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270. 周颂•清庙之什•烈文
《烈文》是祭祀时专为助祭诸侯而作的歌辞,对诸侯具有安抚与约束的双重作用。
-
烈文辟公,锡兹祉福。惠我无疆,子孙保之。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
-
有功有德众诸侯,先王赐你大福祉。对我恩情无穷尽,子子孙孙长保有。莫在你国铸大错,一心尊崇周君王。
-
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於乎,前王不忘!
-
感念你们立大功,务必继承要弘扬。万事莫过有贤才,四方才会来归降。先祖伟大在美德,诸君应当为榜样。啊,先王典范永不忘!
烈:武功。一说“光明”。
文:文德。
辟公:指助祭诸侯。
锡:赐。
兹:此。
祉:福。
惠:惠爱。一说“顺”。
无疆:无穷。
保:守住。
封靡:大罪。封,大;靡,累,罪恶。一说“封”指专利敛财,“靡”指奢侈。
崇:崇尚,推重。
戎:大。
继序:继承祖业。序,通“叙”,业。
皇:光大。
竞:强,强力。一说“争”。
维:于。
训:法则,用作动词,仿效,顺从。
不:通“丕”,大。
百辟:众诸侯。
刑:通“型”,典型,用作动词,效法,模范。
於乎:叹词。
前王:指周文王、周武王。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国风》是按国别编排,《雅》《颂》则以十篇为一组,以每组篇首的篇名为组名。
如《小雅》从《鹿鸣》到《鱼丽》十篇,就称为《鹿鸣之什》(伍、什是中国古代的计数单位,“某某之什”,即某某等十篇诗)。《大雅》从《文王》到《文王有声》十篇,就称之为《文王之什》。《周颂》从《清庙》到《思文》十篇,就称为《清庙之什》。十篇以上带有零数的诗篇,不另立篇什,就编排在最后一组篇什内。
《周颂》31篇,当产生于西周时期。
《清庙之什》:清庙、维天之命、维清、烈文、天作、昊天有成命、我将、时迈、执竞、思文。