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带不来富裕?如何踏上高效的致富之路
为什么和同事拿一样的工资,他却看起来比我有钱?
为什么老板什么都不干,还能赚那么多钱?
苍天啊,告诉我吧,如何才能更有钱?
其实,密码早就写好在经济学的基础理论里了。
【政治经济学】的误导
在全世界各地,上了大学的学生都会学一门基础课,就是经济学。
国内也是。
然而不一样的是,其它国家学的是咱们定义的“西方经济学”,而国内,除了专门学经济学的学生会学“需要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的”西方经济学外,其它专业都是把“政治经济学”当作“经济学”的基础教材来学习的,再精确一点来说,这门课叫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有两个基础理论:其一是“劳动价值理论”,理论很复杂,但是也可以简单地理解成,只有劳动创造价值;其二是由“劳动价值理论”推演出来的“剩余价值理论”,既然除了劳动,其它嘛玩意儿都不创造价值,那么,当初拿钱出来的资本家,没有参与劳动,却分享了因“劳动产生价值”而最终产生的利润,那这每一分利润,都是剥削劳动人民的剩余价值。
而西方经济学吧,脸一抹,不认这些帐,西经是以生产要素为基础来谈价值创造的。
啥意思呢?
简单举个例子,一群人,光有一身蛮力气,其实啥也干不了。另一个人,没有力气,但是吧,脑子活,又有钱,于是他把这群有力气的人召集起来,花钱做了一个“滴滴盖房”的APP并花钱到处推广,后来他们接到了盖房子的生意赚到了钱,大家一起分。
要是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看,那个没力气的人,他不应该分钱啊,他没力气,盖不了房子,没付出劳动力,他要是分钱,那就是榨取劳动人民的剩余价值啊,哎呀妈呀,好罪恶!
但是,没他,那一群有力气的人,不是依然还是赚不到钱吗?
所以,到底是啥创造了价值?
按西经的观点来看,在这个例子中,参与价值创造的,除了有一群人的力气(劳动力)、还有花出去的钱(资本)、还有想出来的主意(信息),这些都是价值创造的要素。这些要素,共同创造了价值,因此,这些要素,在最后有了利润之后,也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报酬(要素价格)。
而这其中,又以劳动力创造的价值为最小,因为咱们刚开始就说了,这群有蛮力气的人,本来是啥也干不了的,只有通过资本的参与、资源的投入、信息的引领,才能最终获得收益,参与利润分享。也因此,劳动力获得的收益为最小。
这也和经济社会中最终财富的分配结果是一致的。
弯道超车的密码
对于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这个结论惨不惨?
太惨了。
说穿了,咱们既没钱(原始资本),也想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赚钱的法子,只有卖一身力气——不管在看似光鲜的金融行业,还是在挽起裤腿的建筑行业,都是搬砖的,拿着最小的利润分配,没差别。
总结起来是一个小公式,“只卖力气=穷”
努力带不来富裕(或者说就算能带来,那也很慢),也带不来阶层跃迁。那么,如何摆脱一早就已经写好在我们身上的财富命运,大步走上相对身边人更明确更效率的致富之路呢?
其实上文说到的经济学原理,早就把密码告诉了我们,那就是赶紧加入到多生产要素的行列中,用多个要素来收获利润。
要素,可以是钱,可以是地,可以是矿,可以是天赋异禀的商业头脑,也可以是上可通天的人脉资源,当然也包括差不多人人都有的劳动力。
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信息均等(一样的闭塞),资源匮乏(家里没矿、上头没人、手上没地),缺乏相对优势,刚刚上道的话,最容易上手的,就是把劳动力换来的工资,积累转换成小额的初始资本,通过这些资本增加收入的多样性。
别被消费主义蒙蔽,攒钱吧!
现在太多太多的文章都在宣扬消费主义了。
“你连一个包都不肯买给我,我为什么要嫁给你”……
“一个月月薪换一件大衣,你好,久违的幸福感”……
“戴森吹风机,吹过的头发,真的好柔顺”……
连我这样的经济学死宅粉丝,都逃不过消费主义的轰炸,更何况坚定笃信“劳动可以带来一切”的吃瓜群众。
发工资了,花!想吃啥吃啥,要买啥买啥。
消费时代,信用卡不够用,花呗借呗开启全民微贷的狂欢,小贷一拥而上,给消费主义加码,是的,怎么都能有钱花。
唯一不想的是,投资。
消费和投资,是冤家。
月光的正面,是享受;月光的背面,是贫穷。
没被生成富二代,所以你手上没有原始资本,如果不靠自己完成最初的资本积累,陷入到消费主义的陷阱中,可能永远都攒不下第一笔投资的钱,没办法踏入投资的门槛,永远加入不到“资本要素创造价值”的队伍中。那么,就只能去卖力气,“卖力气-拿工资-花光-卖力气”,按这个循环走完一生。
你不是富二代,不是你爸你妈的错。毕竟他们没学过西方经济学,也没读过我的文章。
但是,怀抱着让你的下一代成为富二代的美好愿望,你应该放下那个LV包,放下每个工作日例行的星爸爸,踏踏实实地攒钱。——然后,一个月的星爸爸,就能买得起公募基金了;2个LV包,就能投资银行理财产品了;攒得多了到100万了,就能买得起去年私募榜榜单上,年化收益率120%的私募产品了。
先投资,再消费;
投资的钱,别再计划用来消费。
慢慢你就有钱了,比和你工资一样、但是把工资都拿来买杨树林和LV的同事更有钱,以后你的投资收益,会买得起更多更多的杨树林和LV。
为自己打上价格标
收尾,就要再强调一下,不是教你不努力,不是教你变小气,而是尝试以经济学的思维,好好整理一下财富的思路,努力变成一个能够“多生产要素投入”的人,因为每一种要素,都是有价格的。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积累我们可投入的要素,并学会有效地为自己拥有的要素,贴上清晰的价格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