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

电影《流浪地球》引发的思考:你在做决定时,到底被什么所影响?

2019-02-14  本文已影响0人  海伦学姐

中国科幻小说《流浪地球》的原著作者刘慈欣怎么也没有想到,同名电影中的这句台词火了。空间站的人工智能Moss对吴京扮演的领航员说,

“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是一种奢求。”

到底理性思考和感性思考哪个更优?这个讨论延续了数个世纪,也没有得出答案。这两种思维方式是一体两面的存在,不可能单靠某一种思维生活。

但大部分人还是认为,理性是优于感性的,尤其在做决策时,需要理智判断来得出结论。

真的是这样吗?

世界级故事大师安妮特·西蒙斯并不这么认为,她说,“道理只能赢得辩论,故事可以收服人心”。怎么理解呢?

想象一个场景:

如果你和客户谈合作,双方第一次接触,交换了真实和优质的数据和资质后,合作就谈成了吗?

不一定。那还差了些什么呢?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所有的生意是“人”的生意,也就是说,在双方没有感性了解的情况下,再多的理性思考也无法帮助大家看到事情的全貌。

在现实场景中,有合作诉求的双方,除了对比数据,还会充分的互相了解,“我是谁?”“我们的企业文化是什么?”这些都是感性层面的,也是冷冰冰的事实和数据无法取代的。

想把事情做好,就要把某项能力发挥到极致。如何把感性思维发挥到极致呢?

可以把情感融入故事中,说好一个故事,让它深入人心。

在中国,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而在西方,圣诞节是如同春节。家人团聚,吃火鸡,帮助弱者,唱圣诞颂歌......不过,你可能想不到,圣诞节一度在西方没有任何影响力。

把圣诞节的传统发扬光大,使得这个节日变成如中国的春节般重要,完全是因为一个“鬼故事”。

这个故事就是写于1843年的《圣诞颂歌》,出自十九世纪最畅销的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它被誉为“第二大伟大的圣诞故事”,当然啦,第一伟大的是《圣经》,这个故事直到现在还是西方国家,中小学生的必读小说。

小说讲了一个守财奴斯克鲁奇的故事。他被朋友的鬼魂困扰,这个朋友生前也是个守财奴,死后非常后悔,于是把自己的忏悔展示在他面前。斯克鲁奇在圣诞精灵的带领下,经历了奇幻的旅程,大彻大悟,转变为乐善好施的好人。

故事一出版就迅速传播开来,以至于故事里描绘的圣诞节景象和传统,成为了西方社会家家户户的习俗,延续至今。

谁也不会想到感性的故事思维,竟然有这样的深远影响。因此,很多人说,“《圣诞颂歌》这本书,它重新创造、发明了圣诞节。”

故事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正如上面提到的,安妮特·西蒙斯的经典论断,“道理只能赢得辩论,故事可以收服人心”,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故事比道理更容易打动人,因此,讲故事的能力是影响他人的一项重要技能。

安妮特·西蒙斯因此创作了《故事思维》,这是一本传授“讲故事之道”的经典著作,畅销世界十多年,蔡康永曾力荐这本书。讲故事不是天赋,不是技能,而是可以习得的思维方式。用故事影响人,才是有效而深远的。

作者安妮特·西蒙斯,是美国知名企业管理专家,致力于研究和推广故事思维在市场营销和团队协作中的应用。西蒙斯首次将“故事思维”运用到商业上,曾为微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等重要机构提供服务,出版过多部作品,这本《故事思维》被公认为她的奠基之作。

《故事思维》告诉我们,想要影响他人,单靠理性是不够的,不妨借助感性的力量,也就是故事思维来解决问题。真诚的故事中,有主观感受,主题明确,又不乏细节,能够燃起人们的希望,也能让人反思,比讲道理更加直击人心。故事的力量远超你的想象,想要积极推进人际关系或商务合作,必须好好运用故事思维。

书中分析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什么是故事思维?作者提供了6个故事的模型。

第二,为什么需要讲故事?书中分析了故事的多种优势。

第三,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这就需要技巧和心法双管齐下。

一、故事思维中的6种模型

故事思维属于感性思维。所有的决定都是主观的,不存在完全客观理性的选择,所以,当双方没有建立信任时,当事实无法说服对方时,试着放下理性,运用6种故事模型,让沟通多一些联结感和人情味。

1. “我是谁”的故事

和陌生人打交道之初,如何迅速建立信任感?讲讲自己吧,让对方了解你,真诚的自我介绍,甚至是袒露缺点,会拉近你们的距离。

2. “我为什么在这里”的故事

合作的前提是有诚意,用一个具体的故事,直接告诉对方自己的来意,不要顾左右而言他,更能博得对方的信任。

3. “愿景”的故事

人们想知道你能带来什么好处,用一个故事描述共同的愿景,会让沟通更加顺利。

4. “教学”的故事

与其告诉对方“这个事情很重要”,不如用一个故事让他们发自内心地认同这件事。

5. “行动价值”的故事

如传递价值观?用自身经历说明“我为什么这样做”,比大道理深入人心。

6. “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的故事

如果你觉察了对方的疑虑,用一个故事抚平他们的情绪,那么接下来的沟通就会高效很多。

总之,有了故事的铺垫和承接,就能更好的推进沟通,让你的观点发挥影响力。

二、故事思维的优势何在?

理性和感性思维有时被对立,尤其谈到感性思维时,会把它和“敏感脆弱”、“没有说服力”联系起来。但是,纯理性缺少人情味,无法打动人,感性的故事才能可以拉近人和人的距离。

故事思维的优势主要有三点。

1. 故事更婉转

直接表达太犀利,不如讲个故事,既说明了意思,又弱化了矛盾和尴尬。如果你的已婚下属和同事玩暧昧,用一个故事旁敲侧击,让大家都留住颜面。

2. 故事给人更多想象的空间

相比道理和数据,故事里有人物、有情感,甚至有颜色、有味道,让人充满感官体验。如果一个销售人员介绍了烤箱的性能和销售数据,你可能一头雾水。如果他说,“我昨晚做了个巧克力布朗尼”,描述烤制时的“滋滋”声和黄油的香味,你会不会动心?

3. 故事更能给人启发

一个好的故事能让人思考。为什么死海被称为死海?因为出海口受阻,水域无法流通,因此含盐量越来越高,失去了生机。如果有一个人固执己见、难以合作,不妨给他讲讲这个故事。

作者安妮特·西蒙斯说,一味追求理性,是不理性的。因此,我们不仅要说事实,更要讲故事,故事中的细节和感受才是说服对方的关键。

三、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首先,要澄清一个误区,故事不一定是长篇大论。精炼的故事更有力量,史上最经典的短故事出自海明威,只有6个字--“童鞋,全新,出售”,却给人极大的联想空间。

接着,我们从技巧和心法两个层面来分析“如何演绎一个故事”。

故事的讲述者和演员类似,“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把一个故事演绎好,大量的刻意练习少不了。技巧包括手势、表情、语气、肢体语言等,讲故事的目的在于,运用一切方法,让真实的情绪自然地传递,让聆听者感同身受。

比技巧更重要的,是讲故事的心法,分别是共鸣、共赢和倾听。

1. 共鸣

真实和善良是产生共鸣的前提之一。真情实感来自“我”的亲身经历,来自触动“我”的事情,因此,“我”的故事,即使不完美,却很真实。人们不需要完美的典范,只想找到你我相似之处,一旦感受到了人性中的共性,就产生了共鸣。

2. 共赢

影响和被影响者之间进行的不是零和游戏,如果是为了说服而沟通,那叫做“辩论”,而在故事思维中,没有输赢,只有解决问题的更好办法,也就是寻求共赢。

3. 倾听

如果没有倾听,就无法构成沟通。不会倾听的人,无法在合适的时机,讲出合适的故事。把倾听作为获得话语权的方式,那么,你的故事就会四两拨千斤。

图|unsplash

本文总结

讲故事是人类的天性,从古埃及的壁画,到孩子的绘本,再到企业运营,故事无处不在。

当我们做决定时,感性力量的影响远超自己的想象,因为故事总能给人能量和温度。

这也就是《故事思维》一书想要告诉我们的,故事的根本意义在于,给人希望。

安妮特·西蒙斯说,“许多人其实已经丢掉了希望,他们必须重新找回这些东西,没有希望是不可能影响到他人的。当你开始有了影响别人的能力时,就会发现你讲故事其实就是在向人们推销希望。”

善意是故事得以发挥影响的基础,当你不再关注“我是否说服了对方”,而是关注“我是否在给人希望”时,在聆听者心中,故事的种子就开始生根发芽了。


作者介绍:

海小伦,悉尼大学传媒硕士。

关注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非职业书评人。通过阅读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善于总结全书亮点,五分钟帮你读懂一本书。

陪你共读,陪你共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