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儿子从学渣逆袭的原因,总结起来就是这三个字

亲戚晓霞的儿子牙牙,是大家眼中妥妥的学霸。在晓霞精心的陪伴下,牙牙从小对国学兴趣浓厚,每天坚持背诵国学,文学素养造诣不浅。同时,作文也是了得,小小年纪,已经积累了几十万字的日记,作品不时在杂志刊物上发表。
晓霞邻居的儿子岩岩,和牙牙是同班同学。邻居是一家护肤品公司的老总,两夫妻成天忙得不见踪影,很难有时间管孩子。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岩岩一直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学渣。不仅上课爱捣蛋,成绩也总是垫底。
让人诧异的是,在五年级期末考试复习阶段,岩岩成绩突飞猛进。在几次期末摸底考试中,岩岩的分数直逼牙牙,甚至偶尔在某个科目上还超过牙牙。大家对岩岩也从最初的怀疑态度,慢慢相信了他成绩逆天的事实。
晓霞对此感到好奇:岩岩的妈妈这段时间不是到处去给人培训,就是在忙着准备公司年会,岩岩是靠什么实现逆袭的呢?
想着岩岩妈妈从一个中专学历的打工妹,到现在成为一位成功的老总,其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必定有其过人之处。于是,晓霞在周末专门约了岩岩妈妈,想学习一下其中奥秘。出乎意料的是,一见面,岩岩妈妈就递了一本书给她,说:我的秘密全在这儿了!
晓霞一看,这是一本《孩子受益一生的思维力》,作者杨瑜君是一位在家庭教育领域致力于将美国思维模型与东方传统文化融合的华人妈妈。通过几年的学习和应用,她将美国教育中思维力培养的一些心得和实践经验总结在这本书里。
晓霞边翻书边和岩岩妈妈聊,她大致理清了几点内容:
关于思维力
思维力,即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我们常说的思考能力,也可以看作是思维力。
“雨果奖”得主郝景芳曾说:真正的创造力是在丰富的知识基础上的灵活思维,肚子里没货,创意也只是胡思乱想。创造力是知识峰顶的一抹白雪,晶亮靠白雪,高度靠山峰。
所以,即使在人工智能时代,宽阔的知识基础和灵活的思维能力仍然是孩子必备的素质。但在信息时代,我们该积累哪些层面的知识,最终也要靠思考去衡量。
可以说,比起要孩子掌握知识,教他们“思考什么”,引导孩子学会“如何思考”更重要。
思维力听起来很抽象,但它跟我们的肌肉一样,是可以训练。
思维工具让思维“看得见、摸得着”
我们锻炼身体需要借助运动器械等工具,思维力的提升也一样有思维方法和工具,其中最系统、最有代表性的,是Thinking Maps 和Mind Maps ,二者在国内都被翻译为思维导图。前者简洁易懂,更适合孩子。
Thinking Maps 以脑神经科学为基础,把人类在思考问题时的八种基本思维过程(发散思维、描述思维、整分思维、分类思维、比较思维、顺序思维、因果思维和类比思维),用八个对应的图示来表达:

这八种导图帮助孩子把他思考的内容和过程呈现出来,让孩子学会关注、分析自己思考的每一步是否合理、清晰、合乎逻辑,有没有遗漏的可能性,或者可以继续联想、发散、深挖的地方。孩子“看得见、摸得着”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视觉信息,深入到大脑思维中,从而掌握思维方法和技巧,学会“有意识地思考”,在面对新知识、新事物时,从不爱动脑筋变得习惯动脑筋,从死记硬背到举一反三,从学套路到学思路,从“学会”到“会学”。
岩岩妈妈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她想找到一种可以放手让儿子自己高效学习的方法,通过一番了解和研究,她最终选择培养儿子的思维力。
用好思维导图,学习力能飞起来
掌握了思维的方法,就拥有了一把思考的万能钥匙。Thinking Maps八大导图既可以应用到课堂学习中,在阅读、写作、演讲、人际沟通等方面也很受用。我们拿孩子们很头疼的写作文来举例,看看用思维导图如何写出一篇作文来。
用流程图整理写作流程:

构思大纲第一步:用圆圈图收集写作素材


构思大纲第二步:用树形图分类归纳写作素材

构思大纲第三步:用流程图梳理出写作框架

根据以上图示,孩子就能写出思路清晰的初稿。然后还可以用气泡图进一步对作文进行细节描述,用双气泡图加入对比手法等,对作文进行润色打磨。
岩岩妈妈还引导孩子把思维导图用在学习的方方面面,记单词、学数学、阅读等等,岩岩掌握了这一思维方法,思维能力增强了,学习力快速飞起来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父母的引导缺一不可
要真正掌握好思维导图,除了孩子的主动思考,父母的引导也非常关键。比如,在画圆圈图用于发散思维时,如果我们问孩子:看到一条直线,你想到了什么?孩子很容易从形状开始联想,想到绳子、电线、毛线等等,但这样的思考角度还不够发散。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及时提出新的思考方向,才能全方位地训练孩子的发散联想能力。比如,从直线的作用上联想到桌子、凳子,从直线的运动轨迹上联想到公路、航线等。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坚持反复练习,逐步发展,让孩子形成思维习惯,才能真正提高思维力。孩子长期使用思维导图并且非常熟悉之后,每次遇到新知识,就会自然地使用这些工具来做整理和思考。在整理和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这让孩子更愿意去接受和探索新的知识,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和自主学习力。我们通常所说的学霸,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养成的。
岩岩妈妈虽然很忙,但她这段时间也经常抽出一点时间,从儿子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跟儿子一起玩思维导图,从输入(给孩子提出一个好问题)、处理(让孩子充分思考)、输出(让孩子自由表达)三个环节不断练习。
跟岩岩妈妈聊了半天,晓霞对孩子的教育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她想,“创新思维之父”爱德华•德•波诺有句话说得对:教育就是教人思维。岩岩能快速逆袭的原因就在于“思维力”三个字。她拿着岩岩妈妈送给她的那本《孩子受益一生的思维力》,打算趁寒假和牙牙一起好好锻炼锻炼思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