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
读书一是读内容,二是读作者,读内容第一层,读作者是第二层,了解作者再想内容是第三层,第三层才能完全了解一部作品,而了解作者最好的方法无外乎读作者的系列作品、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长篇小说,另外还有两部比较出名的小说《灿烂千阳》、《群山回唱》。
《追风筝的人》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阿米尔从小时候稚嫩单纯,与伙伴哈桑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到后来经历哈桑为救自己遇难,自己却故意躲避的内心羞耻与谴责,由于战争背井离乡的流离失所,在异国他乡从0开始的艰难生活,发现父亲的羞耻及父亲的自我救赎,也开启了自我的救赎、对哈桑以及哈桑的孩子,最后对爱情的追求等一系列的人生考验。
以为我会完全忘记书中讲述的具体内容,但是这样写的时候,那些欢乐、无忧无虑的追风筝的画面,作者眼睁睁看着哈桑为给自己找风筝被男同伤害,而自己却对视着哈桑的痛苦,仍然害怕的躲着的羞耻,作者用自己的力量为阿富汗难民争取美国国籍,更是回到阿富汗战区寻找哈桑儿子索拉博,与那时伤害哈桑此时以同样方式伤害索拉博的阿塞夫军官的搏斗,爸爸生命尽头,阿米尔求父亲为他做最后一件事,帮他追求他的爱情,也是完成父亲最后的心愿。
我想 我没有想过我会有这种经历,也不敢想,我以前的生活是美好的,以后应该也是这样,因此我感恩。悲剧是客观存在的战争,是身边未能预见的伤害,是自己主观的选择,客观的、未能预见的事情像是一个画板,那是上帝给的,我们无法改变,而主观选择像是画笔,我们人生最终描绘出来的只能通过我们的选择决定,作者年幼时“毫无担当”的选择-在自己想去救哈桑时,因为害怕,选择怯懦的躲避,成长后自我的救赎-知道有危险、甚至生命危险,需要承担的没有退缩。
所以我感恩,我出生的年代,感恩我出生的国家,感恩我生活的周遭,感恩我的爸爸妈妈,感恩我的信仰,我希望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不要怯懦,在该付出时候也不要害怕,不要后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