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讲个故事,让复杂的比特币变得通俗易懂!
【本文由赞我(zaneds.com)独家冠名】
我来讲个故事,让复杂的比特币变得通俗易懂!
随着比特币的疯狂升值,它变得名声大躁,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股市大妈们疯狂的想要进入。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比特币是什么。
首先,比特币是一种虚拟的数字货币。说起货币啊,经济学的人都能说出很多原理,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作为一种存储媒介,它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流通手段的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让我们回到货币的本质。
假想我们处在一个没有货币的世界,是在一个遗世独立的小岛上,还没有诞生货币。岛上只有我和你,现在我们需要进行一笔交易。我想要你手里的鱼,你想要我手里的浆果。那么很简单,我们直接互相交换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我现在手里没有浆果,我的浆果得在秋天才能收获,可是我现在又很需要你手里的鱼。那么我们该怎么交易呢?好吧,鉴于岛上只有我们两个人,你决定相信我,我给你发出一个借据,约定到秋天浆果收获的时候我支付给你,现在我就可以获得我所想要的鱼。我们引入资产负债表的概念,让这个故事更一目了然。
我来讲个故事,让复杂的比特币变得通俗易懂!
在资产负债表中,我的资产由于获得鱼而增加,同时负债也增加,即对你的债务凭证。而你的资产端则是将交易给我的商品转换成了对我的债务追偿权。现在我们来个稍微复杂的例子。假设你我素昧平生,彼此都不信任,那这个时候我们该如何进行交易?假设我们都信任一个第三方,比如银行,银行也乐意充当我们的桥梁,那么交易见下面这个表格。
我来讲个故事,让复杂的比特币变得通俗易懂!
所以在现代社会,货币就是一种特殊的借据,无论把货币当作是贷款还是债务,货币的本质都是一种记账方式。当交易的群体不只是两个人之间,而是扩大到社会中的每个成员,当我们进行这种时间上不匹配的交易时,我们每个人都发出自己的借据,那么这个系统就会变得极为复杂。因为没有都认可的第三方时,我们每个人的交易都要取决于是否相信其他人,这将使我们在交易中寸步难行。
于是我们不得不依赖于银行这种所谓“可信第三方”,可问题并没有解决,而是转化为另一个问题:银行真的值得信任吗?上一篇我们讲中本聪发明比特币时,提到过比特币产生的背景,2008年的经济危机让这种“中心化”模式弊端凸显,公众对银行的信任降低,于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比特币出现深得民意。
我来讲个故事,让复杂的比特币变得通俗易懂!
如果一位首富临死前,私下对他的二儿子说要把遗产传给他,那么这次交易是无效的,因为交易没有广播,并没有其他村民在旁边作证。但如果首富临死前,当着全村人民的面说,我的财产就作为遗产给我的大儿子了,那么这笔交易就是有效的,因为其他村民都做了见证,并集体更新了头脑里的“账簿”。
传统的这种方式虽已具备分布式货币的雏形,但毕竟人肉信息传递网络是脆弱的,交易在口口相传的途径中以及集体记忆中极易出现差错。而比特币全网的节点每时每刻都在向网络广播交易,每笔交易经10~60秒就能广播至全球所有节点,速度取决于节点的网络连接状况。这些广播出来的交易在经过矿工的验证后,打包到数据块中,串联起来形成环环相扣的区块链,这些交易一经六次确认便几无篡改的可能性。
我来讲个故事,让复杂的比特币变得通俗易懂!
因为比特币是一种虚拟的数字货币,货币是一种商品,它是一般的交换媒介,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因为有价值,所以货币必须满足一点,那就是稀缺性,物以稀为贵嘛。所以货币的发行牢牢掌控在中央银行手中,私自印钞是违法的。
简而言之,比特币是去中心化的,没有政府,机构(如银行)或其他权力机构来控制它。它是“自由”的、无主权的货币。任何国家其实对它没有管辖权,比特币使得货币发行权回归市场。业主是匿名的; 比特币不使用姓名,税号或身份证号码之类,而是通过加密密钥连接买卖双方。比特币没有纸质账单或硬币,它不像传统货币是从上而下发行的,比特币由互联网中的计算资源,简称“算力”通过竞争来发行和保证不可伪造性。
与传统货币相比,比特币是虚无缥缈的数字,但从实用性来说,比特币是实实在在的财富。听完上面的故事和分析,比特币是不是变得不那么令人费解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