要考虑清楚,自己创作的是纯文学还是通俗文学。新人的话,我还是建议大家先尝试通俗文学,把故事先学会讲清楚。儿童文学中的通俗文学,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畅销了十几年,如果大家没有看过的,可以买一本回来看看,还是蛮有意思的。

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去看看当当、京东的图书畅销榜。童书类一直是占据畅销书单上很大的一个份额。在童书之中,儿童文学所占据的比例也是相当大的。所以大家将来如果有兴趣去创作儿童文学类的作品,如果文学的审美性和内容的教育性兼具,且故事有趣吸引人,那么出版的几率还是很大。如果营销得当,还有可能成为畅销书。

多看看同类书,尤其是同类的畅销书。无论是创作哪一种题材,看同类书对创作的帮助都是非常大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