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圣地 ——书房
无人为荒岛,一书一世界 ———《岛上书店》
看了《岛上书店》这本书,忽然觉得自己没那么孤独了,原来人人都是座孤岛,
就像《小王子》里说的那样,每个人都住在他自己的星球上一样,
生而为人,我们何其相似,一下子有种内心解脱的感觉。
况且,我也和书中写的那句话想的是一样的:
一个没有书店的地方,不能称为地方。
在许多年以前,我就在心里认为,没有书,没有画的地方,都是枯燥无味的地方。
不想在这本大受欢迎的《岛上书店》上,也看到了这句话,大有寻得了知音的感觉。
大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在平日里,我最怕去家里没有一本书的亲友那里,再加上有时因三观不同,价值观不一样,
说些隔靴骚痒的客套话,常常备加地感到孤独。
就想赶快回到家中,回到我的书房,好好地去静静心,
在我这个心灵的圣地中,泡一杯清茶,听一曲音乐,看一本好书,
任时光静静地流淌,去洗尽这尘世的喧嚣和嘈杂。
获得一份来自灵魂轻松的,自在的感觉。
我们在几年前,搬进我们的梦中的小屋时,老公专门为我的藏书,留了个书房,并且亲手为我做
了个大大的,有一堵墙那么大的书柜。
我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有了个独立的书房,给我心爱的书安置了,一片自在的天空。
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深藏在箱子里了,每找一回,都要翻半天了。
记得在上初二时,曾学过一篇古文《黄生借书说》,像极了小时候的自己,好多的时候,因借书
没借到,而在梦里梦到那本书。
也常常在梦中,梦到自己坐在大书店和图书馆,
贪婪地看着我那些,梦寐以求的文字。
那些文字正是日日萦绕我心头的话语,和我心中的渴望如此的相似,
那是来自灵魂深处的语言,和身边的人们从来都不会提起说起的语言。
能知道在某个遥远的地方,有人和你想法相似,相同,有着同样的欢乐和悲伤,
曾经怎样的令我,欣喜若狂,使我更加坚定地去做我自己,去体验我那,
独一无二的人生,所有这些,只有书籍能带给我。
可惜,在我出生那个小地方,连个像样的书店都没有,而且还常常不开门,常常忆起,上学时的我,
常常放学后,都要去碰下运气,看今天那个小小的书店,今天开门了没有。
学校的图书馆倒有不少书和期刊和杂志,可就是很少开放,经常是大门紧锁,在我的印像中,
只在我上初二时,开放了不到三个月时间,仅仅是学校的一个摆设而己。
因此,偶尔看到了自己喜欢的书,却又借不到的话,别提心里有多煎熬了,要是在书店里看到了,
一定会想方设法地向并不宽裕的家里要,死磨硬磨地,想法儿把书买到手。
我的书柜记得作家贾平凹,曾在他给小妹的十八岁文生日书中说起一段往事来:
他们那里,东村的二旦家,其父是老先生,家中好多的藏书,令作者十分向往;
作者背着妹妹去借,可人家不肯借,说是要帮着推磨子,才能借。就这样,他把妹妹放在磨盘顶上,
教她拨着磨眼,作者就抱着磨棍推起磨盘转,一个上午,给人家磨了三升包谷,借了三本书。
好不容易借回来的书,令作者又喜又狂,所以看起来特别的用心。
记得我小时候,也常常拿家里的菜去换取借书的权力。
记得有回看到一本喜爱的书,可人家怎么都不肯借给我,心中那种扫兴,
失落的心情,至今都记忆犹新,反而更加助长了我读书和收藏的兴趣。
当看到贾平凹这段往事时,倍感亲切,一时之间,把我好多与书有关的童年旧事,
都一下子回想了起来;
对如今有那么多的藏书,有个和我一样爱书的老公,还有个现在也爱看书的儿子,
在心里对上天表示深深的感恩,感谢命运的馈赠。
图片来自网络因为自己懒惰,从前只看书,并没有输出的习惯,只在书中划下和写下一些简单的感悟,
直到去年年底,看见老同学在公众号上写文章,才提起笔来,
试着学写一些还不能称之为文章的流水帐,对写文方面,我自知还欠缺很多,但没有关系,
你看,我这不是上路了吗?
古典老师在他的《拆掉思维的墙》里一句话,深深鼓舞了我:
如果说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那么坏的开始,至少等于成功了三分之一。
想想自己从开始一篇文也没有,到现在已有三十多篇了,虽然写得不尽如意,但在心里面,
也有了种小小的成就感,我可以试着把自己的一些经历,付与笔端,借着文字把自己的心情梳理一下,
还可激励自己好好地,认真地去看自己的藏书,多一份去努力的动力,让平常的零碎时间得以
充份地运用,去邂逅那个梦想中的,更好的自己。
也许,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而我觉得,自己正处在这个非常的时刻,
好似好多的路都断了,望不见前路,看不见未来,常常迷茫又困惑,
我想:也许我需要成长了,埋头重新去学习,好好在我的书里去探寻人生的答案吧,
我相信有一天,经过自己的奋斗和努力,终将会把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