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爆火背后,是中国孩子匮乏的想象力
春节已经悄然退场,
今年春节刷爆朋友圈的不是回家被催婚,
不是出游人挤人,是中国第一部硬核科幻电影《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为什么会火?
不单是不输于好莱坞一流电影的特效,
更大的原因是其呈现出来的想象力——
你只是想象着诗和远方,
而人家已经想象带着地球在宇宙中流浪。
不得不说,想象力是个好东西,而《流浪地球》这本小说是刘慈欣写于1999年,距今已经20年整,郭帆导演拍摄的《流浪地球》仅仅只是取材原著小说中的200余字“木星危机”地球被木星引力捕捉……
而同样比较火爆的宁浩的《疯狂的外星人》则改变自刘慈欣2001年发表的《乡村教师》,距今也已经18年了……
就像刘慈欣所言:
未来,当人工智能拥有超过人类的智力,
想象力也许是我们所拥有的唯一优势。
什么意思呢?
爱因斯坦说得更明白:
逻辑会把你从A带到B,
想象力能带你去任何地方。
归根结底,在可预见的未来,
想象力还将是人类独占的优势。
然而残酷的现实真相却是:
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几年前曾对全球21个国家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
中国孩子的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
2
很多中国家长不赞同这一结果,
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
包括自己小时候都是有想象力的。
不是有网友在看过《流浪地球》后说么:
我小时候也想过把地球作为宇宙飞船进行星际旅行,还拖着四个人造太阳。
然后得到一片赞同声:我也想过。
我就纳闷了:这么多人想过,
为什么成为科幻作家的是刘慈欣?
或许你早该明白:
想象力这件事,表达出来才叫优势,
表达不好那就只会是胡思乱想,
打个比方来说,我们都看见过枯藤,老树,黄昏的乌鸦,
难道就可以说我们比写“枯藤老树昏鸦”的马致远更会写诗吗?
这便是我想说的:真正的想象力,
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的储备和跳脱的思维,
还要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
这也是刘慈欣之所以成为刘慈欣的关键所在——被表达出来的想象力,才是自己的优势。
3
那么,中国孩子想象力的稀缺,
是因为家长不重视孩子的表达能力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曾谈到一件小事。
有一次,儿子的作业是写篇作文《春天的一件事》,写文的时候儿子突然流鼻血,
麦家决定“代劳一下”。
他着重描写了一棵“春笋”破土而出的过程,
300字出来后自觉工整美观。
可第二天儿子回来,
作文本上却赫然批着76分,
而儿子以前的最低分,是90分。
你能说麦家写得不好吗?
不,他只是写得“太工整”了。
而这恰是中国孩子想象力匮乏的症结——
孩子想象力的丧失,
从孩子的表达能力被规训开始。
大多数家长教导孩子的方法,包括中国常年说要进行改革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路任重道远,因材施教也只存在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
中国两年多年来一直把孔子尊称为教育家,许许多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在校园里随处可见孔子的雕塑和画报,但是应试教育的规则自从高考恢复以后越来越“工整”,教育孩子也是要“工整”,遵守一系列“工整的制度”,尤其每次的语文作文写作,孩子写的天马行空就会被批成胡思乱想,要怎么模仿前人的优秀作文,一次次的磨砺下,中国孩子的想象力丧失,变成了制度体制内只会想考高分的应试机器,即便高中大学毕业了,中国孩子在面对职场和生活里的各种问题也犹如小学生……
而中国孩子经过太多规训,已然忘了如何想象,如何天马行空……
只剩下模仿大人的表达,
又谈何优势?
4
以前读过一篇小学二年级学生的作文《假如我吞下了整个世界》:
假如我吞下了整个世界,
那么,眼前会是一片黑暗,
我将找不到东西南北,迷失方向。
假如我吞下了整个世界,
那么,我的肚子里会出现海啸、地震,
火山会爆发,
会搞得肚子咕噜咕噜、
哐当哐当、砰啪砰啪地乱响,
我会疼得直打滚儿。
假如我吞下了整个世界,
那么,我会变成一个超级巨人,
整个宇宙都放不下我。
…………
在很多孩子因为缺乏表达能力,
作文写来写去总是“千人一面”之际,
别人家的孩子已经能够用文字准确表达出来自己的想象力,
并将其变成自己的东西,
而这,就是优势。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语言文学家,
语言更丰富,才能更自由地表达自己,
更敏锐地延伸想象力。
成年人的世界里,除去各种烂俗矫情、矫揉造作的文学作品,其他的各类小说名著,你读的多了,就会发现,大多数人的桥段情节似曾相识,除了在武侠奇幻上能天马行空之外,剩下的科幻类型,中国现在除了刘慈欣站在了头部,还有谁呢?
中国孩子想象力的缺乏,是否真的应该引起大众作为家长的反思……
年年说改革的应试教育几时休?
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的曙光何时到来?
期待中国孩子和成年人的想象力能被《流浪地球》点燃,而开启的中国科幻元年,接下来能有更多的科幻作品,中国孩子的天马星空也能因为中国科幻元年的开始而逐渐绽放……
中国孩子,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